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連連潰敗球迷怨聲載道,是妄自菲薄還是對中國足球恨鐵不成鋼

2020-03-19     啟航帥

「恨鐵不成鋼」,相信很多球迷都聽說過關於國足的這些觀後感:

  • 「國足又輸了,怎麼這麼差呢」?
  • 「中國沒有好國足,但是有世界上最好的球迷!
  • 「呵,中國14億人口,怎麼會找不到11人能進世界盃呢?」

當然,作為熱愛足球的球迷聽到這種吐槽國足的話,總會感覺到「心塞」憋著一股氣吐槽道:誰說中國進不了世界盃?2002年韓日世界盃,中國男足不就是參加過一次嗎?即使1球未進3場全敗,但是不能磨滅中國男足的創舉。你作為一個中國球迷,為什麼要去吐槽自己的國足?也就是說,就算你不喜歡國足,那你也不應該吐槽啊,而且特別是這一句:「中國14億人,難道找不到11個人去打世界盃嗎?」當然,如果你不喜歡國足或者討厭國足,或者喜歡用這句話吐槽國足,那麼你更應該聽我說下去。

第一,足球氛圍差,孩子是會「學習+學習+學習」

中國人多,14億人口,比別的國家人多好多,但是我們雖然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並不是每一塊地方都被開發,或者都可以被使用,所以我們能夠利用來建設足球場的土地並不比別的國家多多少。所以,給大家使用的足球場設施和場地很少,那麼去踢球的人自然就會很少,也沒有濃厚的足球文化可以傳承。以至於,大家都沒有這種氛圍可以去薰陶孩子們的足球情操和情懷。那麼,想去學踢球的人就變得越來越少。但是反觀國外,那些足球強國,就會有不一樣的足球環境。廣東省清遠市恆大皇馬足球學校的一名西班牙籍教練曾經在採訪時說道:中國孩子的童年是「學習+學習+學習」,而在我們西班牙孩子們就是「看球+學球+踢球」。「

第二,踢球成本高,場地少免費的更少

小時候一出生就會看球賽,等到長得大了一些,鄰裡間的朋友會在放學之後一起去旁邊的空地上踢球,晚上吃完晚飯後會去給自己喜歡的球隊加油助威,因為我們西班牙幾乎每一個地區都有一支足球隊」。也就是說,即使歐洲足球強國人口比較少,但是擁有不少的足球場地給以給小孩踢球。而且,很多地區都有自己的球隊,也會成為孩子實現目標的最佳場所。在足球場上看到浴血奮戰的場景,球迷能夠為他們加油助威,營造出「團結就是力量」的氣氛。而且,踢球的場所成本過高,以至於踢球者無球可踢,建設方望而卻步。中國的球場別說場地少,連免費的地方也很少。即使在足球校園,也有可能付費才能踢完一場比賽。而在歐洲大部分的地區,很多足球場都是免費的,即使收費都是在一定的可承受程度上的。而在國內的一些大城市,北京、廣州和上海等付費球場,少則幾百多則上千,兩個小時的比賽往往讓你陷入「經濟危機」。

第三,生活壓力大,培養踢球成本高

中國人多,所以競爭激烈。14億的人口,高級工作才這麼點,家長們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社會的佼佼者,所以當然會讓孩子們去拼中考、拼高考成績,畢竟讓孩子去學足球就是在和孩子的命運賭博,你想想看,足校里那麼多學生去學足球,能得出來的能有幾個?自然,家長們都不願意讓孩子去學足球,這是人之常情。那麼讓我們來反觀部分歐洲國家的社會分工兩種:文化人和工人,不過他們社會地位幾乎沒有差異,你學得出來你就去學,以後在科技上為國家作貢獻,但是你學不出來,你也可以去當工人,在另一方面為國家作貢獻,一般人的工資都不會差很多。所以家長們也愛足球的話,他就會讓自己的孩子們去踢足球,萬一以後成了球星了呢?就算踢不出來,也可以去當工人,也可以維持生活。

第四,家長觀念需要改變,足球不是沒有未來

當然,最終的還是「家長」觀念仍沒有改進。中國的家長希望為孩子長遠未來做考慮,給予孩子的自主選擇的權力。如果孩子學習足球參加比賽,為家鄉球隊效力孩子可以回家的。而在外地踢客場,孩子父母就可能要陪同,那麼對於家長的工作來說是很大程度的影響,也對家庭的核心造成一定的損害。隨著國內足球市場不斷擴大,孩子家長其實可以轉換觀念,讓孩子自己去參加綜合實力較強的足球學校,那麼孩子的夢想和家長的工作都不會被耽誤。

正所謂:「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足球其實只是一項體育競技項目,不代表中國體育的綜合能力。中國男足即使實力有所欠缺,都不代表中國體育就會落後對方。所以,我們應該客觀看待中國足球的之後,要做出認識上的調整或者投入上的取捨。也只有正確的認識到中國足球,競技水平才能夠一點點進步,球迷也繼續深愛著中國隊,繼續為中國隊加油!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張莫斯的小迷弟)


你覺得國足能夠進世界盃嗎? (單選)
0
0%
能夠的
0
0%
困難
0
0%
20年後有機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VLx8XABrZ4kL1VizhU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