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暴力、翻舊帳、玻璃心......這樣的男人要他幹嘛?

2019-09-29     住顏

01

提起鄭爽,我就想說好慘一女的,只要她上熱搜,十有八九沒什麼好事。

情商低、沒演技,都是占據熱搜的關鍵詞,這不前兩天又因為綜藝節目《女兒們的戀愛》,成功帶著男友張恆一起,再次喜提熱搜第一。不過這次,並不是爽妹子自身的問題,而是因為戀愛矛盾,遭遇了男友的冷暴力。

先來還原一下事件始末吧:

起初是張恆給鄭爽買了幾件衣服,結果鄭爽試完後並不喜歡,悉數退回。這時候,張恆已經有點不高興了,直言鄭爽看不上自己的眼光。

事情到這兒還沒完,他倆合夥開了一家公司,其中服裝品牌是鄭爽想做且特別在意的一塊,但由於她無暇顧及,一直是張恆負責。這天,當張恆拿著樣衣給鄭爽過目的時候,卻被她一一否決了。審美不同,讓矛盾再次升級。

張恆憤怒的點在於,之前這些樣衣設計都是大家一致通過的,如今鄭爽一句話,就讓整個團隊的努力付之東流。

單就這些,也說不上來誰對誰錯。畢竟審美這件事兒,本就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而且關於衣服品牌,鄭爽從受眾角度出發,沒錯,張恆從團隊出發,也沒錯。

但接下來的事態發展,卻讓大家不那麼淡定了。

察覺到男友有點生氣以後,鄭爽採取了很多動作——小聲詢問對方是不是不開心,並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主動牽住男友的手,試圖緩和尷尬的氣氛。

但這波主動,換來的卻是張恆的臭臉相對,拒絕溝通。以翻舊帳開始,以「跳,不聊了」結束。之後,車內只剩下呼吸聲和鄭爽的低聲啜泣。

看到這,爽爸怒了。直言「自己都沒讓女兒哭過,而且鄭爽已經改變很多了,而張恆還不理不睬」。

同在觀察室里的papi醬也有點看不下去了。她認為,張恆其實有很多機會可以說出自己的感受,但他沒有。

「張恆的冷戰,是把所有的溝通通道統統關閉,我也不看你,我也不和你說話,不和你牽手,不回應你任何情緒,這樣其實挺不好的。」

很多人看完節目後,都很同情鄭爽,因為不少人都或多或少的有過類似的經歷。調查顯示,70% 以上的家庭都有過或正處於不同程度的冷暴力。

如果說情緒能傷人的話,冷暴力絕對占據榜首。它就像一顆毒瘤,存在於任何一段關係里,隨時都有病變的可能性。

02

究竟有多傷人呢?

從鄭爽的那句話中,就能得到答案——

「他一給我擺臭臉,我就想哭。」

冷暴力就是能完美的達到這種效果,那種持續疊加的傷害,能讓人陷入一種情緒失控的狀態:失落、不知所措、自我懷疑和貶低。如果說暴力能一招致命,那冷暴力大概相當於......凌遲處死吧。

有一部電影《無問西東》,就是冷暴力的典型。

許伯常和劉淑芬有婚約在先,彼時兩個人情投意合,劉淑芬用自己的工資供許伯常讀大學,一切都沿著既定的軌道向前走。

但沒想到,許伯常上了大學後,有了更高的學問和見識,逐漸對劉淑芬沒了愛意。大學一畢業,他就跟劉淑芬提出分手,當然,分手未遂,劉淑芬用刀逼著他結了婚。

這本就是一段強求來的婚姻,婚後生活自然也格外擰巴。

許伯常對劉淑芬的冷,深到骨子裡,也體現在了生活細節里。

不僅少言寡語,還在本來就不大的房間裡,放了兩張床,分開睡、分開吃、用的碗和杯子都要分開,這一條條用冷漠拉起來的分割線,無時無刻都在刺激著劉淑芬的神經。

她敏感易怒,性情大變。許伯常的冷漠讓她招架不住,漸漸演變成用家暴與之抗衡。

許多人同情許伯常的遭遇,面對妻子的暴行,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但只有當事人知道,這種傷害從何而來。

有一段對話,我印象非常深刻。

劉:外人只看到我打你罵你,卻不知道你是如何打的我。

許:胡說,我什麼時候碰過你?

劉:你不是用你的手打的我,是用你的態度。結婚這麼多年,家裡所有東西你都分得清清楚楚,你是你的,我是我的。你讓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精神分析學家瑪麗·伊里戈揚說:

冷暴力其實就是一種精神虐待。施虐者不會通過毆打等暴力手段解決矛盾,而是從心理、精神和情感方面對受虐者進行虐待的一種方式。

這就是冷暴力最可怕的地方,它雖然對你的身體毫髮無損,卻能讓你的內心千瘡百孔。那種精神折磨,足以消磨掉一個人對生活的全部嚮往。

03


雖說傷害巨大,但卻能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遭受冷暴力的人,即便知道自己正在被傷害,卻仍舊離不開。

就拿鄭爽來說,48小時內因為冷暴力,上了三次熱搜,每一次都有一堆人在評論區提醒她遭受冷暴力了,並勸她分手。

戀愛這麼久,張恆總不是在節目中刻意表現自己冷暴力吧,這麼招黑的做法,沒有人傻到刻意為之。所以,冷暴力應該不是第一次,那鄭爽能不知道嗎?但她卻像個叫不醒的人一樣,依舊沉浸在戀愛中無法自拔,為什麼?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冷暴力並非一直持續,一旦事情過去,又給人一種可以改變的錯覺。

前一秒,鄭爽還在默默流眼淚,下一秒張恆一個擁抱,就讓鄭爽不自覺的誇讚他:我就喜歡你的負責任。第二天,兩個人就恢復到了小情侶打情罵俏的狀態。

你看,戀愛中的人就是如此,一巴掌後面的那顆糖,往往能甜的讓人忘了疼痛。

除此以外,還有一部分人是被傷害怕了,形成了低自尊人格,認為自己很難重新開始。

知乎上有個網友在遭遇冷暴力後,分享了一段感受:

「我只知道從那以後,我害怕了所有付出,畏懼了所有接受。

因為我怕會讓他們失望。或許我沒有別人想的那麼好,也不值得別人的喜歡。

我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島。不想讓任何人靠近,也不想靠近任何人。」

被打擊多次以後,他們習慣將遭受的所有冷暴力,都歸結於自己。因為自己不夠好,才讓對方冷淡、疏遠。就算離開,也不會有人再接納自己。

當然,就算冷暴力的傷害說了N遍,依舊有很多人不把它回事,尤其是男性。事實上,男性的確比女性,更喜歡使用冷暴力。

在《女兒們的戀愛》中,觀察室的男性除了爽爸外,其他人看到張恆使用冷暴力時並不敏感,而是把這種行為歸結於「不想爭吵」、「不夠成熟」等等。

所以其實在很多親密關係中,對冷暴力的認知還沒有那麼強烈,它不像家暴那樣,能產生拳拳到肉的痛感,一旦女性因為冷暴力試圖爭吵,多半會被判定為「矯情」、「無理取鬧」,久而久之,女性也會自我懷疑:難道是我太作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原因跟家暴相通,比如害怕被報復,不想破壞自己的理想戀情等等。

04


但再怎麼視而不見、不想離開,傷害就在那裡,不會因為你的臆想而消失。所以面對冷暴力,沒有捷徑,只能主動化解直到走出來。

學會識別,做出準確判讀是第一步。

喜歡使用冷暴力的人,一般有這幾種情況:

1、把沉默當成懲罰的武器

伊里戈揚說:

冷暴力,本質上是一種權力的展現。

保持沉默的一方,試圖通過這種表現引起對方關注,讓對方先開口求和,從而奪回關係中的主導權,他們當然知道這種行為帶來的傷害,也認可這種傷害,這本身就是他們想要給對方的一種懲罰。

2、習得性無助,本能的逃避

在溝通開始之前,他們就預設了結果,比如對方不聽、不理解,甚至會引發更為嚴重的戰火。在這種消極悲觀的暗示下,沉默是金的念頭越發強烈,不想說,不知道說什麼,成了他們應對矛盾最直接的反應。

(註解:「習得性無助」是心理用語,是指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布的行為。 )

3、不夠愛或者不愛了

以上,雖說都是冷暴力,但不同的心理動因,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也有所差異,根據表現可以大概辨別出冷暴力的實質。

如果這段關係還有得救,那作為受虐者一方,也要適當做出改變。

當矛盾出現,對方啟用了「沉默機制」,這時候就不要追著去解釋,強迫對方給你回應了。越緊追不放,越適得其反,不僅會讓對方因為你的步步緊逼,對溝通更牴觸,還會讓你自己也陷入更糟糕的情緒里。

可以嘗試轉移一下注意力,看個電影、擼個鐵、逛個街都可以,先避開這個受虐現場。倒不是說要以暴制暴,而是趁這個空隙,你可以自我調整,也可以更好的看清楚這段關係。總之,不要在不冷靜的狀態下做任何決定,包括分手和繼續。

當然,如果認定這就是一段有毒的親密關係,那就不要自欺欺人了。尋求有力的心理支撐,勇敢的從這段關係中解脫出來。

需要注意的是,這份心理支撐不一定來自於你最親密的人,而是能夠完全信任且讓你覺得安全的人,只有這種力量,才能讓你無所顧忌,也無所畏懼。

最後,顏姐想說,我們都不希望遭遇冷暴力,但如果我們遇到了,不管你做出什麼選擇,都要記住:你很好,不要用自我懷疑為一份有毒的關係買單。好啦,關於冷暴力,你還有哪些想傾訴的呢?咱們評論區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Qfyfm0BMH2_cNUg35O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