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姨」,這一次你還逃得掉嗎?家長: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

2019-11-20   五星級媽媽

這兩天,你的朋友圈是不是也被這個「梅姨」攪得天翻地覆?

如果轉發過這張畫像,還請趕快刪掉吧。公安部刑偵局已經指正:

傳出這張圖的ccser並不是公安機關官方權威平台;上面的畫像也非警方正式發布。

梅姨是否存在,長相如何,暫無其他證據印證。

「梅姨」這個詞是從人販子張維平口中出來的。警方抓獲張維平團伙後,聽到供述:

通過人稱「梅姨」的女子介紹和聯繫轉賣,並支付對方介紹費,他們在2003-2005年間拐賣了9名兒童。

「梅姨」的模樣還未可知,但九個家庭支離破碎已成事實。

一周前,警方找到了被張維平團伙拐賣的2個孩子,但跨省認親時,盼了十幾年的父母們卻沒有太多欣喜。

一個孩子被拐16年,現在已經聽不懂親生父母說的家鄉話了。簡單聚完一餐後,孩子便跟著養父走了。

另一個孩子已從襁褓長成160cm的小伙子,但他的親生父親楊江,再也看不到了。三年尋子無果,楊江精神崩潰,半途跳火車自殺,妻子也改嫁了別處。

孩子找到了,家卻不在了。

十多年後,失子復返,親人重聚,迎來的卻不是皆大歡喜,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

十多年的情感空白和憂心如焚,早已擊碎了九對父母的希望,也淡漠了他們的血緣親情。這些苦痛和遺憾,人販子永遠也不能彌補。

申軍良似乎比那些找到孩子的父母更開心。

2005年1月的一個上午,4個人販子闖入申軍良的家中。

在明確分工下,有人用藥物控制孩子的母親,有人負責捆綁,有人強行抱走他的兒子小申聰。最後交給了張維平。

次日,張維平與「梅姨」匯合,在距離紫金縣汽車站300米的一家飯店,兩人用13000元的價格將小申聰賣給了一對30多歲的夫婦。

申軍良那天不在家,接到妻子電話時,只聽見撕心裂肺的叫喊聲:「孩子被人搶走了!」

那天以後,妻子精神分裂,嚴重的時候連生活都不能自理。可申軍良不行,他是家裡的頂樑柱,多少次偷偷哭到沒法停下來,也堅持要把兒子找回來。

只是他沒想到,這條尋子之路,一走就走了近15年。

今年,負債50多萬的申軍良第6次踏上去廣州的車。

他不知道結果如何,但心裡總還留著念想:別人家的孩子都找到了,我的申聰也快了吧。

像申聰一樣被拐的孩子,究竟被賣到了哪裡,不得而知。

但是人販在出手前,會對拐賣來的兒童進行「洗腦」,扮演爸爸媽媽的角色,最後,年幼的孩子連親生父母都記不起來。

尋人難上加難。

在利慾薰心的人販子眼裡,別人捧在手心裡的寶貝孩子不過是他們做交易的商品。

瑞金市看守所中,人販子張某生供認罪行:

「在我們心裡,被買賣的孩子都是『貨』,男孩是『真貨』,女孩是『假貨』。我把賣孩子當成生意來做,只想著賺錢。」

這些人面獸心的社會毒物沒有感情,沒有良心,他們污濁的眼睛裡,只容得下利益。

低成本、高收益的兒童販賣讓貪財之人紅了眼,他們抓住那些急切想要孩子的人的弱點,把拐賣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販童的產業鏈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完整成熟。

從孩子出生到介紹、拐騙、運送、收買、撫養,環節齊全;

有落後山區的農民、醫院工作的婦產科醫生、發達城市的小康家庭,身份多樣;

團伙有情侶檔、父子檔、夫妻檔、一家五口齊上陣的,還有親戚、村民幫襯的,勢力強大。

在被拐騙的孩子裡,4-6歲是高發年齡,這些孩子記憶少,大多被賣去收養家庭。

13-14周歲是失蹤率高發年齡段,孩子常被拐去做苦力、乞討,甚至被迫賣淫、販毒、盜竊。

一旦被拐,這些孩子能得到收養家庭的多少善待?還有多大幾率能完好如初地歸來?被奪走心頭肉的那些父母,餘生還能不能平靜過活?

在《透明人》節目中,國內最大的民間尋子網站——「寶貝回家」的創始人張寶艷說:「按我們現在的尋人速度,再尋100年也尋不完。」

就算孩子找回來了,也永遠回不到記憶里那個幸福美滿的家了。

網站建立12年以來,「寶貝回家」登記過上萬條尋子信息,最後發現了一個可怕的真相:

90%的孩子被拐或失蹤情況都是因家長缺失監管導致的。

不少父母以為教會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就足夠了,但是孩子畢竟只是孩子啊,這世界上的誘惑和不幸防不勝防,想讓孩子做到自保太天真了。

孩子有多好騙?

江西省贛州市公安部門曾模擬過一次防拐騙測試:

工作人員在超市、火車站、公園等地假扮騙子,一個跟爺爺一起在超市看書的小女孩,不到2分鐘就因為玩具的誘惑,跟著陌生人走出了超市。

測試中的50名3-10歲兒童,42名都被「拐走」了。

孩子有多難抵抗?

先講個成年人的故事。知乎上有位18歲姑娘曾被一個人販子搭訕,隨後人販子直接強行拉她上車。儘管她拚死掙扎,但根本甩不掉人販子的手。

那一刻她才意識到,一個人被綁架竟如此輕易!

成年人尚且難以應對,叫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孩子如何逃脫?

人販子有多難辨認?

他們可能和顏悅色,打扮乾淨體面,甚至看起來像個和氣慈愛的「好人」,你意識不到那些善良背後,藏著多少惡意。

曾經手過兒童販賣案的一位警察直言:

很多人販子趁人不注意,抱起孩子就走,從背後看,就跟普通家長抱孩子一樣,很難看出異常。

千防萬防,人心難防。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基於133個被拐兒童的研究分析指出,這些情況下孩子容易被拐:

家長們除了口頭教導孩子警惕陌生人,防備熟人的奇怪反常行為,別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還要真正做點什麼。

1. 日常多跟孩子進行情景演練,讓孩子熟記自己的手機號碼,所住城市、小區名。

2. 設定秘密信息。

《爸爸去哪兒》中,夏天帶著弟弟在街邊等待,節目組人員裝作他們父母的朋友,要接他們走,沒料到夏天反問:「那你說我們的安全密碼是什麼?」

夏天的爸爸媽媽跟她約定過一個「暗號」,並交代其他人只有在答對密碼時才可信。

3. 如果孩子被拐走,立即採取「十人四追法」。


東南西北4個方向各有一人,沿2公里以內的大路尋找;4個人前往附近火車站尋找,防止孩子被帶離城市;另外1人報警,1人留在原地。

4. 切勿泄露隱私。

不要輕易在朋友圈等公開社交工具上發布孩子的相貌、學校、活動軌跡。

防拐要靠家長言傳身教,打拐卻依賴每個中國公民的良心。

鄭州乘警覺得女子用涼水沖奶粉很奇怪,一眼識破了人販;

成都李女士看到大冷天男子只給孩子穿一件短袖,還猛拍孩子後背,報警抓到了人販;

河北「的哥」發現女乘客神色慌張,嬰兒嚎啕大哭,報警後竟揪起一起特大拐賣兒童案。

每一個人的善匯聚在一起,才粉碎了人販子的醜惡面具,守護了這些小小的可愛的生命。

天下無拐的那一天還未到來,祝願走失的孩子們,早日平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