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菜多加1勺它,可能傷大腦、升血壓、誘發炎症?馬上用幾招避雷

2020-02-23     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

之前菜市場、餐館歇業,可是讓大家好好鍛鍊了一番自己的廚藝!不過咱們中國人做飯,有時候為了色香味俱全,總有一些不太好的習慣,比如多放鹽。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成人鹽攝入量應<5克/天,然而據調查,我國居民平均每日每人鹽攝入量為12克,幾乎超過一倍還多!

平時我們都說高鹽飲食會增加高血壓風險,但有新的研究顯示,其實高鹽還可能傷害大腦、刺激炎症發作,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1,高鹽飲食可能讓大腦變「遲鈍」

美國康奈爾醫學院團隊在《自然-神經科學》上發文稱,根據相關實驗研究表明,持續數周的高鈉鹽飲食可能會損害大腦的內皮細胞,使記憶力下降、認知功能下降、腦卒中發作風險升高。

我們簡單解讀一下,可以得到3個信息:

1,大腦內皮細胞是什麼

這裡的內皮細胞指的是人腦微血管內皮細胞,它是血腦屏障的主要組成成分,能夠限制可溶性物質和細胞等從血液進入大腦。可以說內皮細胞是調節大腦血管舒張和保護腦組織健康的重要防護層。

2,高鹽阻礙血管舒張

正常情況下,當血管內皮細胞接受到乙醯膽鹼的信號,可有效地增加一氧化氮,促進血管舒張,就可以使血氧在腦內循環。然而高鹽飲食可能使來自腸道中的白介素-17數量增加,阻斷內皮細胞對乙醯膽鹼的反應,從而妨礙大腦血管舒張。

3,內皮細胞受損很「傷腦」

內皮細胞無法正常舒張之後,血管流通的血氧量就會相應減少。然而大腦的耗氧量占據人體的20%,對血氧含量的變化很敏感,即便只是輕微缺乏血氧,長期發展下去也容易導致細胞活性降低,思考能力下降,就像是「遲鈍了」。

2,高鹽飲食可能讓炎症變「活躍」

中科院營養研究科學所的一項研究發現,高鹽環境可能會導致巨噬細胞中的炎症因子水平增加,而細胞的抗炎症因子和細胞內吞相關因子減少。也就是說,高鹽容易讓炎症發作的幾率升高,這其中關係到3個方面:

1,巨噬細胞和炎症因子

巨噬細胞是人體組織中一種白血球,也就是重要的免疫細胞之一。它能夠吞噬很多病原體和細胞碎片,並且將其消化分解為無害的物質。

巨噬細胞中含有大量溶解酶和炎症因子,可產生炎性反應,一般感染不嚴重時,可受到抗炎症因子調節,從而抑制不必要的發炎。

2,高鹽環境增加炎症因子

研究發現,在高鹽環境下,炎症相關基因的活性作用上升,而抗炎症相關基因則活性作用降低。同時,高鹽環境還容易誘導免疫系統激活炎症的信號通路,導致細胞發炎的風險上升,或者加重本來就存在的炎症病情。

3,炎症反覆有什麼害處

發炎雖然是人體免疫系統工作的表現,但如果免疫系統的炎性反應過於敏感和頻繁,對身體的危害也不小:

炎症發作時體溫升高,容易損傷各個器官組織的正常細胞,引發多器官功能減退;長期反覆的炎症,不但會帶來身體不適,還會增加細胞基因突變為癌細胞的幾率;容易刺激免疫系統紊亂,甚至有幾率誘發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銀屑病、紅斑狼瘡等。

3,高鹽飲食可能讓血壓長期升高

高鹽飲食是國際上公認的高血壓的危險因素,這是因為普通的精鹽中每1克就相當於約400毫克鈉,而攝入過量的鈉是影響高血壓的真正誘因。具體表現在2個方面:

1,引起水鈉瀦留

鈉的排出主要通過腎臟,正常人鈉和水的攝入量、排出量處於動態平衡狀態,能使體液保持恆定。但過量的鈉卻會增加腎小管對於鈉的重新吸收,引起血管平滑肌細胞水腫,也就是水鈉瀦留,以致於血管腔變窄、血壓上升。

2,心臟負擔加重

過量的鈉會把本該排出的水分留存在血液中,增加心臟泵輸血液的負擔,可促使心肌細胞增厚,並且還會讓供給心臟的血液量減少。長期之後心肌容易變得肥大,形成慢性心衰,更可能進一步刺激血壓升高。

3,降鈉有助於控壓

有分析顯示,限制鈉鹽攝入對降低血壓有明顯輔助作用:

25~55歲人群,每天減少1.3克鈉的攝入;高血壓患者,每天減少50mmol的鈉鹽攝入,。

4,輕鬆減風險把鹽一換健康加分!

鈉的適宜攝入量是成人每天2200毫克,大家算算自己多吃了多少?想做到鈉鉀攝入平衡,其實我們可以通過「換鹽」來解決!

1,低鈉鹽替換精鹽

《自然·醫學》曾發布相關研究稱,改吃含有25%氯化鉀的低鈉鹽,可能降低51%高血壓發病風險。這是因為鉀元素可以促進鈉元素的代謝,調節神經和心率,在因高鈉引發高血壓時,適當補鉀有助於降壓。

而且低鈉鹽減鈉不減咸,通常還含有一定量的硫酸鎂,能改善體內鈉、鉀、鎂的平衡狀態,適合中老年人和高血壓病患者長期適量食用。但高鉀藥物服用者和腎功能不全、高血鉀患者須遵醫囑使用。

2,低鈉調味品

目前有很多調味品都開始減少鈉含量,比如醋、醬油、雞精、海鮮醬、香菇蔬菜粉等,很多都比普通精鹽的鈉含量低,且鹹味更重。若代替部分精鹽使用,既可以刺激唾液分泌,振奮食慾,還有助於減少鈉的攝入。

3,高鉀低鈉促平衡

生活中有很多高鉀低鈉的食物,大家可以在諮詢醫師後有選擇性地食用。

蔬菜類

油菜、菠菜、空心菜、毛豆、蠶豆、扁豆、鮮蘑、口蘑、甜椒、茄子、西紅柿、冬瓜、南瓜等。

水果類

桃、鮮棗、香蕉、柑橘、橙子、蘋果、葡萄、草莓、獼猴桃、哈密瓜、菠蘿蜜等。

雜糧類

玉米、小米、蕎麥、高粱米、土豆、紅薯、蓮藕、芋頭、荸薺等。

葛根山楂粥

【材料】葛根20克、山楂20克、粳米100克。

【做法】把葛根和山楂切成薄片,與粳米一起煮食。也可以直接使用葛根粉。

【功效】葛根含鉀和其他有益的活性成分,有改善腦部血液循環的功效;山楂不僅富含鉀,還含有山楂黃銅和三萜稀酸,有一定調節血壓的作用。

松仁玉米酸奶

【材料】松仁15克、熟玉米粒15克、酸奶200毫升。

【做法】將松仁和熟玉米粒放入酸奶中一起食用即可。

【功效】酸奶含豐富的益生菌,可以維護菌群平衡,從而減少鉀流失;松仁、玉米則富含鉀元素,可以增加鉀的攝入量。

4,3個控鹽好習慣

做飯時我們可以養成3個習慣:

做菜做湯最後放鹽,這樣可以最大程度保留鹹味,以免多放;大魚大肉少放鹽,多鹽容易使肉質變柴,可適當替換為醋或香辛料;多看食品配料成分表,運用調料和加工食品時,注意其含鈉量,有意識地限制食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6pld3ABjYh_GJGVcJC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