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詞之變,透露中國開放新布局

2019-11-08   水皮雜談

重磅事件頻頻現身,不斷衝擊著市場。

在進博會開幕、央行意外「降息」等一系列重磅事件之後,11月5日,新華社授權發布《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這個文件是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一份重要文件,全文1.8萬餘字。其中,以1727字的篇幅對「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了詳細闡述。

應該說,描繪出今後數十年經濟發展的一個藍圖。

一詞之變,透露中國開放布局新調整

《決定》中明確提出要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這與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表述相比,要求更高。

至於「更高水平」高在何處?我們從《決定》中總結出三點:

首先,範圍更大,包括優化對外開放的空間布局,形成東西南北中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大力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拓展對外貿易多元化等。

其次,領域更寬,包括大幅放寬市場准入,推動製造業、服務業、農業全產業擴大開放,要加快金融、電信、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開放進程,在更多領域允許外資控股或獨資經營。

最後,層次更深,包括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健全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等。

這意味著今後中國經濟的開放不再是傳統的「點—線—面」模式,而是各地區、各領域全面發力,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布局。

10個板塊將站在風口之上

除此之外,在這份《決定》中,至少提到10個細分或大類行業,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當中,要扮演重要的角色。也可以說,這10個板塊將站在歷史級別的風口之上。

首先就是市場最火的三大概念,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決定》中提到,要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加強數據有序共享,依法保護個人信息。「數字政府」這個概念,之前很少被提到,這次被寫進四中全會的《決定》,可以預見,未來政府會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其次就是《決定》中多次提及的先進位造業概念。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大中小企業和各類主體融通創新,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積極發展新動能,強化標準引領,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再就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國有企業改革概念。《決定》中明確提到,要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有效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作用。這裡要注意的點是,國有企業的改革,不再局限於自身體制的變革,而是延伸到向外的投資、運營。

第六就是大金融概念,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完善基礎貨幣投放機制,健全基準利率和市場化利率體系。

第七,農村概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完善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

另外,還有自由貿易港概念、普惠金融概念、區域經濟概念,在這裡因為時間有限,我們就不一一展開說。

那麼,從以上的信息,我們就可以看出,黨中央對經濟建設所提的要求越來越高,所做的安排也越來越具象。這對我們個人、公司、行業來說,更能抓住時代的主線,做最合理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