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浙江天平
1月14日上午,浙江高院工作報告出爐,引發熱議,媒體紛紛報道。代表委員的監督和支持是我們做好法院工作的不竭動力,法院人的堅持和創新是我們做好法院工作的紮實基礎,一起來聽他們怎麼說~
省人大代表裘銀芳
「打『套路貸』打得好」
過去一年,我省司法機關對「套路貸」等犯罪活動繼續保持高壓整治態勢。「審結『套路貸』犯罪案件484件2097人,涉案金額10億元,非法借貸案件同比下降29.6%。」看到這組數據,省人大代表、寧海縣聖猴果蔬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裘銀芳感觸頗深。
「實不相瞞,我也曾碰到過因遭遇『套路貸』而向我求助的人。被害人借了2萬元錢,不到15天時間被要求還款20多萬元。」裘銀芳發現,向「套路貸」借款的,主要是急需用錢又無法從銀行貸到款的人,或者涉世不深、對「套路貸」知之甚少的年輕人,「他們大都深信自己能及時將錢還上,卻不知已陷入『套路貸』團伙的圈套中」。
讓裘銀芳欣喜的是,去年,我省公檢法聯合出台了《關於辦理「套路貸」相關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紀要》,為辦理「套路貸」相關刑事案件提供指導依據。「希望司法機關在『套路貸』這個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上繼續重拳出擊,冒頭一起、打擊一起,絕不手軟!」裘銀芳說。
省政協委員劉麗娜
「司法是有溫度的」
「法律條文是冰冷的,但司法是有溫度的。」省政協委員、省交通集團交投地產集團公司團委書記劉麗娜關注到了法院在強化民生權益保障上所作的努力,「特別是審結撫養、贍養、婚姻等家事案件6.1萬件;辦理司法救助案件1536件,發放司法救助金4678萬元等等。在我看來,這些數據真切地傳遞著司法溫暖。」
劉麗娜還覺得,司法實踐的過程中也越來越有人情味、與百姓貼得更近了。比如法院針對案件多、人員少、工作量大的情況,推進移動微法院疊代升級、擴容增效,讓當事人和法官充分感受「指尖訴訟、掌上辦案」的便利,累計流轉案件136萬件次,惠及47萬名當事人、9萬名律師;檢察院加大公益訴訟力度,探索網際網路公益訴訟新模式,還依法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平等、全方位的司法保障。
對於「兩院」的工作,劉麗娜提出了一個建議——重視基層法官檢察官的身心健康。「司法工作中,很多法官檢察官犧牲了休息時間,犧牲了和家人團聚的時間,有的還犧牲了健康甚至付出了生命代價。我建議重視這個群體的健康情況,尤其要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況,為他們減負釋壓。」
列席人員唐學兵
巧借「楓橋經驗」推動市域治理現代化
「源頭防範是減少糾紛或訴訟的重要途徑。」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唐學兵說,浙江高院工作報告提到,要聚焦社會治理,探索訴源治理的「浙江模式」,事實上紹興法院過去一年在該領域就有不少舉措和實效。出台《深入推進訴源治理的實施意見》和《深入推進「楓橋式」人民法庭建設的意見》等,把新時代「楓橋經驗」蘊含的理念運用到訴訟前、中、後端全過程,推動市域治理現代化。據統計,2019年紹興地區1.34萬件糾紛在訴前得以調解化解,一審民商事案件收案數下降5.95%。
為構建多元解紛、便民利民、交融共享的現代訴訟服務體系,唐學兵介紹,紹興法院著力打造「線下、線上、掌上」相融合多維度24小時「不打烊」司法服務,以「保姆式」的服務內容讓當事人處理糾紛時更加便利和高效。
此外,針對破產企業稅款核銷難、工商註銷率低等問題,紹興法院同相關部門出台《市本級企業破產費用專項補助資金管理和使用辦法》,並與紹興市政府召開服務企業聯席會議,建立破產財產處置、破產費用保障、危困企業退出等機制。據統計,紹興法院2019年審結破產案件144件,盤活土地資源4015畝,安置職工2157人。其中,上虞法院積極參與黨委政府集中處置,完成金盾系企業司法重整,化解債務84億元,成為挽救危困企業、化解地方金融風險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