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大普奔啊,最近各地幼兒園終於陸續開學了。
號里很多媽媽都發來了好消息。
CC的幼兒園正在等待教育部門和衛生部門的檢查,順利通過的話,馬上也要開學了!
一說這個話題我就美得合不上嘴是腫麼肥事?哈哈哈~
不過,家裡娃已經開學的媽媽們,儼然木有想像中那麼開心,就像這位媽媽說的一樣:
開心不過3秒,先前在家已經相看兩相厭了,以為開學就能母慈子孝,果然是我太傻太天真,宅了一個疫情娃儼然成了一個懶蛋,連續一周了,娃每天都因為早上起床挨訓!
誰說不是呢?娃放養了半年,早就放飛自我了,想要重新約束,他也得過渡適應不是?
所以,今天咱就嘮嘮,孩子起床、睡覺這件事。
叫孩子起床不簡單,這樣太傷娃!
你有木有發現,叫娃起床也是門學問?叫不對,娃鬧你也不痛快,一大早就沒好心情。
這幾種方式你可曾熟悉?
「起床啦———」大吼大叫激烈地喊醒。
殺傷值:
行動至上,掀被子、拍打粗暴地叫醒。
殺傷值:
唐僧念經式的反覆嘮叨。
殺傷值:
「趕緊起來了!快點!」
「再不起來要遲到了!」
「快點的!」
這幾種我覺得不僅80後經歷過,甚至之前的60、70以及現在的90、00、10後們也都經歷著這等「摧殘式」的起床叫醒方式吧。
如果你也有,那麼請立即停止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殺傷性叫醒」這個概念——即用粗暴的叫醒方式,讓孩子立即恢復意識。
以上幾種做法就屬於 殺傷性叫醒。
其實, 孩子的起床是一個過程,從醒來的那一刻開始,大腦需要完成一系列程序:
環境安全檢查潛意識切換神經系統啟動四肢甦醒。
潛意識接收「醒來」的指令,先檢查周圍的環境是否安全,如果安全感很充足,潛意識就交接給意識,意識再逐漸控制大腦,啟動神經系統。
當孩子大腦逐漸清醒後,會給四肢下達命令:伸展、坐起、揉眼睛、掀被子、下床......
也就是說,這一系列過程,需要在安全的環境里、一定的時間內、按照個人的速度按部就班地進行。
若是其中一個環節被打斷,接下來一系列的啟動過程也會遭到破壞。
《健康時報》指出,「殺傷性叫醒」往往會剝奪安全感,人在極度不安、恐慌、焦慮的環境中醒來,就會出現一些防禦行為。
比如攻擊叫醒人後,會眼光呆滯、冷漠麻木或者情緒崩潰,這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起床氣」。
日本工業健康國立研究所的研究也表明,人在睡眠時身體最放鬆,毫無戒備。若是此時被殺傷性叫醒, 人將會因為一時無法適應而產生保護性的應激反應。
比如腎上腺素升高,血壓、心率驟急,長此以往,極容易引發慢性疾病,如精神壓抑和睡眠障礙,對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極大影響。
那麼怎樣才是叫孩子起床最好的方式呢?
紀錄片《他鄉的童年》中一位媽媽叫娃起床的方式,堪稱教科書級別。
——創造自然醒環境
@先用微弱的光亮和輕聲的早安喚醒孩子
花果的媽媽若松智子輕輕地推開女兒的房門, 邊輕聲和女兒打招呼「早上好!」邊拉開了房間的窗簾,讓光亮透進房間來。
來看這位媽媽的小細節,她並沒有開燈, 甚至拉開的窗簾仍然保留一層紗簾,不讓燈光和太陽光刺激到孩子的眼睛。
這點我特別有同感啊,每次我媽叫醒我時都是瞬間把窗簾扯開,強光瞬間就進來了,瞬間讓人鬱悶。
@用溫柔的話語鼓勵孩子
繼而走到床邊,輕柔地掀開被子,俯下身摸了摸孩子的小臉,把安撫玩具拿開,幫助孩子清醒。
花果醒來後,揉著眼睛,有點小情緒。此時智子給她打氣:「加油加油」,花果揉了揉臉,小情緒消失了,接受了起床的事實。
@讓孩子逐步接受起床
接著,智子牽著花果的手,一起走出臥室,和已經起床的弟弟以及其他家人打招呼。
這一系列的舉動不僅讓孩子的身體有一個逐步甦醒的狀態,也是讓孩子有個逐步接受的過程。
之後花果自己洗漱收拾,趁媽媽給梳頭髮,還做了一套簡單的思維訓練題,幫助大腦恢復活躍。
吃完飯,媽媽牽著兩個娃從容地去上學啦!全程不超過半小時!
對比我們的火急火燎,不斷催促,真的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了。
這種創造自然醒環境的方法,也得到了英國愛丁堡大學睡眠中心艾里斯·艾德辛科斯基博士的認同。
對付CC我現在的招術是:起床前5分鐘,輕聲放點CC喜歡的舒緩的音樂,讓她在音樂中醒來;
對付DD我現在的招術是:輕輕地摸摸DD小臉蛋,問小臉蛋有沒有睡醒啊?拉拉小胳膊,看看醒了沒?用遊戲逐漸驅散孩子的睡意。
目前,這兩種辦法是可行的,媽媽們可以嘗試一下。
不過,如果孩子早上起床格外困難,恐怕就不只是「早起」的問題, 起床難的背後,也許是睡得晚!
早睡比想像中的還要早
疫情期間本身就作息混亂,再加上出門釋放洪荒之力的機會減少,很多孩子睡覺普遍都很晚, 起不來的根本原因是沒有睡夠。
先來看看不同年齡的寶寶需要的睡眠時間。
就拿3-5歲上幼兒園的小豆丁們為例,學齡前階段,晚上最佳的睡眠時間是10-11小時。
如果想7點鐘醒來,在保證足夠睡眠的情況下,那麼TA就應該9點左右睡著了。
加上很多孩子睡前都有一套例行的程序:洗漱刷牙、脫衣服上床、講故事......
那孩子大概在8點左右就要開始睡前流程,8點半左右就要 上床 準備 睡覺了。
如何培養孩子早睡呢?
對很多貪玩的孩子來說,從來沒有「玩夠」這件事。如果你樂意奉陪,他情願跟你從天黑High到天亮。
所以,規律作息,早睡早起這件事的培養, 還是取決於家長的堅持。
如果寶寶已經習慣了每天的晚睡,那麼可以逐漸的提前,每天提前半小時,慢慢達到早睡的目的。
家庭成員的作息最好也能適當配合。如果客廳里熱鬧地嗑瓜子、看電視、侃大山,你想單獨把寶寶弄進房間哄睡,基本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寶寶進入睡眠程序時,家庭成員就要減少動靜,房間的燈光也儘量關閉或調暗, 給寶寶營造一種「全世界都靜悄悄」的入睡氛圍。
雖然鼓勵早起,但早上6點前不要叫醒孩子
前幾天有位媽媽留言,說娃跟著奶奶睡,作息也與老人如出一轍,7點睡、5點叫起,從不擔心賴床。
雖然鼓勵早睡早起,但對年幼的娃來講,起太早也不是好事哦。
我們知道睡眠時 腦垂體會分泌生長激素,分泌得越多,就越有助於孩子生長。
按「晚8點—早7點」的規律作息看,分泌最多的兩個時段, 是在21:00-23:00和5:00-7:00, 晚上10點前後到達頂峰,早上6點左右還有一個小高峰!
如果起的過早就可能錯過清晨這個小高峰。
孩子的睡眠習慣非一日而養成,所以也不能太玻璃心。
而且C媽還要囑咐一句,每個孩子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 標準只是參考,不能以此要求每個孩子。
CC跟小表弟,就完全不一樣。
CC是那種覺特別少的孩子,4歲多就不怎麼午睡了,一玩一整天,晚上8點多就睡了,第二天7點多就起了,如果硬讓她午睡,那晚上就遲遲睡不著。
如今小表弟到了差不多年紀,夜間睡眠倆人差不多,但白天他還需要睡2小時午覺。
前幾天倆人去姥姥家玩了3天,因為太想跟CC玩,小表弟也不肯午睡了,早上也跟CC一個時間起。
3天後,CC小姨接他回家,從下午4點一口氣睡到了第二天上午10點,整整18個小時!
真的太缺覺了。
同樣年紀時,兩個孩子的睡眠 每天就能差出2小時,可見作息表絕對不是普適的。
咱們需要做的是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儘量地去貼近科學作息。
你家娃復學了嗎?你會第一時間送娃回幼兒園嗎?復園的娃又出現了啥新毛病,快來跟C媽嘮10塊錢兒滴!
CC爸媽:「中國父母學習計劃」推行者,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C媽-報社育兒編輯,新時代、新父母、新理念,育兒需要雞湯,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嬰幼兒養育、疾病、心理知識。原創公眾號:CC爸媽(cc-bama)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fp1pHIBnkjnB-0zr-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