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三市,其前身因駐地遷移而改名,有你家鄉嗎?

2019-09-09   滄海桑田史海沉鉤

地級市為我國地級行政區的主體,除了自治州、盟之外,大部分省區已經完成了由地區到地級市的轉變(地改市),現在山東有十六個地級市,大部分就為地區改設而來。在專區、地區時期,山東有三個地區(專區)由於專署駐地的遷移而改名,也就是說山東有三個市的前身因駐地遷移而改了名,如果原地區(專區)駐地未曾遷移,可能煙台市現在會叫萊陽市,濱州市就叫惠民市,濟寧市會以現屬棗莊的縣級滕州市之名為名。

專區、地區原為省、自治區的派出機構,但逐漸具有行政區的職能,行政地位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是始自民國,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沿用至今的一個地級行政區。山東由於為革命老區,建國初其行政區劃較為混亂,與其他省份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在省與專區間還有三大行政區,為省、行政區、專區、縣、鄉五級,1950年渤海、膠東、魯中南三大行政區撤銷後山東行政體制才與其他省份基本相同。

自1950年始,山東省域及行政區劃變遷較為頻繁,既有原屬河北、江蘇部分劃出,也有因平原省撤銷後原屬山東部分的劃入,在這一過程中有三個專區(地區)曾因專署駐地而改名,按時間順序分別為滕縣專區、萊陽專區及惠民地區。

滕縣為今棗莊市縣級滕州市舊稱,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是名人輩出之地,為墨子、魯班、毛遂、奚仲、孟嘗君等先賢故里,自古就有「三國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的美譽,建縣於秦,歷史上也曾為州、郡之所在。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時,滕縣隸屬於魯中南行政區尼山專區,1950年撤銷魯中南行政區、尼山專區的同時設滕縣專區,因專署駐滕縣而得名。

滕縣專區轄縣眾多,有濟寧市和滕縣、臨城、鳧山、嶧縣、鄒縣、平邑、滋陽、曲阜、白彥、銅北、華山、豐縣、沛縣等1市13縣,1952年豐縣、沛縣、銅北、華山這四個原屬江蘇的縣在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後復歸江蘇。現在,臨城、鳧山、白彥、銅北、華山這五個縣均已撤銷,滋陽、鄒縣現為濟寧市兗州區、縣級鄒城市,嶧縣縣城於1958年遷到棗莊鎮,1960年撤縣設縣級棗莊市,現有地級棗莊市嶧城區。

滕縣專區存在僅三年時間,1953年專署駐地就遷往濟寧,滕縣專區自此改稱濟寧專區,後為濟寧地區、濟寧市,而滕縣也於1979年由濟寧地區劃歸省轄棗莊市,1988年滕縣撤縣設縣級滕州市,為山東省縣級市,仍由棗莊市代管。現在,滕州市為山東省人口大縣、經濟大縣。

建國初,萊陽為膠東地區的政治中心,是膠東行政區駐地,但此時的萊陽縣建制情況較為複雜。明清時期,萊陽縣轄今萊陽、萊西兩地,民國戰爭時期分為了萊東、五龍、萊陽(萊西)、萊西南等四縣,其中萊東(治萊陽城)為膠東行政區駐地,1950年初五龍縣併入萊東縣,萊西南縣併入萊陽(萊西)縣,同年6月萊東縣改稱萊陽縣,原萊陽縣改稱萊西縣,兩縣均隸屬於新成立的萊陽專區。

萊陽專區專署駐地為萊陽縣,轄有萊陽、招遠、掖縣、掖南、蓬萊、棲霞、棲東、黃縣、萊西、平度、平東、平西、平南等13縣及長山島特區,此時煙台市為省轄市。在萊陽專區最初所轄14個縣級單位中,長山島特區現為煙台市長島縣,掖南併入了掖縣,現為縣級萊州市,棲東併入了棲霞,黃縣為今龍口市,平東、平西、平南等縣先後合併入了平度。1956年,文登專區併入萊陽專區,1958年萊陽專區移駐煙台市,改稱煙台專區,此後為煙台地區、煙台市。

惠民古稱厭次、樂安、武定等,歷史上曾為棣州、樂安州、武定州、武定府等治所,建國初期是山東北部地區的政治中心,為山東三大行政區渤海行政區駐地,隸屬於墾利專區。1950年渤海行政區撤銷後,惠民縣為新設惠民專區專署駐地。

惠民專區轄有惠民、博興、墾利、無棣、高青、蒲台、利津、陽信、濱縣、廣饒、沾化、齊東等12縣,其中蒲台、齊東兩縣已經撤銷建制,利津、墾利、廣饒構成了現東營市,濱縣則為今濱州市城區。惠民專區設立後曾併入淄博稱淄博專區,1952年惠民專區駐地遷往濱縣北鎮(今濱州市區),1958年濱縣併入惠民縣,1961年濱縣從惠民析出後,專署仍駐北鎮但專區仍稱惠民。1982年於北鎮設縣級濱州市,為惠民地區駐地,1987年濱縣併入縣級濱州市,到1992年惠民地區改稱濱州地區,地級濱州市則成立於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