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奇女子橫跨3朝,見證半部南北朝史,海南島被她收為中華領土

2019-06-21     有歷史

隋朝統一江南的過程一波三折,特別是嶺南一帶,南人連片造反,以至於隋軍不敢南下。那麼後來隋文帝又是怎樣人口爆表,終於拿下嶺南諸州郡呢?說起來,這要感謝一個女人。

一、嶺南巾幗冼夫人

這個女人就是冼夫人。

冼夫人名英,生於梁天監十二年(512年),卒於隋文帝仁壽二年(602年)。她出身嶺南俚獠部族,世居高涼郡(今廣東高州),是當地土著豪強勢力。

在隋唐以前,中原王朝始終沒能做到對嶺南的絕對控制,中原漢文明也沒有完全傳入這裡。所以中原固有的男性主導的社會觀念,在嶺南並不受歡迎。一些有才能、有威望的女性,也可以在部落中占據重要地位。

冼夫人的家族勢力非常龐大,史稱「跨據山洞,部落十餘萬家」。在帶有原始色彩的部族中,女性具有一定地位,不僅是生產生活的組織者,壯大起來的部族勢力中,女性甚至可能參與外部事務。冼夫人自幼聰惠過人,經常跟隨父親撫循部眾,還能參與指揮軍事行動,逐漸積累起很高的威望。

冼夫人夫家馮氏,是北燕王族後代。

北燕滅亡後馮氏逃奔高句麗,末帝馮弘遣其子馮業渡海投奔劉宋王朝,後來定居於廣州新會。不知出於何種原因,馮氏被任命為當地行政長官。嶺南自古與中央關係較為疏遠,馮氏又是外國逃難來此者,根本無法號令當地人。

到了馮業之孫馮融這一代,尷尬的處境迫使他們向土著勢力尋求幫助。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年),時任羅州刺史(羅州在今廣東化州)的馮融與冼氏部落通婚,為兒子馮寶迎娶了冼英。馮融死後馮寶接任刺史,他尊重冼夫人娘家的權威,州中大事經常與冼夫人共商共決。

兩家通婚,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冼夫人帶頭約束本部族,遵守州郡長官的號令。本宗人物有犯法的,也毫不留情地處置。嶺南的形勢為之一變,冼夫人也成了梁朝官方勢力和嶺南土著勢力的雙重代表。

二、橫跨梁、陳、隋3個朝代

冼夫人青年時代,處在梁朝全盛和發達之時。

作為嶺南的豪強實力派,必須要考慮好怎樣處理與帝國中央的關係。

6世紀初,梁朝國力達到鼎盛,528年發動了陳慶之北伐,深入地影響了北朝政局。

外部無虞的梁朝,得以騰出手來整頓嶺南。原本只有幾個大州的嶺南地區,被梁朝劃設了數十個小州,州級行政單位的數量比宋、齊兩代多了近一倍,其控制力越來越深入。湘水、贛水等水系自北而南溝通了長江沿線和嶺南地區,百越之地不再是與是隔絕的化外之地。

日新月異的形勢,必然促使對冼夫人進行深入考量。豪強勢力過度擴張會否引起梁帝國的敵意?會否因此招致軍事打擊?本族實力會否造成嚴重損失?冼夫人政治天平堅定地倒向了梁朝,從此開始一心一意幫助梁朝維護嶺南政治秩序。

547年侯景之亂爆發後,嶺南地區也被劇烈擾動。建康台城被叛軍包圍,嶺南諸州都接到了北上救援的命令。高州刺史李遷仕卻卻遲遲不動身,並遣使召馮寶到高州議事。冼夫人判斷李遷仕遲遲不動必有陰謀,勸馮寶不要與之勾連。

後來李遷仕果然據州造反,冼夫人與馮寶齊心協力,設計擊敗李遷仕,沉重打擊了嶺南的野心家。

馮寶去世後,嶺南諸州重又陷入大亂。冼夫人扶持幼子馮仆當家,繼續執掌羅州。待陳霸先平定侯景之亂、建立陳朝後,冼夫人立即派馮仆率嶺南部族的頭面人物,到丹陽朝拜陳霸先。

陳霸先自嶺南北上平叛之時,曾與冼夫人會過一面。不曾想一面之緣促成這樁政治大買賣。正苦惱於各地豪強不服的陳霸先,立即高調地褒獎了馮仆,並超拜這位年僅9歲的幼童為陽春郡太守。

陳朝廣州刺史歐陽紇不服中央,率兵謀反。他十分忌憚冼夫人,起事前把馮仆誘騙至廣州,要挾馮家一同造反。冼夫人不顧兒子被扣押,毅然親自出馬領兵,與陳朝平叛大軍一道擊滅歐陽紇。所幸天佑善人,歐陽紇失敗非常快,馮仆也得以生還。陳朝十分感激冼夫人的配合,下詔封官賜爵,冼夫人被冊封為石龍太夫人、中郎將,出行儀仗可以享受刺史的待遇。

經過梁陳之際的風波,冼夫人與陳朝中央的結合更加牢固,嶺南的歸化也更加深入。

原本羈遲海外的海南島,在冼夫的建議下設立了崖州和珠崖郡,其地由冼夫人的部族勢力代管,海南島最南端的臨振都已清晰納入馮-冼集團的勢力範圍。

三、冼夫人入隋

上天似乎總愛開玩笑,一次又一次把類似的難題拋給冼夫人。你越是效忠朝廷,就越有人讓你不爽。

589年,隋朝滅陳。陳朝故地卻在一夜之間叛亂四起。隋朝派往各地的官員被亂軍擒殺。亂軍首領紛紛恢復陳朝時的規模,自署為地方長官,膽子大一些的,甚至自立為王。

隋朝忙於鎮壓江東一帶的叛亂勢力,主要兵力無力南下,嶺南州郡一時間成了權力真空地帶,各股豪強紛紛然不知如何是好,於是相約尊冼夫人為主,號為聖母。

是跟陳朝遺民一起叛亂,恢復陳朝呢?還是迎接隋朝大軍,順應統一之勢呢?

看起來兩方面都有其合理性。

一方面,陳朝待嶺南部落還算不錯,賦予了冼夫人很大的自主權,幾乎完全把嶺南和海南給了冼夫人家。知恩圖報,似乎也不算錯。

另一方面,南北對峙一百多年,兵連禍結,百姓塗炭,仗再打下去,對誰都沒有好處。而且,隋強陳弱,南北統一,已是百年大勢。明智之士,不應該逆天而行。

怎麼辦?

冼夫人多年來始終尊奉王室,無意於劃地自守,也不想過分擴大宗族勢力。人無欲則剛,心不亂則智。所以當眾人皆亂時,她能以超人的政治智慧看清叛亂的走勢和結果。

維持數百年的南朝政權已經崩潰,不會再像梁滅陳興一樣亂而復振。而能夠深入江南、滅國俘帝,隋朝也非以往北朝的胡人國家所能比。豪強還按以往經驗以私抗公、以小對大,終究是胳膊扭不過大腿。

她一邊安緝嶺南,維護好本地秩序,一邊迅速尋求與隋朝的接觸。

隋將韋洸率兵南下平叛,打到嶺南北邊,故陳朝江州刺史徐澄率兵阻於南康(今江西贛州南康區),韋洸不知形勢,不敢貿然南下。

隋晉王楊廣讓陳後主親自寫信給冼夫人,一同把冼夫人曾經獻給陳後主的犀杖、陳朝的兵符一同送給冼夫人。這既是政治示威,又顯示了隋朝招撫的誠意。

陳朝已亡,沒必要再守忠節了。新的政治版圖馬上就要擴展到嶺南,冼夫人審時度勢,不講任何條件地決定與向隋朝輸誠。

她遣孫子馮魂與韋洸會兵南下,消滅了徐澄亂軍,迎韋洸於廣州治所。後來嶺南又有陳智佛、王仲宣等數度叛亂,但由於冼夫人家族強有力的支持,各地的武裝反抗逐漸被削平,隋朝的勢力慢慢穩固下來。冼夫人親自披鐵甲騎戰馬,與隋朝慰撫使裴矩一道巡行各州郡,蒼梧首領陳坦、岡州馮岑翁、梁化鄧馬頭、藤州李光略、羅州龐靖等都來拜降,冼夫人與裴矩一道命令他們各還本家,繼續統領部落,嶺南遂平穩地渡過了變亂,成為隋朝穩固的領土。

隋朝感念冼夫人的巨大的功勞,冊封其為譙國夫人,並史無前例地允許她開設幕府,設置長史、司馬以下各種官吏,以約略於行軍總管的身份,統管嶺南六州軍政。

享盡尊榮的冼夫人,在嶺南以及海南人民中,也享有無可比擬的威望。正是她的努力,使粵、瓊兩地人民免於兵革戰火,當地溪洞豪強在她強有力的統領之下從分散走向聚合,生產生活走向更為先進成熟的模式,這些實實在在的好處,是人們歌頌她、崇拜她,乃至形成傳承千百年冼夫人文化的深刻歷史原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eL-CGwBmyVoG_1Zgn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