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號,比爾·蓋茨 (全名威廉·亨利·蓋茨二世)的父親蓋茨二世去世,蓋茨寫了一篇博客來紀念他的父親,在博客里他說:My dad was the "real" Bill Gates.He was everything I try to be,我的父親是真正的比爾蓋茨,他是我想努力成為的一切。
「他是我想努力成為的一切」
這句話可以說是一個孩子對父母最高的評價了。一般來說,把父母作為自己的「偶像」的孩子,大多都會成為非常優秀的人,看完今天這篇文章,你自然會明白「把父母作為偶像」與「孩子變優秀」之間相關性的秘密。
10年前,老蓋茨出版了一本書,名字叫《蓋茨是這樣培養的》,書里沒有像《哈佛女孩劉亦婷》那樣全部都是圍繞著孩子,基本上講的都是老蓋茨自己,自己的婚姻觀、事業觀、世界觀以及教育觀等。
這些方方面面,幾乎都影響到了蓋茨的成長和成功。
比爾蓋茨在悼念父親的長文中寫到: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欣賞父親對我生活中幾乎每件事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1
保持好奇心
並去探索它
比爾·蓋茨回憶說。
「小時候,父親總是早早地收拾文件夾,出去做法律諮詢。」
他的童年大部分時間是與書和母親相伴度過的,他很早就通讀了《世界大百科全書》,還經常拿國際關係、經濟學和諸如生命的本質是什麼這樣的問題為難父母。
而父親能做的,就是不停地購書、去圖書館借書或者天天帶孩子去圖書館,來滿足兒子不竭的閱讀量,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老蓋茨認為,在比爾·蓋茨的學前教育中,培養閱讀興趣,保持好奇心,而且擁有自己探索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當蓋茨讀書時遇到不懂的單詞,父母不是直接告訴蓋茨答案,而是讓蓋茨去翻閱詞典,從詞典里找出答案。
老蓋茨在自己的書《蓋茨是這樣培養的》一書中寫到:
「我是想告訴兒子一個觀念:如果你有一個問題,答案一定存在某一個地方,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它。」
而老蓋茨也說自己一直在學習新東西,要邊衰老邊成長,保持開放的心態和頭腦。
正是蓋茨父親這樣的言傳身教和教育觀念,才使得比爾蓋茨長大後擁有超強的思考能力以及面對複雜問題,有堅定不移的意志,最終創辦了世界上著名的企業微軟,並躋身世界首富的行列。
2
尊重女性、尊重個性
用愛和尊重引導孩子
11歲時,步入青春期的比爾蓋茨試圖擺脫母親的控制。
對保持房間整潔、準時吃飯、別咬鉛筆頭等要求產生牴觸情緒,母子之間時常發生爭執。
母子矛盾在蓋茨12歲的一天達到高潮。
蓋茨在餐桌上對著母親粗魯地大喊大叫,言辭充滿譏諷和孩子氣的自以為是。
一向冷靜的矛盾調停者老蓋茨終於怒了,端起一杯涼水,潑到兒子臉上,喊叫停止了。
在孩子們眼中,以律師為業的老比爾蓋茨即使在家,也保持嚴謹、冷靜,不易親近。
但蓋茨頂撞母親的行為讓他嚴重「失控」。
去年,有一個微博熱搜,是比爾蓋茨的妻子梅琳達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大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丈夫堅持一周接送女兒兩次。隨著丈夫接送女兒的次數越來越多,幼兒園接送孩子的隊伍中,加入了越來越多的爸爸。
原來,是小朋友的媽媽跟爸爸說:比爾蓋茨都能接送孩子,你怎麼就不能?
那個微博熱搜下面,有很多爸爸振振有詞的反駁:
「比爾蓋茨已經實現身體和經濟自由了,而我們什麼都沒實現,天天早起晚歸真沒時間。」
「比爾蓋茨有足夠的錢啊,我要是那麼有錢,我也去接送孩子。」
這些理由都是不成立的。
比爾蓋茨在對父親的悼念信里說:
「我父親最重要的兩個角色——丈夫和父親,也對我產生了深遠的積極影響。
當我在處理好一些家庭成員關係的時候,我知道這是因為我從我父親那裡學到了尊重女性、尊重個性,用愛和尊重引導孩子們的選擇。」
比爾蓋茨出生在一個典型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
父親老蓋茨從華盛頓大學法學院畢業後,選擇回到家鄉西雅圖的布雷默頓鎮,從委託代理人做起——這並不是一份顯貴的職業,他必須通過代理離婚案、酒後駕車案等瑣碎辛苦的工作積攢經驗,每天也特別忙。
但是在老蓋茨的書里,他講蓋茨小時候在童子軍的時候,要通過出售堅果掙錢,他說:
「每個晚上和周末的時間,我都與他同去,駕車送他前往不同的街區,他挨家挨戶售賣的時候,我則在車裡等著。」
老蓋茨也是一個沒有實現財富自由的爸爸,按照現在來說,也是一個每天加班,工作到很晚的「社畜」,但是,他沒有逃避作為父親的責任,而是努力抽空陪伴孩子。
而這種陪伴,也終將會影響到孩子長大後對待家庭和伴侶的態度。
3
不要限制孩子的夢想
要給他一定的自由
老蓋茨在書中寫到,比爾蓋茨從小就很拖延。
老蓋茨說幾乎每一次全家人打算外出,家裡其他人已經收拾停當,早早坐在汽車上等候出發時,唯獨就不見蓋茨。
然後就會發現蓋茨還在自己的房間裡,媽媽就會一次又一次的衝到蓋茨的房間喊他:「你還待在下面幹嘛?」
有一次,蓋茨就仰著腦袋,回答媽媽:
「我在思考問題啊,媽媽,難道你們從來不思考嗎?」
長大後,老蓋茨夫婦幫蓋茨設計好了未來——進入哈佛法學院,以後成為律師。
1973年,比爾·蓋茨在SAT(學術能力評估考試,當時的滿分為1600分)中取得了1590分的成績而被哈佛大學法學院錄取,老蓋茨的夢想幾乎實現了一半。
然而,除了計算機,比爾·蓋茨對什麼課程都提不起興趣。
大二時他終於向父母宣布,決定從哈佛輟學以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因為等到他從哈佛畢業時,早已「錯失改變世界的良機」。
「我們很揪心,」老蓋茨說,「我們和其他父母一樣,僅僅是想讓孩子得到一個大學學位。」
雖然老蓋茨夫婦覺得孩子偏離了他們為他設定的未來軌道,但依然支持孩子的想法。
1975年,兒子跑到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基創辦微軟公司。
從世界知名高等學府休學創業,在現在看來依然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學歷、前途和孩子的自由相比,哪個更加重要?是要磨平孩子的稜角,還是給孩子自由的發展空間?
老蓋茨在書中是這樣寫的:
「那些擁有奇思妙想的孩子其實從一開始就希望獲得自由的發展空間,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
而對於這些孩子的家長來說,讓孩子成功的秘訣其實就是:不要限制孩子的夢想。撫養孩子應該在適當的時候選擇放手。」
4
作為父母
要自覺學習和思考
不僅對孩子,對於身為成年人的自己,作為父母的自己,老蓋茨也提出了對自身的要求:成年人的自覺學習和自覺思考。
老蓋茨在書中是這樣說的:
「對於如何撫養子女、承擔家庭義務,我們需要像大多數父母一樣積極思考,嘗試扮演好父母角色。
我們在為人父母時,基本從未接受過這方面的正規培訓,而「結婚」和「撫養子女」恰恰是我們一生中需要積極面對並盡力解決的最棘手也最重要的兩個問題。我們需要充分思考。」
實際上,蓋茨自小就特立獨行,是多數人眼中難以馴服的小孩。
採訪中比爾的姐姐說:
老蓋茨在2005年一次慈善組織領導人會議演說中說:「作為一個父親,我從未想過那個在我住所里長大、吃我的食物、用我的名字、還愛頂嘴的小子有一天會成為我的老闆。但這確實發生了。」
但實際上,改變蓋茨這個「問題少年」人生軌跡的人正是老蓋茨。
青春期時,蓋茨進入到叛逆時期,時常頂嘴母親。有一次嚴重到,老蓋茨夫婦帶他去接受心理諮詢。
比爾蓋茨卻告訴心理醫生:「我想與父母爭奪控制權。」
於是,醫生建議老蓋茨夫婦說,他們的兒子最終會贏得這場爭取獨立的「戰爭」,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讓他獨立。
老蓋茨夫婦最終接納醫生的建議。考慮到私立學校能給孩子更多自由發展空間,他們替蓋茨在一所私立中學報了名。
老蓋茨說:
「他對某些事情非常有想法,在家裡,如果你想要打破他的想法,那只是浪費時間而已。」
比爾蓋茨說:
「我父親也對我的內在自主性有著深遠的影響。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既不指手畫腳,也不專橫,他塑造了一個令人驚嘆的職業道德範例,他是西雅圖工作最努力、最受尊敬的律師之一,也是我們地區主要的公民領袖。」
家長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孩子都看在眼裡,也在被潛移默化的影響著。
世界首富不一定能教育出一個世界首富,但如果父母具備品格和智慧,孩子就會成長為一個睿智且高尚的人。
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
我們普通的家庭也對孩子的未來充滿了期待。但如果孩子的成長讓您感到有些憂慮,家長們不妨先讓自己成為孩子崇拜的人,先做孩子的榜樣,這樣才能真正影響到孩子,讓孩子成為所期待的樣子。
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但此「計」也可以從父母自身就開始做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你並不需要培養一個世界首富,或者特別成功的人。父母需要做的,只是做好家長這個職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PTCVHUBURTf-Dn5w_z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