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玉米,再見

2019-09-06     畢節晚報

農村產業的興旺發達,不僅關係到貧困群眾的脫貧大計,更關係到七星關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長遠大計。

如今的七星關,一些地方「農村祖祖輩輩種玉米的傳統、樣樣都有樣樣都不成規模」的歷史正在加快改變,充滿希望的特色產業正在加快成長。

生機鎮鐮刀灣村蔬菜種植基地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市委開展農業產業革命的相關要求,從8月31日起,七星關積極組織5個督查組,分赴5個片區對低效玉米調減情況進行調查核實,對全區開展夏秋決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進行再安排、再部署,全力推進全區農村產業革命向縱深發展。

野角鄉白龍村辣椒大棚育苗基地

大新橋街道

8月31日,第四督查組赴大新橋街道開展夏秋決戰產業規劃落實督導工作並召開座談會。

區委常委、區人民政府常務副區長嚴琪對大新橋街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進行督導

督查組一行來到大新橋街道魏家屯社區,通過實地查看、聽取彙報等方式詳細了解該社區玉米削減後產業發展具體規劃,並就大新橋街道脫貧攻堅產業發展提出意見。

「在魏家屯社區,我們將把壩區連片的玉米種植地調減下來,計劃發展蔬菜、大白蘿蔔、香蔥產業,通過合作社的發展,與貧困戶搭建利益聯結機制,確保帶動全社區150餘名貧困戶增收致富。」大新橋街道黨工委書記史記介紹。

區委常委、區人民政府常務副區長嚴琪要求,大新橋街道要立足本地農業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白蘿蔔、白菜、蓮花白等短平快產業,以彌補青脆李、脆紅李等產業發展周期長、見效慢的不足,使每個社區都有適度規模的農業產業覆蓋,每戶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都能參與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來。

「下一步,我們將把情況摸准,精確到戶到人到地塊,做好產業規劃,爭取取得更大的新突破。」史記表示。

楊家灣鎮

8月31日,第一督查組來到楊家灣鎮,對該鎮三合村玉米連片種植面積大的地塊進行督查,詢問該鎮主要負責人該地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緩慢的原因,並詳細了解新的調整方案。

「三合村這一片玉米地,今年10月玉米秋收完後,我們將調減低效高杆作物,通過黨支部引領的合作社,引進貴州完美三合農業有限公司,共同發展種植1000畝獼猴桃,目前,獼猴桃基地的土地流轉協議已經簽訂,種子也已經落實。」楊家灣鎮鎮長雷洋表示。

第一督查組來到楊家灣鎮開展督導工作

據了解,楊家灣鎮緊緊圍繞調減玉米等低效高杆作物的目標,突出蔬菜、茶葉、中藥材、特色經果等產業,紮實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目前,全鎮共有耕地5.3萬畝,已完成調減3.7萬畝。

督查中,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葉榮要求,楊家灣鎮要充分發揮「短、平、快」的產業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見效快的農業產業,聯繫企業或創業成功的人士,幫助規劃,拓寬銷路,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同時,要根據各村的實際情況,拿出合理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規劃,並成立工作專班,督促各村完成相關規劃,加大農產品宣傳力度,確保農戶種得下去賣得出去。「產業革命首先需要來一場破除陳舊觀念、敢於解放思想的革命。改變農民想法,既要講道理,更要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葉榮說。

林口鎮、大銀鎮

8月31號,第三督查組到燕林清片區開展督導工作。

當天,第三督查組首先來到林口鎮進行督查,實地了解夏秋決戰工作開展情況。據悉,林口鎮現有耕地面積4.7萬畝,其中玉米面積1.5萬畝。今年計劃在主要公路沿線幹道調減玉米,種植蔬菜4400畝,其中蘿蔔1200畝,青菜2000畝,白菜1000畝,香蔥200畝。在冬季,計劃種植刺梨2000畝,花椒1000畝。

第三督查組來到林口鎮開展督導工作

區委常委、區委主任張萬澤作為林口鎮包靠領導,對該鎮夏秋決戰產業發展總體思路作了介紹。他指出,林口鎮夏秋決戰產業結構調整總任務是4100畝,目前,根據林口鎮現有的土地資源,結合原來已實施的刺梨、花椒等長期產業來謀劃以短養長項目。同時制定了詳細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方案,對坪壩社區和川山村進行整合,打造一個700畝左右集中連片種植示範點,其餘的14個村根據各村的實際情況打造一個100畝以上集中連片種植示範點。

第三督查組在大銀鎮督查中了解到,由於烤煙地輪作的要求,今年,大銀鎮烤煙地主要在背離公路沿線,因此,公路沿線還有大量的玉米種植。「大銀鎮確定實施4150畝蔬菜種植,主要布局在沿線烤煙地和沿線的玉米地,對以玉米為主的傳統低效作物進行調減。」大銀鎮鎮長聶開龍介紹,目前,種子已在採購中,化肥基本採購到位,在產銷對接方面,該鎮正在與相關企業進行積極溝通。

陰底鄉

七星關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受限於地形地勢,玉米曾長期是這裡的「主角」,人的口糧、畜禽的飼料都來源於此。由於土地貧瘠,水利灌溉條件差,七星關區各鄉鎮玉米種植產量低而不穩,投入產出率低,對農民脫貧增收的貢獻極為有限。

艱巨的脫貧任務倒逼七星關在農業產業發展上有所突破。近年來,我區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取得了一定成效。從陰底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來看,2018年調整種植脆紅李、板栗等12000畝;2019年調整種植白茶2036畝,種植刺梨2032畝。喜人的成績背後,是老百姓思想的慢慢轉變。

督導陰底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

但這遠遠不夠,從近期督導低效玉米調減工作來看,陰底鄉還有9600畝左右玉米種植。

如何把這9600畝左右玉米也調減了,這是陰底鄉的一大難題,為此,區政協主席、鴨朱陰片區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燕金祥通過走訪調研,結合該鄉實際,計劃在傳統農作物採收後,成立合作社,計劃種植蔬菜6000畝,大白蘿蔔1700畝,青菜2200畝,大白菜1000畝,大蒜1100畝。

「我們與畢節農商聯動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銷售合同。只要種出來,就不愁銷路。」陰底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清成松介紹。

把低效玉米種植面積調減下去,把高經濟附加值作物種起來,既是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落地、落細、落實的具體舉措,也是助農增收的有效手段。對鄉鎮街道「夏秋決戰」成效進行督導,重點在督,關鍵在導,通過督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要牢牢把握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充分解決好「調什麼、怎麼調」的一系列問題,搶抓時節做好低效玉米種植地塊秋收後高效經濟接茬作物種植、管理、銷售,必將會為農村、農業、農民增收致富帶來直接的效益。

村民正在辣椒種植基地勞作

七星關區「掃黃打非」工作舉報渠道

總監製 | 葉榮

監製 | 黎秀禹 終審 | 向昆鵬

主編 | 穆立坤 編輯 | 張誠

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 徐文禮 邱夢如 張靜 吉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YTACW0BJleJMoPMhSw_.html


















七星關!紅色

2019-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