前幾天在群里看到一位媽媽的吐槽:
寶寶才2個月,我媽媽就給他吃稀飯,說了好幾次現在寶寶還小,不能吃大人的飯,可就是不聽,每次就說:我們小時候沒奶粉,還餓著不成?稀飯也不硬,怎麼就不能吃?更無語的是,有時候還總用筷頭蘸著菜湯給孩子嘗……
後來有的媽媽說:
我也對婆婆的一些做法有些不滿意,但平時自己上班不能照顧孩子,說多了大家心裡都不高興。
我們家裡老人也是,孩子才四個月,就給個燒餅啃……
說到孩子的喂養問題,這還真是不能大意的一件事,否則可是後悔莫及。
記得之前看過一則報道:5個月大女嬰雙腎長滿結石,被緊急送醫。
據報道,當時僅有5個月大的小翁姆到醫院時已經全身浮腫,20多小時沒有排尿,已經有了急性腎功能不全的症狀,醫生甚至給家屬下達了病重通知。
所幸經過手術取出了結石,孩子脫離了生命危險。
寶寶才5個月大,怎麼會腎結石呢?
原來,孩子出生僅3天,家長就開始喂輔食。醫生表示不正確的喂養方式,是孩子出現腎結石的主要原因。
臨床上發現小寶寶有不同程度腎結石的病例越來越多,絕大多數都有不合理的喂養史。
接下來,我們就強調下常見的幾種不可取的喂養方式:
1、過早添加輔食
我們知道,母乳被稱為「液體黃金」,世衛組織建議對6個月以內的寶寶進行純母乳喂養,並鼓勵媽媽堅持母乳喂養到孩子2歲。
有些特殊情況,比如產婦患有某些嚴重疾病,如心臟病、嚴重的腎臟/肝臟疾病、糖尿病伴有重要器官功能損害、嚴重精神病、先天代謝性疾病等,母乳喂養有可能增加母親的負擔,導致病情惡化,這時候就要選擇正規的配方奶粉了。
當寶寶到了一定的月齡之後,光靠奶製品已經無法滿足他身體發育的需要了,這時候就要添加輔食了。
一般建議在寶寶6個月左右時開始添加輔食,最早不要早於4個月,最晚不能晚於8個月,過早或過晚都不利於寶寶的健康!
由於寶寶的胃腸功能發育還不是很完善,因此添加輔食要按照:從稀到稠、從細到粗、從少量到多量、從單一到多種的漸變過程。
2、奶粉沖太濃,不按比例進行
有的人覺得,奶粉濃點兒營養更高。
事實可不是如此。
嬰幼兒,尤其是新生寶寶的腸道和腎臟功能發育不完善,奶粉沖得太濃,超出腸道的消化吸收能力,容易造成便秘、消化不良等,還會加重寶寶腎臟負擔、影響鈣的吸收等,不利於寶寶健康成長。
建議家長根據奶粉罐上標註的沖調比例,先往奶瓶中加入溫水,然後取適量的奶粉加入奶瓶中。
3、長期飲用礦泉水
母乳、配方奶和寶寶的輔食中,都含有礦物質,能夠滿足寶寶的生長需求;如果長期大量飲用礦泉水的話,會增加腎臟負擔、出現消化不良等表現。
還有的父母覺得礦泉水沖奶粉更好,其實並非如此。
配方奶粉是按照寶寶不同階段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物質而專門調配的,各項微量元素都搭配的比較合理。如果用礦泉水沖奶也會干擾奶粉中的微量元素,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
4、愛吃肉不愛喝水
肉的脂肪含量較高,而脂肪會減少腸道中可結合的鈣,增加草酸鹽的吸收,從而增加腎結石的風險。
建議飲食葷素搭配,根據寶寶需求及時補充水分,儘量不要用豆漿、牛奶、果汁等代替飲用水。
腎結石屬於泌尿系統一種比較常見的病,是晶體物質(如鈣、草酸、尿酸、胱氨酸等)在腎臟的異常聚積所致。
當發現寶寶出現以下症狀時,就要警惕是不是腎結石了,建議及時就醫檢查:
小便顏色發紅(排除吃了紅心火龍果等食物)且出現排尿不暢、尿中斷等情況;
小便渾濁,有白色沉澱;
小便時哭鬧,臉色蒼白;
出現暫時性無尿症狀,同時伴發低熱、厭食,嚴重時可能會嘔吐、腹瀉等。
袋鼠麻麻有話說:
寶寶六個月內,能堅持純母乳喂養最好了,如果不能,也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配方奶粉,根據說明按照比例沖調,不要過早地給寶寶吃「大人的飯」哦,希望父母或者帶娃的長輩都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