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演技類綜藝扎堆。
《演員請就位》拼知名導演,請來陳凱歌、李少紅、趙薇、郭敬明做導師選演員。
《我就是演員2》拼知名演員,用張國立、李冰冰、郭濤、秦昊、佟大為等一眾熟臉帶新人。
這幾天又來了一檔無名導演、無名演員(學員)又無趣的「三無」綜藝——
演技派
沒開播之前,炒得是沸沸揚揚。
又是花半億請來「咖位堪比鞏俐」的李嘉欣,又是吹「中國有史以來最頂尖陣容」。
結果第一集看完,常駐導師就吳鎮宇、張靜初、張頌文和於正四位,惠英紅、李嘉欣、李立群只是指點的飛行嘉賓罷了。
沒有說其他幾位演員不好的意思,但這股熟悉的「於正味兒」還真是一點沒變。
說起於正,外界就給貼了兩個標籤。
挑人的眼光毒但留不住人,楊冪、趙麗穎、馮紹峰、陳曉都是因為演了他的劇一炮而紅,但後續都沒有再合作;
愛蹭熱度「捧殺」新人,不怕新人被「黑」進地心,只怕他們沒熱度,紅不起來。袁姍姍就是個絕好的例子。
這次似乎是要為顛覆大眾的固有印象而來。
楊冪、趙麗穎和馮紹峰都為節目錄製了宣傳視頻,於正更是在評論里力破不和傳聞。
其他兩檔綜藝的表演側重在名場景重現,事先就已經分配好角色也排練過,然後才在舞台上實景呈現。
這檔綜藝考驗的則是演員的即興表演能力,沒有準備時間,一來就得上,靠的是演員素養和應變能力。
錄製地點設置在橫店,新人演員面試角色的流程都給你捋清楚了,遞資料、試戲、等待,每一步都格外真實。
參加節目錄製,還意味著這三個月他們必須放棄所有的工作機會,潛心訓練。
只不過學員們來參加這檔綜藝,也都有各自的小心思。
愛豆出身的要想出專輯,必須完成公司指定的KPI, 否則不給出。
偶像明星哪怕沒有系統學過表演,一出道卻被拉去演男女主,不免心虛。
夠現實,不過就別期待神仙打架了,當偽年輕演員片場生存真人秀看看還行。
30位學員里大部分都是沒見過的網劇演員或者熱劇配角,第一輪就刷掉16人,只留下12位正式學員和4位替補學員。
因為這檔新綜藝,說白了就是於正的選角101。
劇本他操刀,演員他選拔,看得上就給你加點戲,看不上就讓你當群演,不過主角和群演都不是絕對的。
按他自己的話來講,選演員他是很謹慎的,楊冪和趙麗穎在主演他的劇之前,也是必須先客串。
一開始,吳鎮宇因為天氣原因沒能及時趕到錄製現場,張頌文、張靜初和於正實力詮釋了什麼叫草率選角。
來5個,過5個,要不是吳鎮宇及時趕到,怕是30個學員一個都淘汰不了。
演技真過關也就算了,但一個個連表演的門都沒摸到的也能尬夸有靈氣。雖然隔壁《我就是演員2》的陣容請不來,但誇誇群倒是學得挺快。
吳鎮宇一來,整個選拔才算是步入正軌。
他用快被抓禿的頭髮實力演繹了什麼叫「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
在他的堅持下,演技不過關的全都推翻重來,待定和淘汰了一大批人。
辣目洋子的表現意外地讓人眼前一亮。
加試環節里,她要演一個女孩在醉酒的情況下終於對暗戀的男孩表白。
第一次流淚,她以「工作不順利」為由搪塞過去。
第二次流淚,她終於要表白,話到口中卻偷偷換了暗戀對象,不想讓身旁的「有婦之夫」為難。
那麼短的時間內,卻能將暗戀的卑微與心酸都生動地演繹出來,實在難得。
但選出來的16人,真正算得上演技超群或是辨識度高的也沒幾個,至多是矮子裡面拔高個而已。
於正為這檔節目做了好幾波預熱,各種帶話題出圈,試圖營造出正正經經做節目的假象。
可惜第一集就破功,各種拿當紅小生或實力派蹭熱度。
以於正「捧殺式」彩虹屁為例,夸的人有意碰瓷,被誇的人聽得膽戰心驚。
但凡長得周正些的,就夸有朱一龍、肖戰這樣的「正小生」潛質。
但凡長得Man一點的,就夸有張豐毅、黃景瑜、秦昊這樣的剛毅氣質。
就連辣目洋子也沒能逃過一劫,被誇長得像鄧麗君、楊千嬅、沈殿霞。
這就叫「花最少的錢,賺最大的熱度」,請小成本節目的宣傳都好好跟於正學學。
不過,熱度上去的同時,反而更難掩陣容不敵、質量低下的事實。
要想在扎堆的演技類綜藝里闖出一片天,需要的遠不止一時的熱度。
2017年,一檔《演員的誕生》奉獻了無數表情包,被網友戲稱為「戲精的誕生」;
2018年,《我就是演員》就卯足了勁輸出有演技卻不火的中新生代演員,讓徐崢感嘆「好演員的春天到了」;
2019年,雖然演技類綜藝層出不窮,但「好演員的春天」終究還是成了虛假繁榮。
《我就是演員2》里,名演員們「神仙打架」,新人演員們淪為拉拉隊員;
《演員請就位》里,導演們的風頭和話題度甚至蓋過了演員的表演本身;
《演技派》里,新人熱度不夠全憑於正一張嘴「請」遍半個娛樂圈。
一茬又一茬的熱度和流量被收割後,還留下了什麼呢?
真人秀只剩下「秀」,而好演員們仍在寒冬苦苦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