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論壇:制定減負措施,找准癥結是關鍵

2019-11-05     關中刀客一大別花鄉

教育論壇:制定減負措施,找准癥結是關鍵

近日,浙江省教育廳會同省委網信辦、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廣播電視局、省體育局、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等14個部門,聯合起草了《浙江省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10月29日浙江新聞)

2000年以來,到處都可以聽到要為學生減負的聲音,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也紛紛出台「剛性規定」,對減負工作予以嚴格管理和監督。2018年年底,教育部等十四部門聯合下發的《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通知》規定,規範學校辦學行為和校外培訓機構發展,嚴格控制書面作業總量,科學合理布置作業,堅決控制考試次數,辦學機構嚴禁與升學掛鉤等。針對中小學減負工作,進一步明確並強化了政府、學校、校外培訓機構、家庭等各方的責任。2019年,國家又出台了《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在發布會上表示,「過重的課業負擔一定要減,這是堅定不移的」。

毋庸置疑,減輕學生負擔是確保學生健康成長的有力舉措。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有些負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有些方面卻出現了反彈。要切實減輕學生負擔,首先要了解負擔的成因,要對考試製度、教師評價等進行深入分析,並傾聽一線教師和學生的聲音,掌握學生的負擔究竟來自於哪裡。筆者認為,減輕學生負擔可以重點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從中小學課程入手,減輕學生書包的負擔。對小學生而言,除語、數、外、音、體、美這些科目外,其它科目,如道德與法制、地方課程、綜合實踐、健康教育等,可以分學段進行整合。對初中生來說,語、數、外、化、物、政、生、地以及信息技術這些科目,如果不從中考這一關口進行優化,學生的負擔就很難減下來。

二是從學生考試入手,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一般來說,學生評估是依據考試成績進行的,雖然有些地方減少了學生考試的次數,但是沒有降低考試內容的難度,考試結果使大部分家長感到焦慮,以致於家長們想方設法尋求校外補課機構,給學生「加餐」。本質上,學生的負擔並非考試次數的多少,而是考試帶來的壓力和不良情緒。如果考試是為了方便學生檢查自己階段性的學習效果,這必然不會讓學生厭煩,也不會過分加重學生的負擔。

三是從教師評價入手,減少轉移而來的壓力。無論是教師的績效考核還是職稱評定,都與學生的考試成績息息相關,就連評優評先也必須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主要依據。所以, 「題海戰術」「時間戰術」「灌輸戰術」等便成了不少教師短期提高學生成績的制勝法寶。將評級壓力轉移到學生身上,勢必會加重學生課業負擔。

此外,校園過多的形式主義活動也是造成學生負擔過重的原因。從學校的課程設置來看,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緊密聯繫的,一旦被形式活動沖斷,教師就要趕任務、抓進度,加快教學進程,這也會增加學生的壓力,加重學習負擔。

總之,落實減負政策,既要著眼於長遠,又要不脫離實際;既要分析當前教育的弊端,又要深入一線了解負擔所在;同時,要減少不必要的行政任務。如此,減負措施才會行之有效。

(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FqQPG4BMH2_cNUgaRm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