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季度新增7萬億貸款 主要投放實體經濟和疫情防控

2020-04-11     美國僑報網

【綜合報道】中國央行10日公布的兩組數據,印證今年一季度金融對疫情防控和實體經濟的「用力」和「用心」。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7.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多增1.29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加11.0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47萬億元。

從貸款結構看,一季度貸款主要投放在支持實體經濟和疫情防控上。數據對比顯示,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傳導效率是美國聯儲會的10倍。

(雲南保山工業企業全面復工復產。中新社)

目前市場關心,信貸「暖流」能否持續?中國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稱,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和復工復產節奏加快,企業資金需求得到足夠恢復。當前情況下應當允許宏觀槓桿率有一定的階段性的上升,以擴大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信用支持,有效推進復工復產。

刺激: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強度增加

綜合《上海證券報》、北京《經濟日報》報道,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7.1萬億元,3月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85萬億元。阮健弘稱,通過結構分析,一季度貸款主要投向了支持實體經濟抗疫和復產復工上。據統計,新增貸款的85%均投放給企(事)業單位,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3萬億元,同比多增1.25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04萬億元,同比多增4000多億元。

但與此同時,一季度住戶部門貸款僅增加1.21萬億元,同比少增6000多億元。「這主要是受疫情影響,居民消費和購房行為減少。」阮健弘說。

邊際的積極變化也開始出現。阮健弘介紹,3月住戶貸款明顯好轉,新增9865億元,同比多增961億元,環比多增1.4萬億元。「3月住戶貸款恢復,體現了金融部門對住戶部門增強經濟活動信心的支持。住戶部門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消費部門,其信心增強有利於實體經濟恢復增長。」她表示。

風險:中國距離流動性陷阱很遠

2018年以來,中國央行先後10次降准,釋放長期流動性。孫國峰介紹,中國平均準備金率已從2018年年初的14.9%下降到9.4%,流動性合理充裕。

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稱,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並非是大水漫灌,不管是從流動性數量看還是從利率看,中國距離「流動性陷阱」很遠。這些流動性有沒有實際傳導至實體經濟?孫國峰迴應,中國貨幣政策傳導效率較高,不存在「淤積」情況。

從數量上看,一季度,中國央行釋放長期流動性2萬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7.1萬億元。也就是說,每1元流動性投放支撐了3.5元的貸款增長。

與美國聯儲會貨幣政策傳導效率相比:從規模看,一季度,美聯儲投放1.6萬億美元流動性,同期貸款新增5000億美元,即1美元流動性投放支持0.3美元貸款增長。

從數量看,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傳導效率是美聯儲的10倍;從價格看,美國貸款利率下降幅度遠小於美聯儲降息幅度。

降息?部分銀行存款實際利率下降

相對於使用較為頻繁的存款準備金工具,近年來存款基準利率工具甚為少見。3月物價全面回落,CPI同比漲幅回落至5個月來低點4.3%,是否給下調存款基準利率創造窗口期?

孫國峰稱,雖然2015年10月以來,存款基準利率一直沒有調整,但不一定意味著銀行實際執行的存款利率沒有變化。近期已經有部分銀行的存款實際執行利率下降,反映市場機制正在發揮作用。

而且,隨著近期中國央行有序引導市場整體利率下行,貨幣市場基金、結構性存款等市場化定價的類存款產品利率明顯降低,比如貨幣市場基金、餘額寶、微信理財通等,收益率已經下降到2%以內,低於銀行一年期存款的實際執行利率。市場利率與存款利率正在實現兩軌合一軌。

隨著LPR改革推進,貸款利率市場化水平提高,已跟市場接軌。孫國峰稱,隨著市場利率下行,銀行發放貸款收益下降,為了保證資產收益相匹配,銀行也會適當下降負債成本,從而引導存款利率下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tsiaXEBiuFnsJQVcQu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