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房來地作場,今日超市又開張。顧客光臨戴口罩,微信秒刷即付帳,只有糧油和蔬菜,非常時期請原諒。萬眾一心戰疫情,勝利曙光在前方!」
這首「打油詩」近日在光山縣微信群里熱傳,時常引發人們會心一笑。
2月22日上午九時許,記者慕名來到位於司馬光廣場對面的怡然小區。只見小區門前的空地上,分散擺放著米麵、植物油和大白菜、蘿蔔、包菜等二十多種蔬菜副食,幾位戴口罩的市民正在挑選。因為疫情,大家都有意識地分散開來,付款也用微信掃碼。
市民紛紛誇讚:「好的很,這菜也新鮮,買點。」
「還可以,好幾天沒出門了,今天買了一點土豆,買了一點香菇。」
這是一個臨時蔬菜供應點,每天像這樣攤點縣城裡有十幾個。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縣城區各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一戶居民五天裡只能有一人持「臨時通行證」出門購物。負責市民居家生活必需品供應的縣市場發展中心,一方面組織專人對城鄉種植戶生產的農副產品統一收購,一方面組織三個配送小組,根據各小區居民的需要,每天物流對各小區配送生活物資。
商戶說:「這些蔬菜都是到農戶菜地里收過來的,像捲心菜,全部都是寨河這塊送過來的。」
「我的這個雞子就是余集村一個貧困戶養殖場收過來的,雞蛋大部分也是在鄉下養殖戶收過來的。」
「像這個豆腐、胡蘿蔔、洋蔥,這都有,豆腐兩塊五一斤,小白菜兩塊一斤,菜品種豐富齊全的很。」
縣市場發展中心蔬菜配送負責人李長良告訴記者:」無論什麼天氣,我們從未間斷過。到目前為止,為我們縣城區域各個小區配送將近200餘次,配送各類物資糧油雞肉蔬菜共計將近80萬斤。」
記者:周常根 楊漢 王聳
來源:光山縣融媒體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