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的工作總是996,該不該辭職?李誕:人生中有些苦,不得不吃

2019-11-15   排頭觀察

在最新一期的《奇葩說》節目中,辯題"喜歡的工作總是996,該不該說886",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一名持辭職觀點的辯手表示,自己在遇到"996"的工作時,因為身心都很疲憊,打電話給媽媽,媽媽告訴她,想辭職就辭職,身體最重要,少賺點錢無所謂,媽有錢。

對此,李誕表示了反對,女兒的身體重要,難道媽媽的身體就不重要嗎?辭了職,女兒還可以依靠媽媽,可媽媽又來依靠誰?到最後不還是得依靠女兒嗎,所以這個時候不工作,什麼時候工作呢?人生中,有些苦是不得不吃的。

"996"工作制,指的是某些公司每天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周工作6天的制度。不少程式設計師、網際網路工作者遵循的都是這樣的工作制度,近些年來有向其他職業蔓延的趨勢,並且,這種工作制似乎只有中國公司有,還逐漸成為了一種常態。於是,某一天,有人振臂一呼:"我們不要996!我們要休息!"瞬間擁有了許多支持者。

實際上,"996"工作制是涉嫌違法的,相關法律條文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實行"996"工作制的公司不僅沒有活不下去,還有很多人搶著要去。這看起來違背常理的操作,在中國卻有著極其現實的社會背景。

中國是個人口大國,每年都面臨著"就業難"的問題,2020年的應屆畢業生人數更是達到了874萬之多。在這個背景下,沒學歷的人找不到工作,本科生也找不到工作,碩士生找不到工作,讀到博士依舊找不到工作。想要有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實在是太難了。所以,能有工作就不錯了,誰還敢去挑挑揀揀呢?

一邊是步履維艱的就業市場,一邊是"996"的工作,辭職就意味著沒飯吃,不辭職呢,"996"逼得你顧不上吃飯,這可不是進退兩難嗎?要是你,你會怎麼選?人們厭惡"996",是因為這種工作制度將人的工作時間無限地延長,工作量大到做不完,顧不上吃飯,更顧不上睡覺,沒有時間享受生活不說,脫髮、精神萎靡、黑眼圈都找上門來,甚至還有過勞死的風險。但最恐怖的是,參加工作好幾年,一看銀行卡餘額,仍舊沒存下什麼錢。

有人說,在"996"工作制下,拼的不是個人的工作能力,而是誰的身體更能扛得住。現實是,即使有那麼多人聲淚俱下地控訴"996",還是沒多少人會毅然決然選擇辭職,因為如果失去了工作,連自己基本的生活都無法保證了。

更有人,憑著自己內心對這份工作的滿腔熱愛,在崗位上堅持了一年又一年,不知疲倦地輸出自己的才華和經驗。有人問他,你這麼有才,呆在這個小公司里,還這麼累,不覺得屈才嗎?他眉頭一皺,回了句:你們懂個屁!

從對一件事有興趣,到變成愛好,再到將愛好變成工作,最後成為一生的熱愛,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忠於自我的極致精神。也有人覺得這就是固執,是不懂得變通,是一條道走到黑、不撞南牆不回頭,但是誰說這樣的人生,你不羨慕呢?可是,因為"996"的存在,又有多少想將喜好做成一生的事業的人,最終失去了激情,變成路邊水窪里一條掙扎不出來的泥鰍?

這麼說吧,喜歡不能當飯吃。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喜歡一首歌,天天聽都聽不膩的那種,可一旦設置成了起床的鬧鈴聲,沒幾天就煩了。喜歡一件事,會給你帶來快樂,這和靠喜好吃飯是兩回事,偶爾做一兩次還行,天天做,面對無止境的壓力和疲倦,你還能保持最初的那份激情嗎?

如果可以躺著就把錢掙了,相信沒人會選擇"996",可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下,我們不得不選擇與生活妥協。一旦辭職,沒了收入來源不說,連只有在工作中才能獲得的成就感也失去了,那人活著豈不是變成了一具行屍走肉?工作,不只是為了掙錢,更是為了成長。

辭職,可以,前提是你的能力足夠支撐起你的未來,如果只是嫌累,沒有對辭職後的生活做好規劃,那麼拋棄所有之後的結果,只能是滿腔後悔。在決定辭職之前,深耕本領域,做好自己該做的,讓自己成為獨一無二、無可取代,才能提高在就業市場上的議價能力,才能在辭職之後過上更優質的生活。

當然,對於企業來說,只是依靠"996"來壓榨員工,是走不長遠的。如果能夠改善員工的工作條件,給予足夠的報酬,而不是一味地灌"毒雞湯",相信員工對於"公司996該不該辭職"的爭論自然會消失,企業的留人能力變強,就不會成為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