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儷帶娃7年煉成大嗓門:當媽後都逃不過音量變大?原因很辛酸

2019-12-17     兜媽愛叨叨

當媽後,最顯著的變化是什麼?

有人說是體重日漸增長,有人說是心態逐漸走向佛系,但要說最明顯的,恐怕還是媽媽們的嗓門變大了不少。

之前,孫儷在網上吐槽:「錄音師都表揚我,說我嗓門變大了,有穿透力了……」

這是怎麼來的?做過媽媽們的肯定深有感觸,孫儷也說,「還不是(有了孩子之後的)這7年練出來的。」

當孩子不滿、生氣、無理取鬧時,該怎麼辦?

從理論上來說,家長們都知道不能說教,要給孩子擁抱,要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去理解孩子……

然而真正遇上的時候,媽媽吼一嗓子,才是最常見的做法,畢竟立竿見影。

就像鄧超在家遇到孩子們鬧事,直接就說:「儷,你吼一聲!」

就是這樣,孫儷練出了極具穿透力的大嗓門。

而這件事,也是很多家長深有所感的;

當媽前,以為自己肯定是個溫柔媽媽,對孩子好言相向,一口一個「吃飯飯、睡覺覺」,上演一出「母慈子孝」的好戲;

當媽後,才發現哪個媽媽沒有嚷過兩聲呢?「我數3、2、1,馬上給我起床/吃飯/睡覺!」似乎只有展現出媽媽威嚴的一面,才能鎮得住孩子。

生活中,很多人也拿這一點來嚇唬孩子:「還不聽話,你媽就生氣啦!」

為什麼在不知不覺中,媽媽的嗓門變大了,形象也變得威嚴而暴躁呢?

首先,肯定是因為媽媽們太累了!

一天24小時的帶娃、家務、足以讓媽媽們疲憊不堪,情緒低落,精神不佳,這個時候,怎麼能保持一個和藹可親的形象,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呢?

一邊帶娃一邊做家務有多辛苦,只有真正體驗過的媽媽們才知道:

當你在疊衣服,娃卻把衣服翻得到處都是;

當你在掃地,娃卻把剛掃好的地方弄得一團糟;

還有喂飯、哄睡等工作,等孩子大了一點,更是有逼瘋無數媽媽的輔導孩子作業,分分鐘要人命吶!

而爸爸們,大都是保持著隱身狀態,拿著「我也要上班掙錢養家」的藉口,把自己從瑣碎的家務中抽離出去,留給媽媽們一地雞毛。

這也就難怪,為什麼媽媽們會養出一副大嗓門,變得暴躁而易怒了。

大嗓門並不能讓孩子聽話

雖然媽媽的音量被生活逼得越來越大,但對於孩子來說,媽媽的大嗓門並不能讓他學會聽話。

有調查顯示,孩子最不喜歡的家長中,有一類就是只會用大嗓門吼的家長。

孩子們紛紛表示:當時是被吼愣住了,可家長吼了什麼,其實全都被屏蔽掉了。

在《爸爸去哪兒》中,也有類似的情節:林大竣和夏天一起偷吃了冰淇淋糖果,他們的爸爸發現後,對孩子的態度截然不同。

林永健對兒子林大竣很是失望,大聲吼孩子:「你為什麼要吃啊?……你吃什麼吃!」

一頓斥責下來,林大竣產生了牴觸心理,就算知道自己不該偷吃東西,也因為對爸爸的不滿情緒,而一直賭氣。

而夏克立也教育了女兒夏天,但他的態度卻很不一樣,他讓女兒罰站,並平靜地對女兒說:

「要記得你為什麼要站在這裡,因為做錯了事……想一下發生了什麼,好不好?乖!」

夏天真正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對,心甘情願受罰,之後心裡也沒有什麼芥蒂。

所以說,用大嗓門去鎮住孩子,其實意義並不大,它只能讓孩子一時害怕,卻不能真的教好孩子,還會影響親子之間的感情。

要是用得多了,孩子反而是逐漸習慣,這個時候再去吼他,不但沒有效果,還會讓孩子覺得厭煩,反感。

用什麼代替大嗓門?

如果日常生活中不用大嗓門,該怎麼去對待孩子呢?

平時,媽媽們想要用大嗓門的時候,都是孩子情緒不佳,甚至失控、胡鬧的情況,遇到這些情況,接納孩子的情緒是最重要的。

媽媽可以給孩子一個擁抱,告訴孩子你理解他的不開心、憤怒、傷心等。

等孩子冷靜下來,再慢慢和孩子講道理,分辨是非。

其次,媽媽在想要震懾住孩子的時候,也可以使用低沉的聲音,這樣有利於讓父母保持一個冷靜的情緒,而嚴肅又低沉的聲音,也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不能再鬧了。

最後,而是要爸爸們站出來,幫助媽媽們分擔事情,讓媽媽們不那麼累,否則在疲憊之下,媽媽們怎麼能做到溫柔而耐心呢?

拿著工作當擋箭牌的爸爸,只能說覺悟不夠,8小時和24小時的工作,哪一個更累,不是一目了然嗎?

當媽後日漸提升的大嗓門,確實屬於無奈,一定要想辦法避免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LSxG28BMH2_cNUgR4N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