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家」養「富二代」,普通家庭糾正觀念,開啟正確「富養」教育

2020-08-08     育兒小彤

原標題:「窮家」養「富二代」,普通家庭糾正觀念,開啟正確「富養」教育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教育學碩士張劍萍《窮養富養不如用愛養》一書中寫道:

「窮養」不能抹掉孩子的自信,卻養窄了孩子的胸懷,「富養」不能讓孩子的慾望無限擴大,忘了量入為主的基本。

對此,我深以為然,放眼望去,有很多家長,都誤讀了「窮養」和「富養」的真正含義。

普通家庭為啥非要養「富二代」?

某問答平台中有個問題:

「普通家庭原本不富裕的你,卻要把孩子當富二代養,你怎麼看?」

其中一個配合真實案例的高贊回答是這樣:

「舅舅為了滿足妹妹日益增長的需求,儘自己一切所能努力賺錢,本身就不富裕的工薪家庭,舅舅業餘時間兼職多分工作,很是辛苦,在妹妹面前甚至不願承認現狀,一直讓妹妹活在假象當中,妹妹在我們姊妹當中也越來越虛榮,卻看不到舅舅的辛苦。由於舅舅的身體長期勞累,腰間盤突出嚴重,導致他短時間內不能工作。在妹妹心中,沒有收入的他,再不是愛她的爸爸,愛變成了恨。」

「窮養兒子,富養女」,每位家長耳熟能詳,並執行中,如果對教育觀念過度解讀,反而弄巧成拙。當今已經男女平等了,一些普通家庭「富養」就是在物質上的給予,來增長孩子自信,彌補自己的內疚。

可怕的是,這種

內疚式

的溺愛,往往孩子失去了對父母的尊重。用不正確的

三觀

去對待生活,有些孩子還會誤入歧途。

普通家庭從四點,開啟正確「富養」教育

1、生活起居要「富養」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現在的孩子對自身的外在,格外的注意,大環境導致。在這方面「窮養」的話,孩子會自卑。例如:孩子衣著大方得體,自然對外也是充滿自信。但不是過分的滿足他們對生活的需求,在孩子2-3歲時就要潛移默化的灌輸對金錢的概念,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避免誤入歧途。

前階段,很多關於大學生網貸,逾期後遭到各種渠道的威脅。這些學生的膨脹式消費,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受害群體大多是女大學生,包包化妝品之類的攀比,對金錢所得途徑的概念模糊。

閨蜜的做法我就很認同,她在妙妙假期,會帶妙妙去參加打工賺零花錢的活動,一天幾塊錢的勞動所得,都存在一個透明的罐子裡,每到年底,罐子裡所有的錢,拿出來由妙妙支配!但是每次妙妙都會有剩餘,妙妙說,留著做更有意義的事。

2、教育和才藝方面要「富養」

重視孩子的教育,頭腦里知識的儲存,對日後接受新事物的理解能力,是很有幫助的。現在是網絡時代,隨著線上的迅速發展,有很多展現自己的平台,有才藝和知識點的人,頗受大眾的關注與欣賞,從而才藝不光光能陶冶情操,已是很多人主業和副業的首選。比如這次疫情,對實業的衝擊,很多人想踏入網絡,一直停留在做哪方面,我會什麼。但是對於知識豐厚,才藝出眾的人來說,則容易很多!

3、關愛要「富養」

梓欣的父母做蔬菜批發生意,常年處於半夜幹活,白天休息的狀態中,每天都是奶奶接送幼兒園,他很羨慕別的小朋友由父母接送,要求讓媽媽接,媽媽每次都說,我在給梓欣賺錢呢,很忙的。梓欣總感覺每天生活缺少了一樣東西,孤僻了很多。在遇到利益是否該爭取時,總是委委懦懦的。

這是一個反面教材,映射了關於缺乏陪伴關愛的問題。即使你物質上「富養」你的孩子,卻沒有給夠孩子關愛,關愛這方面父母不要太吝嗇,多陪伴多溝通,性格陽光的孩子,走向社會不成功都難。

4、眼界世面要「富養」大格局

不光體會大城市的繁花似錦,小鄉村柳暗花明也要身臨其境,了解各地的特色與風俗習慣。不僅豐富孩子的眼界,對日後的社交格局也是有很大的升華。人多的場合,鼓勵孩子分享自己的體驗,日後大場合才不會怯場,沉著冷靜地處理任何事情。

我每年都會抽出時間,帶兩個孩子去2---3個地方旅遊。明年計劃去觀賞一下烏鎮,看看

古舊的門楣殘雕和斑駁的漆痕

昭示出時光的魅力,感受一下烏鎮

靜謐安閒,悠遠古樸

的氛圍。

媽媽來叨叨:

無論是「窮養」還是「富養」,相信家長的初衷都是為了子女成龍成鳳。所以,在一些原則性問題上,還是要把握好,別到最後,本末倒置,害了自己的孩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往期精彩內容推薦:

別怪孩子「輸不起」,他根本還不懂「輸贏」概念,家長難辭其咎

網際網路時代,孩子的「隱私邊界」在哪裡?這些方面爸媽要注意

孩子不愛看書?培養習慣大於結果,慢慢滲透讓娃「自然」愛上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baIzHMBURTf-Dn5W7r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