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蘇聯整訓 配合蘇軍反攻東北 ——北滿抗聯部隊在黑河境內的抗日游擊活動(五)

2021-04-22   東北網

原標題:進入蘇聯整訓 配合蘇軍反攻東北 ——北滿抗聯部隊在黑河境內的抗日游擊活動(五)

東北網4月22日訊由於東北抗聯部隊所處環境極其險惡,從1938年開始,抗聯部隊受到很大挫折,進入低谷。1940年1月至1942年1月,抗聯高級將領楊靖宇、趙尚志、魏拯民、王亞臣、陳翰章等多人相繼戰死或病死,開始組建時的11個軍3.5萬人,打到最後只剩下1800人。為了保存革命力量,周保中、李兆麟、金日成同志把剩餘的部隊組織起來帶到蘇聯進行休整。當時,蘇共遠東國際組織和蘇軍遠東方面軍經請示史達林同意,在蘇聯哈巴羅夫斯克(伯力)東北75公里附近建立一個北野營地(又稱A野營),由周保中帶領的二路軍和李兆麟帶領的三路軍剩餘部隊組成,駐紮在這裡。另一個是在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和雙城子(原伏羅希洛夫市,今烏蘇里斯克市)之間的一個小火車站附近,當地人稱蛤蟆塘的地方建立南野營(又稱B野營),是以金日成為首的一路軍剩餘部隊組成,駐紮在這裡。

1942年8月1日,經我方與蘇共商議,將南北野營的抗聯部隊整合起來,成立了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冠以蘇軍番號是蘇聯遠東紅旗軍特別第八十八旅,也稱國際旅,全旅有1500餘人。周保中任教導旅旅長、李兆麟任政治副旅長;旅下設四個步兵營、一個無線電連(又名通信營),一個自動槍營(有名無實),一個迫擊炮連,一個翻譯連。另外還有一個勞動連,由尚能勞動的殘廢軍人組成。旅參謀部、政治部、後勤醫院、廣播台的主要負責人均由蘇聯軍人充任,四個步兵營的營長、政治副營長,均系抗聯幹部,參謀長及參謀、政治副營長助理由蘇軍軍官充任。這四個營長分別是:一營營長金日成、二營營長王效明、三營營長王明貴、四營營長柴世榮。東北抗聯教導旅組成後派十幾支小分隊遣回東北境內進行偵察,提供情報。其中,三支隊的陳雷同志先後三次奉命帶領偵察小分隊到遜克南山至四不漏子一帶、北黑鐵路附近孫吳辰清火車站、璦琿日軍要塞附近進行秘密偵察活動,為蘇聯紅軍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軍事情報。

9月13日,東北抗聯教導旅召開中共全體黨員大會,正式成立中共東北黨組織特別支部局(亦稱東北黨委員會),黨委書記崔石泉(即金庸鍵)。10月29日,李兆麟打電報給金策,指示他選擇可靠人員化裝分散潛伏在北安、綏化、慶安一帶執行偵察任務。1943年11月6日,東北抗聯教導旅接受蘇聯遠東紅旗軍總司令部授予的蘇聯工農紅軍獨立步兵八十八旅軍旗。至此,東北抗聯教導旅正式編為蘇聯遠東紅旗軍系列,教導旅官兵統一著蘇軍服裝,授予相應的蘇軍軍銜,軍需和供給由蘇聯遠東紅旗軍統一調撥。此後,抗聯教導旅主要在蘇境進行政治學習和各種軍事訓練和軍事演習,為配合蘇軍解放東北進行各項準備工作。

1945年4月,在蘇野營的抗聯教導旅指戰員,集體學習了中共第七次代表大會文獻。東北抗聯黨委會根據中共七大精神,動員全體指戰員,加緊訓練,迎接全國抗戰總反攻。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後,東北抗聯教導旅全體指戰員配合出兵東北的蘇聯紅軍回到東北,密切協同蘇聯紅軍,參加了驅逐日軍,光復東北的戰鬥,接管了57座城市和廣大鄉村。

9月18日,黨中央派出的彭真、陳雲同志從延安飛到瀋陽。下旬周保中、李兆麟同志到瀋陽向彭真、陳雲等中共中央東北局領導人彙報東北黨組織和東北抗聯鬥爭情況。把東北抗聯剩餘下來的部分指戰員向東北局作了移交,抗聯部隊被正式編入東北人民自治軍,參加了東北三年解放戰爭和大軍南下的諸多戰役、戰鬥,為建立獨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國建立了不朽的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