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廣汽新能源智能輔助系統

2020-09-19     孤獨的肖

自成立以來,廣汽新能源一直將諸如智能和自動化技術之類的「黑技術」作為其核心品牌定位和模型重要標籤。它希望獲得更多的市場關注,甚至直接帶來銷售和利潤。上升。隨著Aion系列產品在市場上的推出,廣汽新能源加大了市場營銷方面的技術力度。

  

近日,廣汽新能源在北京召開了一次技術體驗會。除了L3自動駕駛系統,我們還有機會在實際道路上駕駛Ian LX和Ian V,以體驗AR現實世界的導航和自動停車功能。

L3級自動駕駛:整體反應靈敏,但門檻高

對於應用於Aian汽車系列的GAC New Energy的ADiGO 3.0智能駕駛互聯生態系統,我們已經在很多方面進行了體驗。其中,我認為6月中旬的經驗可以更好地證明該系統的優勢。歡迎大家觀看相關視頻>>>「第一視角Aion V(參數丨圖片)可以釋放的「自動駕駛」。這次,我們通過Ian LX體驗了ADiGO 3.0自動駕駛儀功能。我個人認為,儘管總體反應比較敏感,但是由於國內道路條件複雜,因此啟動該駕駛輔助系統的門檻仍然很高。

  

讓我們在下面介紹系統的原理。簡而言之,該系統具有三個主要組件,即高精度地圖,高精度相機/雷達和5G晶片。

之所以可以將此地圖稱為「高精度」,不僅是因為其解析度高,而且還因為它不僅可以顯示小路和小巷,而且可以顯示出來。但是,由於它可以更三維地為車輛提供導航服務,因此可以顯示不同道路的高低位置,例如高架橋,坡道,隧道和下坡路,並且還可以自動識別車輛當前在主要道路上還是在輔助道路上。這樣的精確地圖將為自動駕駛提供最基本的道路數據保證,從而使自動駕駛系統擁有更多的能量來快速處理道路的動態信息。

目前,需要高精度的相機/雷達和5G晶片一起工作。其中,雷達和攝像頭負責收集車輛各種角度和方向的道路動態信息。根據廣汽新能源的官方介紹,Aian LX和Aian V車型最多將配備一台智能相機,四台高清全景相機,五毫米波雷達和12台超聲波雷達。如此多的信息收集和傳感設備將為車輛提供三維的「感覺」而沒有盲點。

  

  

  

在攝像機和雷達收集道路動態信息之後,Ian LX和Ian V上的處理器將迅速將該信息轉換為信號,並向車輛的動力系統發出指令,從而最終實現準確有效的自動駕駛功能。其中,Aeon V配備了華為的Barong 5000 5G晶片,不僅計算速度快,而且在網絡傳輸方面也非常高效,這可以幫助廣汽新能源實現快速的大數據採集。

自動泊車:打開過程很方便,泊車過程有些「強迫性」

接下來,讓我們討論一下自動停車。這次,我們通過Aian V體驗了廣汽新能源最新的自動停車技術。當您需要尋找停車位時,只需使用語音交互功能即可發出「自動停車」命令。車輛將開始尋找停車位模式。當車輛經過合適的停車位時,中央控制螢幕將提示駕駛員進行自動停車操作。

  

駕駛員確認操作後,系統將提示釋放方向盤和制動踏板。此時,駕駛員必須立即鬆開方向盤,同時保留所有踏板。等待幾秒鐘後,車輛將開始自動停車。

  

由於我們的經驗是在真實的停車場中,因此在自動泊車期間車輛不會非常平穩。倒車到位後,車輛遇到了之前從未發現的顛簸。當車輛經過幾次明顯的加速但仍未越過障礙物時,自動泊車系統並未「撿起」,而是向前移動,重新規劃了泊車位和泊車路線,並最終在路途中順利停下。停車位。

  

  

由此可見,安裝在Aian V上的自動泊車系統具有更智能,更持久的工作機制和原理。它不像許多自動駕駛品牌那樣具有很高的使用門檻。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它將「罷工」。這是值得稱讚的。而且此功能還基於大量的傳感設備和快速高效的汽車機器系統。

AR導航:樂趣很有趣,但是使用上的障礙有點高

最後,讓我們看一下更有趣的AR導航。在Aian V模型上,儀錶板中安裝了AR實時導航。啟用該功能後,駕駛員可以通過「儀錶板透視圖」觀察車輛前方的狀況,例如車輛,行人,道路標誌甚至花卉和植物。此外,系統還將在螢幕上標記行駛路線,車輛距離和其他數字信息。

  

  

通過實際經驗,我認為這套AR實時導航系統相當有趣。它不僅信息豐富,而且UI設計也非常「街機」。我相信對於許多老司機來說,這是一個減輕駕駛壓力並享受駕駛樂趣的「大玩具」。

  

但是另一方面,這樣複雜的圖片和信息會出現在儀錶板上,而更關鍵的車輛數據則放在邊緣,這樣會給「新手」或不太自信的駕駛員帶來更多麻煩。由於新手或缺乏自信的駕駛員缺乏正確的駕駛習慣和意識培訓,因此他們在駕駛時無法執行「多任務」。因此,我建議對自己的技術不太有信心的「新手」或朋友不要輕易使用AR現實世界的導航功能。

通過今天的經驗,我覺得廣汽新能源在智能和自動化技術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它在系統響應和運行機制方面表現良好。但是,這些功能的實用性和普及性仍然很難說出來,因為畢竟在學習駕駛時,每個人都還沒有學會如何更合理地使用自動駕駛輔助,甚至不可能學習如何「展望未來」。 」和「儀器」。在「磁碟視角」之間來回切換。當然,隨著社會大數據的改善和物聯網的普及,相信未來的「黑科技」可以實現「私人定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Q4OpXQBeElxlkkaPtk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