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豬肉價格大漲,網友直呼「豬要上天了」,今天我就帶大家欣賞真正的天價「豬」。長成什麼樣?
徐悲鴻 1945年作 《豬》
眾所周知,徐悲鴻畫馬享譽畫壇,其實他畫豬也十分有名,他筆下的豬別有風味,價格也不一般!
1934年作 《桑梓野豬圖》
資料顯示:早在1998年,徐悲鴻的《雙豬圖》在香港佳士得以近37萬元成交;在2003年的中國嘉德拍賣會上,徐悲鴻的《桑梓野豬圖》拍出了104.5萬元;2013年,徐悲鴻的《墨豬圖》,以241.5萬元成交……
《雙豬圖》
徐悲鴻《雙豬圖》
《雙豬圖》是徐悲鴻於1944年夏天所畫,畫面上方他還親筆題寫了一首有趣的詩:
白雲覆青山,靜觀意自閒。
有人好肉食,喂豬於期間。
忽然我想起,閒哉回回也。
甲申夏日,悲鴻漫嘉慶陵江上磐溪。旁邊鈐印註明:「悲鴻之畫」。
《墨豬圖》
徐悲鴻《墨豬圖》以241.5萬元成交
「墨豬」一詞,出自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的《筆陣圖》:「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 ,用來形容書法線條筆畫豐肥而無骨力,而徐悲鴻潑墨揮灑的《墨豬圖》,活現一隻滿臉褶皺目光驚恐的黑豬步態蹣跚的滑稽樣子,並題跋:「槐准先生一笑」。
《墨豬圖》
1935年作 《墨豬圖》
此畫創作於1935年,徐悲鴻為抗日募資客居星洲,與海南名士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兼種植專家的韓槐准雅集於「愚趣園」,傾力之作只為博韓君一笑,映照出風雨名士間的一片赤誠。
這幅畫的左上角配了首詩:
少小也曾錐刺股,不徒白手走江湖。
乞靈無著張皇甚,沐浴薰香畫墨豬。
徐悲鴻用濃淡分明的墨色、輕鬆的筆法,構造了這隻體態渾圓、憨態可掬的肥豬。豬的頭部刻畫入微,那兩隻大眼睛一刻不敢放鬆,警惕地注視著觀者,趣味十足。題款中「乙亥歲始」幾個字,已透露出其中的端倪。1935年,按中國年齡計算法,生於1895年的徐悲鴻已是虛歲四十一了,孔夫子說過「四十而不惑」,徐悲鴻在「乙亥歲始」之際想起了孔夫子的話,人到中年,回顧往昔,免不了會有一番感慨:「少小也曾錐刺股,不徒白手走江湖。」
《大頭茱》
徐悲鴻《大頭茱》
這幅《大頭茱》筆墨腴潤,以「大頭茱」諧「大頭豬」音,畫意鮮活,將豬的憨態和趣態表現得恰到好處。徐悲鴻的動物畫經常賦予人性,他畫的墨豬,或借題發揮,或寫其渾渾噩噩,看似托興自嘲,實是對社會的嘲諷。
《肥豬圖》
徐悲鴻《肥豬圖》
這幅《肥豬圖》用高麗宣紙畫成,長105公分、寬55公分。畫面的下方,一頭搖著尾巴、威風凜凜的水墨雄豬,黝黑而壯碩。這頭肥豬的身後,優雅地點綴著牽牛花籬笆牆圖案,綠葉紅花纏繞著籬笆牆。畫的左上角題字:「悲鴻酒後成一豬,亞塵牽牛美人如,公展得之大歡呼。」
《豬》
徐悲鴻 1945年作 《豬》
此畫以俯視角度勾勒朝天鼻、額紋;墨染面孔、耳、頸背、直長的身軀和圈圈小尾巴;再以雙前蹄作平衡,比例準確,構圖獨特精練。腹下暗處留白加強立體感,干筆處墨染以潤,更富紋理觸覺,栩栩如生,帶出質樸的美感。
徐悲鴻《旺財豬》
中國畫壇素有「豬不入畫」之說,縱覽畫史,牛、馬、雞、狗、虎等動物都有名畫流世,唯有畫豬似乎鮮見大作留傳後世。然而,徐悲鴻卻將豬描繪得栩栩如生、氣韻生動、匠心獨具、大筆淡墨、細筆勾畫,或寫意、或戲謔、或諷刺,皆有無盡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