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工作給記者帶來心理傷害,這是近年的相關研究

2019-10-25     返樸

記者常常需要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衝到現場,而且經常直面危險、暴力、死亡,這會給他們的心理帶來怎樣的影響?記者Chloe Reichel在《記者工作如何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相關研究綜述》一文中,匯總和闡述了近五年關於記者職業壓力及心理健康的部分調查研究,或能為上述問題提供答案。

該文發表於Journalist’s resource項目網站,其是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的媒體、政治和公共政策中心Shorenstein Center所運營的項目,它主要面向新聞從業者,用通俗的語言介紹新近的學術研究成果。

編譯 | 人大新聞系

編輯 | 牛藝霖、姚思妤、高銖

1 經受風暴:報道「哈維」颶風的記者們的職業壓力

(Weathering the Storm: Occupational Stress in Journalists Who Covered Hurricane Harvey)

作者:Dworznik-Hoak, Gretchen,(美)肯特州立大學. Journalism Studies,2019年6月.

研究者調查和採訪了30名報道過哈維颶風(Hurricane Harvey,四級風暴,於2017年8月席捲美國德克薩斯州)的新聞工作者,調查對象包括在颶風襲擊德州的最猛烈時仍工作在一線的記者、編輯、攝影師、新聞主播和氣象學家等人。在颶風結束後約兩個月的訪談里,調查對象被要求回憶他們報道颶風的經歷,研究者分析了他們的回答中與壓力源和情緒反應相關的部分。此外,被調查對象還完成了一個測試創傷後應激障礙(下文稱PTSD)和抑鬱症狀的問卷。

主要發現:

1、20%的受訪者已達到PTSD的閾值,90%的人因報道哈維颶風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PTSD症狀。40%的受訪者已達到抑鬱症的閥值,93%的人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抑鬱症狀。

2、PTSD和抑鬱症的表現都與颶風直接相關,他們表現的症狀包括記憶干擾、噩夢纏繞和難以入眠等。一些受訪者反映,心理病症已擾亂了他們的正常生活。

3、颶風期間持續的報道是受訪者主要的壓力來源。具體來說,不可預測的時間安排,漫長的工作時間和無休止的大量工作加重了記者的壓力。

4、一位記者說,被安排重複的任務也會產生壓力。如他的編輯部反覆報道受災人員清理住處的故事,「我能理解一整個晚上報道這類故事,但是我們在那裡呆了好幾個晚上,總是在報道類似的新聞,我覺得應該有其他事更值得我們報道」。

5、受訪者也會因他們在災難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感到壓力,一位記者說:「對於大多數突發新聞,人們只對事件感到好奇;但是當發生了地區性災難時,我們報道的是活生生的生命。新聞報道很有可能賑救某人的性命。」

6、缺少颶風報道的相關經驗,上級給予的指導不夠、預先準備不充分等也會造成受訪者的心理壓力。

7、報道災民時,記者們也會感到壓力,因為他們會被遇難災民的情緒感染。

8、對於報道家鄉受災的記者而言,他們則有更多壓力。他們自身就要經歷災難,如自己的住所沒有水電,還要和朋友們一起尋找避難所。

9、受訪者在報告中最常呈訴的個人情緒有:哭泣、不堪重負感、挫敗感和內疚等。

研究者建議報道自然災害的記者應能享受持續的工作間歇時間,可以被指派報道不同的選題,同時上級要對報道提出明確的目標並做好分工,這些策略能減輕記者們的心理壓力。

2 記者與心理健康:報道創傷性事件造成的心理傷害

(Witnessing Images of Extreme Violence: A Psychological Study of Journalists)

作者:Seely, Natalee,(美)波爾州立大學,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2019年5月.

這項研究對美國254位日報記者做了問卷調查,並對其中的24名記者進行了深度訪談,這些記者遍布美國16個大洲。調查內容包括受訪者報道創傷事件的頻率和強度,工作滿意度和人身傷害經歷。

主要發現:

1、研究者發現,隨著記者報道創傷事件的頻率和強度增加,其PTSD症狀的嚴重程度也隨之增加。

2、受訪者會出現情緒耗竭,痛苦感重現,焦慮,抑鬱,內疚等症狀,他們會通過哭泣和依賴其他物質等方式來減緩症狀,如一些人會因此而飲酒。

研究者認為,這些發現表明,記者的自我保健和積極的健康應對措施很重要,同時編輯部的策略(如提供危機報道相關的專業培訓和鼓勵記者了解心理健康知識等)對改善記者的心理狀況也很重要

3 目睹極端暴力的圖像:對新聞編輯部記者的心理研究

(Witnessing Images of Extreme Violence: A Psychological Study of Journalists)

作者:Feinstein, Anthony等,(加)多倫多大學,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 Open,2014年7月.

用戶生成內容(UGC)能為人們提供一個了解突發新聞事件的窗口,例如來自公眾的手機拍攝視頻和照片,這些可能是記者無法親臨現場目睹的。新聞機構需要審核這些內容以確定其是否具有新聞價值,這意味著新聞工作者們需要頻繁接觸這些令人不安的圖像。

這項研究由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的精神病學教授安東尼•范斯坦(Anthony Feinstein)及其團隊完成,研究涉及3個國際性媒體的116名記者,測量UGC內容生產頻率對這些編輯部雇員的精神健康狀況和酒精消耗量的影響。

主要發現:

1、經常獨自接觸UGC的記者在PTSD、抑鬱症和心理壓力水平測評中得分更高。

2、與UGC連續接觸時間更長的記者(以每班工作的小時數計算),傾向於在PTSD評估標準中的某一項目里得到更高的分數。

3、近1/5的受訪者(包括15.4%的男性受訪者和17.4%的女性受訪者)飲酒過量,這意味著他們每周飲酒超過14個單位(1個酒精單位相當於約10ml或8克純酒精)。記者的酒精飲用量與他們的PTSD、抑鬱症症狀以及接觸UGC的頻率相關。

研究者總結道,接觸UGC的頻率,而不是持續時間,將為記者們帶來更多的情緒困擾,即相比於輪班時長,接觸UGC的輪班次數更會對情緒造成影響。研究者建議新聞機構可以降低記者接觸UGC的頻率,來降低他們受到精神傷害的風險。

4 目睹極端暴力的圖像:對新聞編輯部記者的心理研究

(The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Reporting Extreme Violence: A Study of Kenyan Journalists)

作者:Feinstein, Anthony等,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 Open,2015年9月

這項研究由一位神經精神病學家、一名記者和一位新聞學教授合作完成。研究者對來自肯亞兩家國家新聞機構的57名記者進行了調查。

調查內容包括他們面臨的職業壓力,以及是否參與報道了國內最近發生的兩起創傷性事件,即2007年大選前後的種族暴力事件和2013年發生在內羅畢西門商場(Westgate Mall)的大規模槍擊事件(又稱肯亞購物中心襲擊事件)。除調查外,記者們還接受了總體健康狀況、抑鬱症和PTSD等項目的評估。

主要發現:

1、2/3的記者表示曾受到過賄賂,同比例的記者表示被要求過放棄進行某項報道。

2、近20%的受訪記者在工作中受過傷,他們中一半以上的人是在報道大選相關暴力事件時受的傷。

3、報道選舉暴力的記者比沒有報道過此類事件的記者表現出更多的PTSD症狀,他們也比其他同行更可能接受心理諮詢。然而,參與報道西門商場襲擊事件的記者與他們的同事相比,在心理表征上沒有顯著差異。

研究者認為,與危險的距離可能是帶來不同心理反應的關鍵因素,這體現在報道選舉暴力和西門商場襲擊的兩組記者的研究報告上。作者解釋說,報道西門商場襲擊事件的記者受到了軍隊和警察設置的隔離障的保護,而選舉暴力是「直接體驗到的」,「鄰居間互相攻擊,社區被摧毀,媒體有時就成為了暴民憤怒的焦點。」在07年大選暴力事件的七年後,記者們仍表現出PTSD和焦慮的症狀,這就突顯了遭受暴力所內含的創傷性。

5 伊朗記者的心理健康:一項描述性研究

(Th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Iranian Journalists: A Descriptive Study)

作者:Feinstein, Anthony等,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 Open,2016年12月.

這項研究對114位在伊朗工作的記者或在國外工作的伊朗記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參與問卷調查的記者表示他們曾因不同原因受到職業壓力,如被拘捕、折磨和恐嚇。

主要發現:

1、半數受訪者稱曾受到恐嚇,其中78.1%的人因此而中止相關報道。43.1%的受訪者說他們的家人曾經遭受威脅。41.2%的受訪者曾被拘捕,近1/5的受訪者曾被拷打,1/10曾遭到襲擊。

2、拘捕、拷打和恐嚇與PTSD症狀相關,襲擊和恐嚇則與抑鬱症症狀相關。

3、參與調查的記者中,約1/3患有重度抑鬱。

4、受訪者中近半數未曾接受過心理治療。接受了治療的受訪者中,60%表示做記者時的遭遇導致了他們的心理疾病。

5、近1/3的受訪者曾進行自我調整以應對工作中的壓力,其中30.6%表示他們經常服用巴比妥類藥物(用於治療失眠和痙攣的鎮靜劑,有抗焦慮的藥效,也被用於治療PTSD和抑鬱症)。

6 記者的工作要求、應對與職業壓力的影響:系統綜述

(Job Demands, Coping, and Impacts of Occupational Stress among Journalists: A Systematic Review)

作者:Monteiro, Susana等,(葡)里斯本大學,European Journal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16年9月.

即使不報道悲劇,新聞編輯部里的日常工作也會讓記者感到壓力。研究者總結了2002年到2015年發表的28篇論文,歸納了記者在工作中遇到的刺激及其對生理、心理健康的影響。

壓力普遍來源於:

1、職業角色的要求,如模糊的期望、對角色的不確定、過度的期望。

2、人際關係的要求,如同事關係、競爭、報道中的倫理等問題。

3、外在環境的要求,如在沒有自然光的擁擠的編輯室里工作導致的壓力。

4、工作條件,如低薪酬、長時間工作、深夜的交稿期限等。

5、與具體工作任務相關的壓力,如採訪情緒不定的信源,時間緊迫的壓力,遭受暴力和恐嚇、接觸創傷性事件等。

6、因為工作帶來的骨肌肉的不適或相關部位的疼痛。

7、因收入不穩定、長時間工作、忽視疾病症狀而造成的健康威脅。

8、精疲力竭、抑鬱、焦慮、PTSD、酗酒和跳槽。

9、根據作者對13項研究成果的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工作中接觸創傷性事件對記者罹患PTSD症狀具有輕度到中度的影響效果。

結語

新聞從業者在日常工作和報道創傷性事件時,心理會承受不同程度的壓力,並可能由此影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甚至表現出創傷後應激障礙和抑鬱等症狀。無論是新聞從業者自身、還是媒體、政府和公眾,都應該給予這一行業更多關懷,共同關愛社會的「發聲者」,守護社會的「守護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RUC新聞坊」。

特 別 提 示

1. 進入『返樸』微信公眾號底部菜單「精品專欄「,可查閱不同主題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樸』提供按月檢索文章功能。關注公眾號,回復四位數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獲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類推。

《返樸》,科學家領航的好科普。國際著名物理學家文小剛與生物學家顏寧共同出任總編輯,與數十位不同領域一流學者組成的編委會一起,與你共同求索。關注《返樸》(微信號:fanpu2019)參與更多討論。二次轉載或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_OaAm4BMH2_cNUg7jd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