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一帶一路」教育國際交流分會(簡稱「分會」)在復旦大學成立。
據了解,分會的成立旨在推動我國教育「走出去」,進一步提升我國教育國際影響力和引領力。分會由國內致力於「一帶一路」教育國際交流院校等教育單位自願組成的、全國性非營利社會組織,隸屬於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此外,在分會成立大會上,通過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理事、理事長、副理事長和秘書長。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一帶一路」教育國際交流分會成立現場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廈門大學原校長朱崇實,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秘書長趙靈山,以及分會首任理事長、復旦大學副校長陳志敏共同為分會的成立揭牌。
會上,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廈門大學原校長朱崇實發表演講。
按照通常的統計口徑,「一帶一路」有65個國家和地區,總人口達到44億,約占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二。根據2018年統計數據,這65個國家和地區的國民生產總值為26萬億美元,只占當年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的30%。這其中,中國的13萬億國民生產總值又占了一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後,頂尖的高等學府「鳳毛麟角」,這也意味著人才培養無法滿足發展需求。
朱崇實認為,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國家遭遇「人才短缺」,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同時這也是中國教育「走出去」的大好機會。當前人才不足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在市場上難以找到企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二是優秀人才不容易穩定下來。以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為例,駐紮當地負責建校的施工方多位工程師、項目經理家人都在國內,而他們在馬來西亞工作十幾年,每年能回家探親的次數有限。有一位經理向朱崇實坦言,「心裡很不安,孩子學習碰到問題的時候幫不上。」而這一問題已經發生在很多技術、管理人員身上——因為子女的教育問題,他們不得不和家人兩地分居。
2月,教育部與山東等4省市簽署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國際合作備忘錄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已經建立起一個多元的經濟結構,現在中國經濟是由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等共同形成的。朱崇實表示,外商投資企業之所以能夠在中國紮根,取得這樣的成就跟中國教育改革開放有關。40年來,中國教育改革開放緊緊為經濟改革開放提供支撐,提供服務。「教育開放國際需求,能夠為外籍人士的子女在中國就學提供基礎,所以沒有教育改革開放就不可能有經濟改革開放的成果,這是我們的經驗。」
今天,我們將面臨新一輪的改革開放。這一輪的改革開放和前40年有什麼不同?朱崇實表示,前40年主要是「引進來」,這一輪的特徵是要「走出去」。「今天,是我們的資本要走出世界,而教育必須要跟上。我們高等教育要『走出去』,職業教育要『走出去』,基礎教育也要『走出去』。」
會議還成立了分會功能型黨支部,審議了分會工作辦法和工作計劃等,為將來「一帶一路」教育國際交流分會工作的順利推進奠定基礎。
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
教育在共建「一帶一路」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作用。近年來,復旦大學在加強「一帶一路」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方面,開展了包括整合跨學科研究力量、構建國內外智庫網絡、創立國際性合作平台、推動常態化人文交流在內的一系列工作。
焦揚強調,成立「一帶一路」教育國際交流分會,是各級各類學校和教育機構服務「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和教育合作的新起點,要主動融入國家對外開放大局,進一步落實好「一帶一路」教育行動計劃;有效集聚各單位特色優勢,進一步形成「一帶一路」教育國際交流合力;打造「一帶一路」教育共同體,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教育國際交流能級提升。她表示,希望分會在協會的領導下,夯實基礎、健全機制、拓展渠道,充分依靠會員單位,推動「一帶一路」教育國際交流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人民心裡走,助力構建更加開放、包容、平等、互鑒的國際教育合作體系。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秘書長趙靈山:
「一帶一路」教育合作是我國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頂層設計,是我國教育逐步走向世界教育中心的路線圖,是更高層次、更大範圍推進國際交流合作的抓手。
趙靈山強調,分會要發揮好理事會、會員單位和專家的作用,成為從事「一帶一路」教育合作交流工作者之家。要突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合作為特色,打造品牌項目,服務國家戰略,為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做出應有的貢獻。
分會首任理事長、復旦大學副校長陳志敏:
將認真研究工作,和分會各位副理事長、理事和會員單位共同發揮好這一嶄新平台的作用,匯聚力量和智慧,為「一帶一路」教育交流與合作提供新的推動力。
陳志敏指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唇齒相依,教育交流淵源流長,教育合作前景廣闊,攜手發展教育,是造福沿線各國人民的偉大事業。理事會將秉承宗旨,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教育國際交流的開展,促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不斷發展,同時為會員單位提供更大更好的平台,攜手共建「一帶一路」。
復旦大學舉辦留學生中國詩文誦讀大會
據悉,「一帶一路」教育國際交流分會將致力於促進教育國際交流信息共享,優勢互補,協調行動,更好地推動和擴大人文交流,加強教育互利合作,開展人才聯合培養,形成更為厚實的民心相通人文基石,推動構建「一帶一路」教育共同體,共同提升教育國際化水平和服務共建「一帶一路」能力;整合國內外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基礎教育等各層次院校學科專業、合作夥伴資源優勢,對接整合,形成推動「一帶一路」教育國際合作的大平台,為世界教育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建立各方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形成教育服務發展,發展促進教育的良性互動。
2018年,「滬港大學聯盟」成立儀式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復旦大學在智庫、校地合作、國際網絡等多個層面進行了完整布局。作為「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五家共同理事長單位中唯一的高校,復旦大學創新高校智庫模式,建立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構建政治、經濟、法律、社會、新聞傳播、生態、衛生等多學科的「一帶一路」研究集群,形成全學科的研究能力。同時,復旦大學還與甘肅、雲南、廣西、浙江、山東等「一帶一路」重要省市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服務地方「一帶一路」建設,並建立中東歐、俄羅斯中亞、南亞、東南亞、澳新和拉美等多個區域性大學聯盟,以及金磚國家大學聯盟,為形成「一帶一路」的國際網絡打好了基礎。
綜合自新華網、東方網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一帶一路報道(中英文)》
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51-1788/F
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2096-2886
郵發代號:62-625
投稿郵箱:thebeltandroadrpt@163.com
編輯:雷露
審核:雷怡安
主編:鄧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