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州古城,天下九州之首,7000年歷史文明,一千多年省會

2019-12-09     行者老張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大禹治水,鑄九鼎,分天下九州,這是我們都熟悉的歷史傳說,是不是大禹分的學術界還有爭論,不過在先秦典籍《尚書·禹貢》確實記載了古代中國被劃分為九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當然,這九州只是漢族聚居地,不包括少數民族地區。老張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是被稱為「九州之首」的青州。

現在的青州屬於山東,古九州中的青州包含的地域範圍就要大得多了,《禹貢》中稱「海岱惟青州」,海指渤海,岱就是泰山。《周禮》記載「正東曰青州」,注釋為「蓋以土居少陽,其色為青,故曰青州」,古蹟中說明了青州的方位,即泰山以東至渤海的一片區域,遠古時期稱為東夷之地。

那麼,為什麼說青州是九州之首呢?因為青州的歷史太輝煌了,從九州初分至今,青州擁有7000餘年的發展史和5000餘年的文明史,1065年省會、1606年府衙、2216年縣治,還曾作為國都12年,西漢時先後存在過廣縣城、廣固城、南陽城、東陽城、東關圩子城、旗城等六座古城池,因此,青州被譽為「九州之首」。

從古至今,凡是經濟繁榮,發展興盛的城池,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地理位置,青州就處於交通要衝,地理位置優越,被稱為「右有山河之固,左有負海之饒」,東扼半島,南控沂蒙,北望渤海,為歷代軍事重鎮。南北朝及唐初政治官員兼顧軍事,唐五代時期青州是平盧節度使治所。


宋金時期在青州設鎮海軍,北宋在此設京東東路安撫使,金代設山東東西路統軍使,元設益都帥府、元帥府,明設山東都衛、都指揮使司,清設山東提督、分巡道、海防道,建八旗駐防城。由於青州具有顯要的地位,歷史上在青州分封的王侯較多。漢代封召歐為廣侯傳五世,封劉便為廣侯傳三世,元封邁努為忠靖王、益王,明封齊王、漢王、衡王。

青州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以及作為齊魯境內的佛教中心,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佛教傳入漢地最早的地區之一。青州擁有凈土宗、禪宗、密宗等多種佛教宗派,並留下了大量的珍貴遺蹟。許多佛教遺存的發現以及大量佛學研究論文和專著的相繼問世,為青州的佛教文化注入了更深的內涵。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輝煌歷史,青州被選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青州古城入選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青州古城有北門大街、東門大街、偶園街、北營街、南營街、昭德街等一萬多米明清古街道,有青州博物館、三賢祠、李清照紀念館、萬年橋、宋城、偶園、衡王府牌坊、青州府貢院、府衙門、府文廟、真教寺、清真寺、基督教堂、天主教堂、培真書院、南門、魁星樓、歐陽修山齋、藍溪谷、李清照故居等一百二十多處景點,還有上百處老字號等,全面地展示了古青州傳統的市井風情和社會習俗。


阜財門,也叫南門,是青州南陽城的南大門,青州南陽古城始建於北魏時期,金元明清為府署所在。初為土城,磚城建於明洪武三年,城牆高十二米,厚六米,長十三里,共有城垛口一千七百多個,有海晏、岱宗、阜財、瞻辰四座城門,各類衙署、廟宇、書院、名人故居遍布其中,是名副其實的「山東第一府城」。


魁星樓是原青州府城東南角樓,始建於宋代,明清兩朝重修,為兩層建築,高大宏偉。古「青州十景」中有「南樓夜雨」一景,指的就是此樓此景。古代讀書人在魁星樓拜魁星,祈求在科舉中榜上有名,魁星樓造型美觀,莊重威嚴,是青州古城地標性建築之一。


偶園街及南門大街上有劉珝的柱國坊、大學士坊、石茂華的尚書里坊、一門科第坊、馮琦太子少保坊等十餘座名人坊。另外還有古城青州的地標性牌坊——海岱都會坊 。東門為青州南陽城著名的門戶,始建於北魏初期,距今已有1500餘年。明代稱海岱門,清改稱海晏門。出則東關,進則城裡,是南陽城連接東關的唯一出入口。有兩道城門,兩門間環以圍牆封閉,謂之瓮城。城門前有寬闊的護城河,是扼守古城的險關要衝。


偶園,原名叫馮家花園,最早是衡王府東花園,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後來成為清代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馮溥告老還鄉後的住所。馮氏是青州歷史上的名門望族,自始祖馮裕開始,世代為官清廉耿直,詩書文脈代代傳承。園內四株明朝的桂花,三株明代迎春花,四百年來花香依舊;園內 「福、壽、康、寧」四大奇石,彌足珍貴,當時就有「一兩石頭一兩銀」之說,園內假山堆砌,精巧別致,小橋流水,古柏參天。

青州博物館,館藏文物達三萬餘件, 國家珍貴文物就有一千多件,其中館藏明代趙秉忠的殿試卷,東漢「宜子孫」玉璧、戰國玉人、龍興寺遺址佛教造像,既是鎮館之寶,在全國也絕無僅有。博物館分青州簡史陳列廳、陶瓷陳列廳、龍興寺佛教造像群陳列廳、龍興寺佛教造像精品廳、古代書畫藝術廳、銅鏡陳列廳、石刻雕塑陳列廳、玉器陳列廳、青銅塑像陳列廳等十二個展廳,突出青州特色,集科學性、藝術性、觀賞性於一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GLj7W4BMH2_cNUgHph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