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保底年年有,今年輪到《囧媽》。
11月7日晚間,港股上市公司歡喜傳媒發布公告,與橫店影業就影片《囧媽》簽訂保底協議,雙方約定保底總票房為人民幣二十四億,保底方需最少支付保底發行代理6億元人民幣。同時雙方還約定,若影片最終票房高於24億元,除保底代理發行外,雙方可就超出部分按影片凈收入的比例分配,其中歡喜傳媒為35%,橫店影業為65%。
《囧媽》獲得橫店影業24億保底發行,意味著,影片最終能有多少票房已經和歡喜傳媒沒有多大關係了。也就是說無論最終票房如何,片方已經提前鎖定了6億收入。除去各項成本開支,片方至少是穩賺的。
只不過,在票房<=24億時,片方的收入是6億。而當總票房超過二十四億時,除了6億元發行代理之外,片方還要就超過部分的凈收入進行分帳。這裡的凈收入是指除去影片各項成本後的收入,粗略估計,超過24億的部分,片方大概能分到總票房的10%。
這是自去年王寶強的樂開花影業以9億元(宣發費用2億元,保底收益7億元)入局「28億保底」的《瘋狂的外星人》之後,歡喜傳媒第二起獲得較大關注的保底事件。
那麼涉及保底的雙方究竟是什麼樣的心態?
1.歡喜傳媒選擇「穩」,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
從影片本身來講,「春節檔+徐崢+囧系列」,這本身就是一部被廣泛看好的電影。但歡喜傳媒並沒有選擇完全運營這部影片,而是選擇了保底發行。
我們認為這裡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影片的宣發和製作是屬於兩個不同的領域。對歡喜傳媒來講,更擅長投拍影片,在宣發上,他們選擇了「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另一方面,中國電影的「偶爾性」因素太大,對歡喜傳媒來講,「穩」是最重要的。他們寧願放棄24億票房後的部分收入,來規避票房未達到24億的風險。保底發行的模式,確實降低了其市場風險,提前獲得穩定收益。
根據歡喜傳媒發布的2019年中期業績,公司營業收入大增11.6倍至10.69億港元,凈利潤飆升至3.22億港元。這份財務數據在「影視寒冬」的背景下可謂是十分亮眼。「捨棄自己不擅長的」、「穩中求勝」或許是歡喜傳媒的制勝之道。
2.橫店影業「富貴險中求」
相對於歡喜影業的「穩」,業界很多人士認為,橫店影業的風險很大。24億票房,畢竟不是小數目。根據燈塔專業版顯示,截止目前,國產片票房過24億的僅有11部。在中國電影史上,保底幾乎是「十有九敗」。那麼為什麼橫店願意參與這場「豪賭」呢?
一方面,這大約是當下形勢所逼。
電影院一直是橫店集團在影視產業的重要收入來源,但眾所周知,影院經營越發困難。下圖顯示,今年以來,橫店影視的經營數據呈現出「一片綠」的現象。
作為規模靠前的院線公司,藉助下遊資源,向上游謀取利益,或許是其「寒冬」之下的一條出路。畢竟,相對而言,影院產業的變數不大,也不可能短時間內獲得較大收益。影片則不一樣,風險高,收益自然也高。
另一方面,也是出於自身發展的需要。
據傳,2020年春節檔橫店不止保底了《囧媽》,還有一部動畫片。一個公司在同一個檔期內同時發行兩部影片的情況並不罕見,但極少有一個公司在同一檔期內同時對兩部影片進行保底發行。橫店此舉,也意味著其想向上游發展的意圖。事實上,之前橫店集團也曾在上游也花了很多精力。但相比院線,橫店控股旗下的影視製作及發行業務並不亮眼。今年春節檔的三部電影《飛馳人生》《新喜劇之王》和《熊出沒原始時代》,都有其參與,只不過投資比例較小,最終能分到的收益都不大。此次,橫店影業選擇大手筆保底,可能出於自身的發展需要,希望以保底發行的身份入局,成為打通電影上下游的全產業鏈玩家。
3.保底勝算幾何?
那麼,橫店影業這次「保底發行」有多大勝算呢?還得從2020年春節檔說起。2020年春節檔已官宣7部影片,並都將於1月25日(大年初一)上映。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今年春節檔的影片陣容整體上是比較強的。據不完全統計,近期宣布定檔2020年春節檔的影片高達10部。春節檔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檔期之一,每年春節檔都能形成觀影高峰。這其中,主旋律和合家歡是兩類較受歡迎的影片類型。喜劇方面,《唐人街探案3》、《囧媽》算是「頭部種子」,《熊出沒》是穩定在5-10億的「小爆種子」;主旋律方面,《中國女排》、《緊急救援》是最具競爭力的影片,都屬於大IP+大製作+強主創類型。
2019年,民眾對國產影片好感度有了很大提升,加之票價微漲等因素,我們有理由認為2020春節檔同比2019年有大約20%左右的增幅,總票房也有望達到70億。
再來談《囧媽》最終能有多少票房。我們認為,從影片類型、主創、熱度上看,《唐人街探案3》、《緊急救援》、《中國女排》是站在第一梯隊的影片,而《囧媽》處於中間梯隊。從往年看,影片總票房要超過24億,春節檔至少要衝進前三位置。雖然,囧系列電影獲得了讓人滿意的票房,但口碑是「每況愈下」,特別是《港囧》,豆瓣評分還未到及格線。
加之春節檔的影片競爭較為激烈,其票房不可能呈現出類似《我不是藥神》一樣的走勢。並且,時隔多年,觀眾是不是說還「好這一口」,不確定。因此,在艾維電影看來,在正常公映期內,《囧媽》要突破24億,難度不小。
當然了,協議中也明確說了,橫店影業有權在影片上映首日起的十年內在港澳和內地城市影院發行該部影片,這也意味著最終能達到多少票房,跟影片放映周期有關。目前,橫店院線共擁有已開業直營影院 355 家,2,229 塊銀幕;加盟影院 84 家,470 塊銀幕。至少自家影院可以在排片上做一定的傾斜。畢竟,下遊資源也是橫店敢於「豪賭」的資本之一。另外,也跟片方何時將影片賣給流媒體有關。如果片方在一個月後將影片賣給流媒體和半年之後賣給流媒體,結果肯定不一樣。
但以上因素,未必能左右《囧媽》最終的票房。我們認為,橫店影業此次保底的勝算不大。
那麼敗了,橫店影業又會如何呢?我們粗略來算一筆帳。
根據保底協議,橫店影業除了要提前支付6億發行代理費外,還需要承擔1.5億人民幣的宣發費用。也就是說,橫店影業以7.5億元成本入局了《囧媽》的保底發行。根據業內估算「行規」,一部影片要能夠保本,其總票房需要達到成本的三倍。這麼算來,橫店影業要想保本,《囧媽》最終的票房至少要達到22.5億。有業內人士告訴艾維電影記者,上述算法是不含七七八八的其他成本,如果算上所有成本,保底協議上的24億應該是橫店影業的保本票房。
從同檔期影片的競爭程度考慮,我們預計《囧媽》最終的總票房在20億左右。如果按照最後結算票房20億計算,橫店虧損的大約是4億元票房差額中片方應得的部分,如果按照三分之一核算,也就是在1.2億元左右。
另有業內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這次保底,事實上勝負對橫店來說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通過這次大手筆的舉動,入局宣發領域,為其形成上下游全產業鏈閉環做準備。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影片票房還是存在很多「偶然因素」,可以說當前票房Top10影片,沒有一部是被預測出來的。況且對橫店影視來講,這次保底賭注沒有到「不成功便成仁」的地步,因此走這步棋,對其而言顯然是有必要的。一旦贏了,這不僅會讓橫店獲得豐厚的收益,也會成為歷史事件,為各大品牌院線方開闢出一條「玩轉上下游全產業鏈」的新路。
最終結果如何,留給市場印證吧。
想要了解更多電影方面資訊詳情,搜索作者微信公眾號「艾維電影」或者微信號film186」!精彩內容與你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