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 01
「死亡之照」
這個月,微博熱搜不知道爆了多少次。
曾經甜翻網友的「雙宋「CP宣布離婚;
歷經風雨以為會永遠在一起的「冰晨「和平分手;
雖然有唐藝昕張若昀的「神仙愛情壓陣」,也擋不住眾網友對感情的質疑:「我們,還能相信愛情嗎?」
據數據統計顯示,上世紀80年代,我國的離婚率僅為0.7%,而時至今日,我國的離婚率已高達39%。
現在這個社會,愛情很多人來說,是太過虛幻的東西, 然而,在作者茨威格的筆下,卻有一個女人,用漫長的一生去愛一個人。
說起茨威格,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和夫人洛蒂的最後一張照片和留下的那封遺書:
|茨威格和夫人洛蒂
我出於自願、神智清醒地與人生訣別。
這之前還要履行最後一項義務:我衷心感謝這個奇妙國度巴西,感謝這如此友善好客的憩息之地,容我以生活、工作。
我對這個國家的熱愛與日俱增,比起其他任何地方來,我都更願意在此地從頭開始,重建我的生活,以取代我業已沉淪的母語世界,那業也自毀的精神之鄉,歐羅巴。
但是一個年逾六旬的人,再度新生是需要特殊的力量的,我的力量卻由於常年無家、天涯浪跡,而消耗殆盡。
所以最好我還是及時地、尊嚴地結束自己的生命,這生命始終認為,在這個世界上,智力活動是最純的快樂,個人自由為最高的財富。
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願他們度過漫漫長夜之後還能看到黎明初起,而我,太過心急,先走了。
於彼得羅保利斯,1942年2月22日
|茨威格和夫人洛蒂
茨威格的這份遺書寫於自殺當天,死後在其寫字桌上發現的。
1942年2月22日午後至下午4點鐘之間,茨威格夫婦服了超量巴比妥後便一起躺下,茨威格穿著襯衫、褲子、打著領帶,夫人洛蒂浴後穿一件和服式的印花晨衣。
在中國,「茨威格熱」一直高居不下,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他刻畫人物心理的能力太強了,特別是女人。
比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里,那個為愛痴狂一生的女人。
|茨威格青年時期
/ Part 02
「那些人都要來愛我,而我卻只愛你」
這封信,我讀了一遍又一遍。
這個女人孤獨而又悽美的一生,我亦品了一遍又一遍。
剛開始,我感到透不過氣,認為這是一部令人絕望的作品,甚至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把它奉為愛情的圭臬。
「你,從來也沒有認識過我的你啊!」。
13歲初遇傾心。
19歲委身於他,共度三晚。
多年後因舞會上的炙熱目光,拋棄搭檔,隨他回家過夜。
她一生所愛,拼勁全力得來的邂逅,不過是他始終無法記起的某次艷遇。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劇照
他們是鄰居,她為他生下孩子,她為了孩子賣身,她們在音樂會上,在公園裡,在大街上相遇,而作家從來都沒有認出她是誰。
可悲的是,作家的老管家,卻只是一眼,便認出了她!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劇照
張愛玲說:「孤單不是與生俱來,而是由你愛上一個人的那一刻開始。」
他於她,是生命的一切,生活的所有。
而她於他,不過是一粒塵埃。
我無法想像,幾千個日日夜夜,這個被傷得體無完膚得女人是如何熬過來的;更不知道,上完床後作家塞給她的鈔票對她來說意味著什麼。
她說:「那些人都要來愛我,可我卻只愛你。」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劇照
可最後,即使是在看完這封信後,作家都想不起這個愛他一生的女人!
我本是厭惡這個人的,厭惡她為了一個男人自輕自賤,厭惡她好好的生活不過,非要喜歡這樣一個流連風月的男人。
可我又忍不住捧起這本書,捧起這段讓人淚流滿面的愛。
與其說這是一場絕美的暗戀,還不如說這是女人自我選擇的慢性自殺。
想想現在的社會,有多少人,把「愛」掛在嘴邊,說得簡單輕巧,卻隨時都能轉身對另一個人說同樣肉麻的話,做同樣看似永恆的承諾。
前段時間的「殺妻騙保」案相信很多人還記得,他們為了利益,所作所為只能用「可恥」二字形容。
而來信的女人,明明有更好的選擇,卻仍然選擇了最難走的那條路。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劇照
茨威格對產科醫院的描述的片段簡直讓人心驚,他說:
「這是一個沒有尊嚴,沒有羞恥心,沒有人性的醫院。是一個屠宰場。」
女人說,醫院的那段時間,是她一生中最痛苦的時候,可為了孩子,她還是選擇了待在那個屠宰場一樣的地方。
我一直覺得,愛是需要勇氣的,特別是暗戀。
這意味著你要做好沒有任何回饋的準備,書中這個將暗戀進行到底的女人,詮釋了「愛」最決絕的樣子。
她用一生告訴作家:
「我愛你,但與你無關。」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劇照
/ Part 03
「愛上你是最終極的寂寞,也是唯一的自由」
李健在《傳奇》里唱到: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
夢想著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見
從此我開始孤單思念」
作詞人劉兵說:「我們想寫愛情,想寫那種高貴的,不媚俗的,真正的愛情。
」而《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給了他們想要的感覺。
很多人說: 「如果沒有這段暗戀,女人的生活將更有意義!」
我想,說這句話的人應該根本沒看懂這本書。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劇照
前段時間,宋丹丹在微博寫的一段話刷屏了朋友圈,她說:
「因為我是真愛你,所以你有真自由,人生很短,你的人生你做主,情人節快樂!」
茨威格在小說的結尾,沒有批判任何一個人。
不怪作家太風流,不怪女人太偏執。
這一切,都是自由的選擇。
沒遇到作家之前,女人形容自己的生活鬱鬱寡歡,雜亂無章,就像是一個蒙著灰塵,布滿蛛網,散發著霉味的地窖。
在她看來,自己的一生,是從認識作家的那一天開始的。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劇照
那一天之後的每一個明天,即使是等待,也有它的意義。
見不到時候的想念,遇見後沒被認出來的難過,看見作家與別的女人纏綿的揪心,都是女人願意的。
她想要的,是一段沒有雜質的愛。
為了維護這段帶著一圈靈光的愛,那些應該承受的痛苦,她都願意全盤接受。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劇照
突然想起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感情。
張愛玲說:
「於千萬人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中時間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剛巧遇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
她與胡蘭成愛情雖然走向了悲劇,但至少,他們的靈魂曾激情碰撞過,當意識到不值得後,也做到了及時止損。
或許,對於現代人來說,張愛玲的做法更為理智,因為她沒有讓自己陷入絕境中。
如果是我們,也會這樣選擇吧。
會把那個人放在心裡,然後為自己而活。
可是,為愛情而活的一生,看似傻氣,又何嘗不偉大呢?
我們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
如果你還在存在「到底應不應該相信愛情」這種疑慮,或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能給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