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運營公舉小磊磊(公眾號ID:gongjulei)獨家原創首發
12月作為每年的最後一個月,又是每年賀歲檔之爭的開端,這個月的電影票房決定著每年的年度總票房,同樣也給每年賀歲檔的定下基調。但是隨著12月已過半,總票房剛過15億,如果要用一個詞來總結今年賀歲檔,似乎沒有什麼詞能比「撲街」更合適了。
胡歌主演的《南方車站的聚會》,上映12天,票房1.98億,無論上座率還是票房始終不溫不火,其實遠低於粉絲們的預期。
由130億影帝黃渤坐鎮的《被光抓走的人》,上映5天,票房剛過6000萬,預測票房不到8000萬,虧本已成定局。
昆凌主演的《天·火》,有天王級別的老公周杰倫天天吆喝叫賣,更是不惜將周杰倫新歌MV捆綁銷售,雖然票房達到了1.5億,但是目前上映第6天,票房趨勢已經下降到500多萬/天,明顯也撲街了(而且敗壞了粉絲緣)。
影帝加身的黃渤,可謂拿獎到手軟,票房爆款更是如家常便飯,而胡歌也是公認的有一定粉絲號召力的演員,為啥這次就不靈了呢?
相反,由陳思誠監製,肖央主演的《誤殺》成為了票房黑馬。
連續4天獲得單日票房冠軍,上映5天累計票房2.8億,預測票房6億+。即便是工作日,日票房都達到了將近4000萬之多。
電影《誤殺》是怎麼圈粉的?
1 昆凌主演《天·火》翻車,周杰倫扛起票房!
《天·火》在上映前可謂做足了宣傳,不僅選擇在周杰倫演唱會上播放昆凌新片《天·火》的預告片並公布檔期,還在ins發文暗示粉絲們去給昆凌的電影做數據,拉票,甚至還在電影上映之際為該片寫了一首歌——《我是如此相信》,可謂實力寵妻。
而片方也是利用周董的新歌搞了一波騷操作,為了票房考慮,他們選擇不直接將杰倫這首新歌上架,而是只能看電影上映3天後才在音樂平台上架,傑迷想要一睹杰倫新歌MV,只能花錢買電影票,這不明擺著捆綁消費嘛。
《天·火》片方的目的性十分明確,就是要捆綁周杰倫,還美其名曰看電影送MV。
的確有很多周杰倫的粉絲為了看MV為這部電影買了單。
從票房數據我們也可以得出,從12.12首映到12.15新歌首發,日均票房為3500萬左右,總票房在1.4億元左右。
但15號過後,兩天票房加起來也不足千萬,到了17號,票房只有300多萬了,可謂是斷崖式下滑。
根據我觀察分析,哪怕再天王級的明星,有再多粉絲,如果影片質量不行,頂多能帶動1億左右的票房。隨著新歌可以在音樂平台上聽,粉絲也不願意花錢進電影院看MV了。
其次電影《天·火》的口碑確實一般,豆瓣評分僅為4.8分,說是爛片真的是一點也不為過,豆瓣有超過50%用戶評價≤2顆星。
電影的劇情不僅薄弱,影片中還充斥著大量的「五毛錢特效」鏡頭,再加上昆凌實在難以恭維的演技,這部電影就這樣撲街了。但是我估計,因為這部電影沒一線影星,即便口碑撲街了,大機率還是賺的。
一個沒參演的歌手,卻撐起了這部電影的大部分票房,這在國內電影市場實屬罕見,在小公舉看來,要是這部電影沒有周杰倫的因素在內,估計口碑和票房會雙撲街。
2 黃渤胡歌評分雖不低,票房仍預冷
和《天·火》相比,胡歌主演的《南方車站的聚會》和黃渤主演的《被光抓走的人》分別在豆瓣上獲得7.4和7.1的評分,光看評分應該是值得一看的國產電影,但票房卻不盡如人意,分別只獲得了1.98億和6000萬的票房。
兩部電影都有太深的文藝片跡象。
光從片名來看,這兩部電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去年年底的《地球最後的夜晚》。
當時這一部全程方言、劇情晦澀的小眾文藝片,愣是被片方包裝成一部浪漫愛情片,大肆營銷所謂「跨年一吻」,最終硬生生「騙」了2.82億的票房,不但將7000萬的投資回本成功,投資方更賺得盆滿缽盈。
《南方車站的聚會》的宣發,顯然是汲取了之前《地球最後的夜晚》的經驗,沒有強調和誇張影片的商業元素,而是有意淡化其文藝片的氣息。
宣傳時一直主打胡歌、桂綸鎂的個人號召力,以及入圍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質量口碑。
兩大主演甚至還親臨帶貨一哥李佳琦的直播間賣票,當天直播間觀看人數660萬,25.5萬張電影票被瞬間秒殺。
按照單張票價45元計算,這些觀影資格券或將轉化為1125萬票房,著實讓人感受到了粉絲的力量。
在小公舉看來,未來電影與直播帶貨的聯手或許將越來越常見,成為越來越多電影的營銷新選擇。
《南方車站的聚會》同樣是一部全程方言、個人風格濃郁的電影。導演刁亦男利用其獨特的電影語言和攝影技巧上,博得了一眾影評人的好評,並獲得了第72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將 (提名)。
然而這部晦澀難懂、全程方言的電影卻對大眾觀眾非常不友好。作為一個投資過億,宣發成本數千萬的電影,最終票房預計2億出頭。
最好的結果也只是「勉強沒有賠本」的地步。
黃渤主演的《被光抓走的人》,除了有著文藝片的通病,沒法吸引觀影者走進電影院之外,前期的宣傳力度也不夠。
口碑也沒能在第一時間打開,目前評分降到了7.1,最終票房大機率不會破億,目前貓眼預測是7900萬,虧本慘重。
這裡小公舉要插一句,這部電影是黃渤新導演扶持計劃的首部作品,自定檔以來就一直被大家寄予厚望,這次撲街恐怕出乎預料之外。
之前黃渤曾經被網友/觀眾質疑沒有單挑大男主的實力,因為之前他拍的高票房電影,基本都搭檔了同咖位的演員(例如沈騰、徐崢、陳坤、趙薇、舒淇、文章、王寶強等),獨挑大樑的情況不多。
這次撲街,恐怕有更多人會對他產生質疑。
有很多博主質疑黃渤票房號召力
3 黑馬《誤殺》殺出重圍,票房預估超6億
《誤殺》一聽就是犯罪片,觀眾觀影門檻不高,驚險刺激。和其他電影不同是,《誤殺》走了一條最保險的路——翻拍。
而且《誤殺》有很多小細節在微博、知乎和豆瓣中被網友討論,津津樂道。這些討論引發了口碑發酵和傳播。
比如男女主誤殺了人後,屍體被藏在哪裡?男主角怎麼進行完美犯罪?男主為什麼自首?有沒有越獄?男主有沒有死等等?
有很多人因為這些細節再次二刷
《誤殺》翻拍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豆瓣評分8.5),既保留了原版最扣人心弦的故事設計和反轉橋段,同時也做出了屬於自己風格特色的改變。
再加上演員出色的演繹,以及較低的觀影門檻,《誤殺》取得了口碑票房雙豐收的耀眼成績。
最近幾年,有多部翻拍自國外電影的國產影片公映,雖有一定的票房保障,但能做到票房口碑雙豐收的,《誤殺》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翻拍版《誤殺》不僅在故事上有所創新,還針對中國觀眾進行了本土化改編。
從影片開頭的《肖申克的救贖》,到後面的韓國電影《蒙太奇》、美國電影《七宗罪》、《活埋》、東野奎吾的《白夜行》、泰國電影《天才槍手》……這些影片幾乎都是中國影迷們耳熟能詳的電影,這是針對中國觀眾的本土化改編,更顯示了創作者的良苦用心。
在宣傳方面,《誤殺》使出了大多數電影不敢做的一招——點映。在上映前,通過少部分人的口碑進行宣傳,這是一個十分大膽的行為。
當初《我不是藥神》正是通過點映獲得了成功,而《誤殺》同樣憑藉點映,獲得了觀眾緣,從而實現票房大賣。
總結:
在小公舉看來,一部電影想要獲得較好的票房,首先需要將這部影片的受眾面向所有人群,如果僅僅是面向粉絲,沒有作品質量作為支撐的話,粉絲最多只能帶動1億左右的票房。
如果觀影門檻過高,文藝氣息過重,那麼成就導演的同時,勢必會失去一部分觀眾,從而造成票房撲街的結果。
而小公舉也漸漸發現,電影宣發也已經步入淘寶直播時代,一個當紅主播可能一場直播就能為一部電影帶來上千萬的票房收入,未來電影宣發與直播帶貨的聯手或許將越來越常見,成為越來越多電影的營銷新選擇。
關於「黃渤胡歌主演電影撲街」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