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國海外領土遍布世界,共占總面積18%,屬地甚至公投抗拒獨立

2020-09-24   王春秋史

原標題:此國海外領土遍布世界,共占總面積18%,屬地甚至公投抗拒獨立

說起殖民大國,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肯定是當仁不讓的第一位置,還有同是歐洲大國和現在的五常國家之一的法國,雖然總被覺得是綜合實力偏弱,但在非洲具有非常高的影響力,而且海外屬地數量也是非常大的。即使是經過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亞非拉獨立運動後,法國目前的屬地仍是遍布世界。

法國共有67.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海外屬地就有將近12萬,約占總領土面積的18%,其中最大的就是位於南美洲東北部的,占地面積8.35萬平方公里的法屬蓋亞那。

嚴格說來,以法屬蓋亞那為代表的海外領土並不該叫做「殖民地」,因為其歸於法國中央政府管轄,並是法國領土的一部分,所以也可以將其看為是歐盟的一部分。至於法國為何在現代社會都能保持如此高的海外屬地比例,也是離不開早期的移民政策,和以法語為代表的法國文化的推廣。

關於海外屬地,法國也曾遭遇過一段「屈辱史」。1756-1763年的七年中,英國、法國、奧地利帝國、俄國等歐洲主要國家之間均在圍繞於中北美洲和西非等殖民地的利益爭奪中而大打出手。數百年來,英、法之間一直就是世仇,而這次的七年戰爭中,法國更是被狠狠的上了一課,而英國也從此開始確立起自己的主導地位。

待英國人壟斷了大西洋沿岸的黑奴三角貿易後,迅速擴充的海上艦隊也對法國形成了強大的壓制力,並開始逐步的攫取法國已經控制了的美洲地區,比如加拿大就是英國從法國人的手裡搶來的。

七年戰爭後,英法於1763年簽訂《巴黎和約》,英國堪稱是其中的最大贏家,也由此基本確立了自己日不落帝國的地位;而對於法國來說,則是其整個君主專制時期最屈辱的一次失敗。條約內容規定法國割讓加拿大的全部領土,同時除了保留五座無關緊要的城市外,又要全部撤出在印度的殖民。因為外交慘敗,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五也失去民眾支持,也為後來的法國大革命打下基礎。

下面再說法國最大的海外屬地——法屬蓋亞那。地理大發現時代後,當時的海上強國西班牙率先征服了美洲大陸上的阿茲特克和印加,獨攬美洲的全部金銀礦產。不過西班牙並沒有足夠牢固的根基,和向殖民地提供工業產成品的實力,而掠奪來的金銀只是用在了皇室的驕奢淫逸方面,並未像英國那樣將其用於早期的資本原始積累,然後再是工業革命,變成日不落帝國。

待英國、荷蘭等國開始滲透勢力後,法國的波旁王朝也加入戰局,至此包括葡萄牙在內的四個國家便在蓋亞那展開了不斷的爭奪。到了1816年,法國終於贏得控制權,並在二戰後的1946年宣布法屬蓋亞那為自己的「海外省」,1977年時,此地又被升級為「大區」。

法屬蓋亞那是位於赤道線附近的地區,因為地球自轉速度快,而且航天飛行器入軌點也近,可以起到節省燃料量和增加太空飛行器裝載量的作用。所以,法國人於1964年在此地建成了火箭發射中心。目前的蓋亞那因為地理位置的限制,經濟上仍然以初級的農業出口為主,而且大部分還要靠法國的援助。

法屬蓋亞那的部分居民也曾發起過獨立的號召,不過支持獨立的人只有5%。2010年,法屬蓋亞那又發起了一場決定是否繼續留在法國的公投,最終一共有48%的居民參加投票,結果是其中70%的人口因擔心得不到援助而放棄自治權。

此外,法國位於南太平洋的一塊「飛地」——法屬新喀里多尼亞,也曾發起是否獨立的公投,結果也是顯示超過半數以上的人口反對脫離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