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菌毒素對生豬健康的危害及解決方案

2019-11-01     愛養殖的樂樂

黴菌的主要危害是其產生的外毒素和內毒素會導致動物機體產生不良反應。因此,避免黴菌毒素的污染和危害是飼料生產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飼料中黴菌毒素的污染及其所造成的危害在養殖過程備受關注,但也容易與其它疾病產生混淆,黴菌毒素問題日趨嚴重。

導致黴菌毒素滋生的原因很多,如極端天氣引起田間霉變;散種散收模式不能快速乾燥;糧食副產物大量使用;陳化糧使用;採用預混料的場戶自配料無法檢驗等。

一、什麼是黴菌毒素?

黴菌(mold)指的是能夠形成繁茂分枝的絲狀真菌,黴菌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

黴菌毒素(mycotoxins)是某些黴菌在基質(原料、飼料)上生長繁殖過程中產生的有毒二次代謝產物。

(一)黴菌按生活習性分為:

1、倉貯性黴菌:指貯存的飼料或原料,在適宜的溫度、濕度等條件下產生的黴菌,以黃麴黴菌為主,分泌黃麴黴毒素。

2、田間黴菌:通常是指作物未收割前便已感染的黴菌。此類黴菌在低溫環境中也會繁殖,陰冷潮濕的天氣更易於生長。主要有青黴菌屬、麥角菌屬、梭菌屬(鐮刀菌屬),分泌桔黴素、麥角毒素、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嘔吐毒素、T-2毒素等。

(二)目前已知的黴菌毒素超過了300種。其中最常見的、與畜牧業最息息相關的,是這三種黴菌產生的6種毒素:

1、麴黴菌Aspergillus

黃麴黴毒素 (Aflatoxin) -肝毒

赭麴黴毒素(Ochratoxin)-腎毒

2、鐮刀菌Fusarium

伏馬毒素 (Fumonisins)

玉米赤霉烯酮(ZEA)

嘔吐毒素 (DON)

單端孢霉烯毒素(T-2)

3、青黴菌Penicillium 赭麴黴毒素(Ochratoxin)

二、黴菌毒素給養豬帶來的危害:

在實際生產中,最防不勝防的是:高濃度黴菌毒素污染所導致的臨床急性症狀並不是主要問題;更常見的,是長期的、低濃度的黴菌毒素給動物帶來的亞臨床症狀(如生長性能下降、免疫抑制等) ,這是對動物健康和生長、生產性能實實在在的威脅,特別是對生長周期比較長的動物如母豬、種豬、種雞(鴨)、蛋雞(鴨)。

三、為什麼飼料中黴菌毒素不超標養殖戶還會反應黴菌毒素中毒?

1、多毒素協同污染,加重毒性。

2、飼料(原料)中分布不均勻性導致局部嚴重中毒。

3、結合毒素與游離毒素。

只有少部分毒素以游離形式存在(常規方法測定部分),大部分與蛋白質、澱粉、粗纖維等以結合態形式存在(常規方法檢測不到)。添加消化酶可以促進結合態黴菌毒素的釋放,從而表現出毒性反應(山東農業大學 林海教授)。

4、使用過程中產生

在飼料原料的儲存、以及飼料的加工、運輸、儲存過程中,都可能遭受黴菌毒素的污染。它們通常無色無味,單憑肉眼根本無法判斷其在飼料中的含量,即使外觀看起來質量很好的飼料,其中毒素含量也可能很高(結合態毒素)。

四、黴菌毒素的處理方式:

1、混合稀釋法:將霉變飼料與未霉變飼料進行簡單地混合,以降低飼料中黴菌毒素濃度。該方法雖然操作簡單,成本低,但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飼料中的毒素依然存在,仍可被動物吸收,導致毒素在動物體內的積累而危害健康。

2、化學降解法:採用氫氧化鈉、氨、次氯酸鈉、氯氣等化學物質對霉變飼料進行處理,使毒素分解,以降低毒性。該方法缺點是成本較高,操作困難,特別是在處理時營養物質會被破壞而使飼料的營養價值和適口性降低,因此無法在飼料的生產中採用。

3、微生物講解法:有一些特定的微生物可以降解霉變飼料中的黴菌毒素。該方法在現有的研究水平上操作困難,成本較高,尚無法達到工業化階段。

4、物理吸附法:即在飼料中添加可以吸附黴菌毒素的物質,使毒素在經過動物腸道時不被動物所吸收,直接排出動物體外。

但是吸附劑的吸附作用是有選擇性的,而且吸附能力有限,同時還會吸附一些營養素(比如維生素等),雖說是目前飼料工業中較為成熟的一種毒素處理方法,但效果不理想。

5、體內降解法:通過在飼料中外源添加龍昌膽汁酸,可以促進黴菌毒素在動物體內的降解或排泄。飼料中直接添加樂暢膽汁酸,配伍吸附劑,可以全面的解決黴菌毒素問題。

膽汁酸從何而來?膽汁酸是由肝細胞通過膽固醇合成的,是膽汁的主要有效成分,也是肝臟解毒功能的主要組成部分。

五、肝臟解毒的主要方式

1、化學方法:如氧化、還原、分解、結合和脫氧作用。如氨是一種有毒的代謝產物,它的解毒主要是通過在肝內合成尿素,隨尿排出體外。有毒物質與葡萄糖醛酸、硫酸、胺基酸等結合可變成無毒物質。

2、分泌作用:一些重金屬如汞,以及來自腸道的細菌,可與膽汁酸結合隨膽汁分泌排出。

3、吞噬作用:肝細胞中含有大量的枯否氏細胞,有很強的吞噬能力,起到了吞噬病茵保護肝臟的作用。

4、降解作用:肝細胞合成的膽汁酸可以降解內毒素,結合黴菌毒素(黴菌毒素具有親脂性),使內毒素、黴菌毒素轉變成無毒性的物質,隨糞便排出體外。

由此可見,保護肝臟的健康就保證了肝臟的解毒功能。

六、膽汁酸對肝臟的保護作用

1、膽汁酸通過肝腸循環,刺激肝臟合成分泌更多新的膽汁酸,致使很多藥物、重金屬和其他有害物質隨膽汁分泌排出,起到保護肝臟的作用。

2、膽汁酸結合內毒素(LPS),使內毒素失去活性,不被吸收,降低氧化應激和炎性反應,從而保護肝臟免受內毒素的損傷(內毒素降低了黴菌毒素DON~嘔吐毒素致細胞因子反應的劑量,提高了DON的毒性作用,提高了機體對毒素的敏感性加)。

3、DON(嘔吐毒素)和FB(伏馬毒素)可導致促炎性細胞因子(如IL-1β、IL-2、IL-4、IL-5、IL-6和TNFα)的分泌,膽汁酸通過抑制促炎性因子的表達,促進抗炎性因子(II-11β和TGFβ、TGFβ1、TGFβ2)的分泌表達,防止炎性反應,保護肝臟。

4、膽汁酸作為調節因子,激活膽汁酸敏感核受體(FXR),具有抗醯胺化特點,起到抗膽汁淤積、抗肝纖維化、抗炎作用,保護肝臟。

5、膽汁酸中的脫氧膽酸和熊去氧膽酸可促進肝細胞分泌大量稀薄的膽汁,提高膽固醇的溶解性,使膽道暢通,消除膽汁淤滯,起到保肝利膽的作用。

6、膽汁酸可以提高動物機體抗氧化能力,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還原酶(GR)的活性,清除脂肪氧化、內毒素、黴菌毒素給動物機體帶來的過多的氧自由基,提高機體的抗氧化和抗應激能力,保護肝臟健康。

文章是山東龍昌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D0IKm4BMH2_cNUgLQj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