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院長,我不上一線如何讓員工向前沖!」
「我是院長,我必須上!」
初見朱寶傑,聽到最多的就是這些真情流露的話語,雖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但卻鏗鏘有力。
今年41歲的朱寶傑,是王慶坨醫院副院長。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鬥中,全院115名醫護人員,除了完成基本診療工作以外,還承擔著王慶坨鎮路口、卡口、關鍵防控點位人員體溫檢測、信息採集以及防控知識宣傳、居家隔離指導等工作。正是有了朱寶傑這個貼心人和主心骨,雖然連續奮戰20多天,但是王慶坨醫院團隊始終保持著昂揚的戰鬥力。
用關愛傳遞溫暖
「大家辛苦了,這是剛剛熬好的粥,快趁熱喝點……」朱寶傑冒著寒風大雪獨自開車來到王慶坨鎮疫情防控點,為寒夜中堅守在卡口的工作人員送去問候和愛心餐。
2月14日凌晨兩點,剛剛結束了一天工作的朱寶傑躺在辦公室的小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惡劣的天氣讓她不由得惦念起還在卡口執勤的同事們。細心的她兩天前就注意到寒潮要來,早早做出了應急預案,為每個防控點配備了熱水袋、暖貼、雨衣等防護用品,囑咐中醫科精心熬制中藥湯劑,並多次提示各防控點人員做好自身防護。即便如此,此時的她還是放心不下,「夜裡實在太冷了!同志們一定凍壞了。」她立即和後勤保障人員一起,熬上一鍋香噴噴的八寶粥,迎著刺骨的寒風逐一來到各個疫情防控點,把熱乎乎的粥親自送到了每一位在寒夜裡值守的「戰士」手上。
熱粥在手上,溫暖在心裡。朱寶傑用女性特有的細心、貼心與決心,義無反顧地與全院幹部職工奮戰在一線,為全鎮人民築起一道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
用堅守護衛陣地
抗擊疫情是一場全民戰爭,沒有旁觀者,沒有局外人。身為一名醫護工作者,她是父母最牽掛的女兒,是孩子最親愛的母親,但更是守衛健康的「白衣戰士」。面對疫情,她無暇照料年幼的孩子和年過七旬的雙親,毅然選擇了逆向而行。
從大年三十開始,朱寶傑沒有一刻離開過自己的陣地,一直默默堅守在防控工作的最前沿,預檢分診、應急防護、排查監測、消殺防控、卡口調度……每一項工作她都沖在前、干在先,日以繼夜、爭分奪秒。
隨著王慶坨醫院黨委書記、院長韓萬兵,副院長白月珠相繼被抽調到區疾控中心和區防控指揮部工作,朱寶傑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工作強度更大了。面對重重壓力,她沒有退縮,沒有怨言,有的只是頑強的意志和必勝的決心:疫情當前,不勝不退!
用行動踐行使命
王慶坨歷來是商貿重鎮,鎮內522家企業、園區108家企業,外來人口密集。最近幾天,隨著「返津潮」來臨,朱寶傑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壓力,嚴格執行對已返回鎮內外地人員的「五步管理法」,即人員確認、醫生流調、實現隔離、入戶監察、解除隔離。截至目前,已累計摸排1562人次,實現「一人一檔」、動態管理。
王慶坨醫院醫生趙廣元介紹:「在排查過程中,我們聽說一名人員可能是從湖北返回的消息,令大家內心有一絲不安。朱院長當即說『她的流調我來做。我是院長,我必須上!』當時看到她特別堅定的眼神,也給了我們很大的鼓舞和力量。」
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一人。「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使命。雖然我只是一個鎮級醫院的副院長,但是我的職責絕不能局限於這一個醫院、幾個科室、幾十號病人,我還要對全鎮乃至全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負責!」朱寶傑深知自己作為一名黨員所肩負的責任,也清楚一個基層醫務工作者在這場戰役中的重要性。
用真情積蓄力量
「寶傑,這是一場持久戰,你一定要做好自身防護,千萬千萬小心啊……」每每看到一向不善言辭的父親發來的這條簡訊,朱寶傑總會鼻子一酸、兩眼發熱。
「媽媽,您什麼時候回家呀?我想您了!」說不清這是第多少次接到女兒的電話,但「狠心」的她往往是草草叮囑女兒幾句,便又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是夫妻更是戰友。朱寶傑的丈夫張恩良也是一名醫生,在王慶坨醫院擔任中醫科主任。疫情發生以來,張恩良主動請戰,前往一線卡口執勤。「我們是夫妻,更是堅守防疫一線的戰友。疫情就是命令,崗位就是戰場,我們要並肩作戰,堅決同『疫』魔作鬥爭!寶傑是好樣的,我妻子是好樣的!」
疫情無情,醫者仁心。「我有一個堅強的家庭後援團,有一群共同奮鬥的好『戰友』,為了王慶坨鎮4萬人的生命健康安全,為了早日戰勝疫情,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編 後
「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湧現出了許多舍小家、顧大家的「娘子軍」。她們是妻子、是女兒、是母親,但當疫情來臨,她們不約而同地化身為「白衣戰士」,沖在戰「疫」第一線。女本柔弱,「為民」則剛,她們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亮出了巾幗底色,展現出巾幗擔當。
醫者無懼,醫者仁心。越是艱巨任務,越有沖天豪情;越是危險的地方,越有英勇的戰鬥。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更多的我們,無法靠近你們的陣地,但你們堅定的站立,我們看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