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周慧曉婉)1月11日,「光影中國」電影榮譽盛典在京舉行,導演郭帆獲得「2019榮譽推介導演」,郭帆說,新的一年要把一切歸零,重新出發。活動後,新京報記者也專訪了郭帆,他介紹了《流浪地球2》的籌備情況。
去年春節檔《流浪地球》一路逆襲成為爆款,至今以46.8億元的成績位於中國影史榜第三,郭帆說今年春節檔終於可以回家過節了:「這一年來,《流浪地球》給我、以及整個團隊帶來了很多榮譽,這也更需要我們沉澱下來。我希望2020年一切歸零,主要是一個創作心態,希望能夠重新去挑戰更高的、滿足觀眾預期的影片。在《流浪地球》下映後我們也進行了調研,通過調研可以看到觀眾對科幻這個類型還有更多期望。所以我們做下一部影片的時候,(希望)不要讓觀眾失望。」
《流浪地球》劇照。
郭帆透露,整個團隊正在投入《流浪地球》續集的準備,自己也會繼續拍科幻題材:「《流浪地球》其實給了我們很多經驗和教訓,經驗都談不上,更多是教訓,其實我們還沒弄明白應該怎麼去把它做好,所以接下來我們還會繼續探索科幻這個類型。《流浪地球》的世界觀做了一年左右,《流浪地球2》也需要足夠的時間去填充世界觀的細節,需要小一年的時間,還有劇本籌備和開拍,我們預計起碼需要四年時間。」
對話
新京報:《流浪地球》的成功讓大家都說這是中國的科幻元年,你怎麼看待這個評價呢?這是中國科幻電影最好的時候嗎?
郭帆:我認為這是中國科幻電影最好的時代,感謝這個時代給予了科幻這個類型片土壤,但從工業層面來講我們其實還有很大差距,我們需要一步一步去追,去向好萊塢等先進的電影工業體系學習。元年是一個學術名詞,也許過20年、30年之後,假如從去年以後每年都有若干部國產優秀科幻片出現,那麼中國科幻這個類型就被確立了。但目前中國的科幻類型片還沒有被確立,也沒有辦法定論是否這是一個元年,需要不斷地提升和完善我們的工業化系統。
新京報:去年全球票房破紀錄了,《流浪地球》票房這麼高,會給你之後的創作帶來壓力嗎?
郭帆:肯定會有壓力,這個壓力可能是從各方面去講,不管是對票房的認知、社會影響力看待,各方面都要去尋找一個平衡的心態,能夠讓我們沉下心去繼續往前走。
新京報:你拍《流浪地球》的時候有想過它會是個爆款嗎?
郭帆:沒有。我記得去年大年初一我是在影院過的,那天我看了所有的同檔期影片,對自己拍的沒有這麼好的預期,只希望第一次做這種電影的時候它能夠回本,如果能回本的話就能繼續往後走,所以當時只是這樣期望的。我認為,今天的這個成績其實很大一部分是來自觀眾對我們的一個寬容度。觀眾沒有跟我們太較勁去做這件事情,現在的觀眾什麼影片沒見過,他們給我們寬容是為了鼓勵我們探索這個類型。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編輯 吳龍珍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