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唯晨
在家庭關係里常見的問題除了婆媳不和還有重男輕女,當這兩種情況撞到一起,往往就顯得格外熱鬧。有人說婆媳是天敵,但有時候母女更像是天敵,說來說去還是女性之間的相處方式導致情感僵持,簡單的事情被複雜化。
在《論語·先進》里有這麼一個故事,有一天子貢問他師傅:「老師,您覺得顓孫師和卜商誰更賢德?」孔子說:「顓孫師常常做的有些過頭,而卜商則總是達不到要求。」子貢說:「那您的意思是顓孫師更優秀一些嗎?」孔子說:「過頭和不達標同樣都是不優秀。」
不得不嘆服孔子的中庸之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微妙,並不是說無限靠近就是好,做事應該懂得適可而止才能恰到好處地處理好複雜的關係。
人要懂得「過猶不及,事緩則圓」在處理問題之前要把握好度,可以透徹但不能過於透徹,當事情變得絕對時,往往就開始起反作用;當碰上急事的時候更是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首先縱觀大局找准切入點再去實施,才能圓滿地解決問題。
生活中懂得給自己留條後路的人很多,但真正明白如何做不堵路的人卻少之又少,於是就有一部分人為了鋪平一條路,而到處去挖溝,最終路沒修好卻將生活挖的溝溝壑壑。
我的一個讀者劉曉麗(化名)給我傾訴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由於老公李自強家裡沒親人,所以當年他們結婚後就一直住在娘家,李自強的父親在他出生後就得急病去世了,沒過多久母親便拋下剛半歲的他不知所蹤,從小跟著奶奶長大,成年後沒多久唯一的親人也撒手西去。
劉曉麗看中的是老公的人品,樸實又有上進心,最重要的是他吃過太多苦,眼裡有一般人所沒有的深沉。
當初結婚劉家是一萬個不同意,嫌他是個孤兒一窮二白,但劉曉麗不在意,她跟父母說自己婚後還住在娘家,不算嫁女兒而是給家裡添個勞動力。
由於當年劉曉麗的弟弟還未成家且常年在外地不回,家裡種了幾畝地確實需要勞動力,這才答應了女兒的婚事。
作為女婿的李自強自從進了劉家門沒有一天不掏力氣,里里外外一把好手,替丈母娘分擔了不少家務,日子越過越順,一家人和和樂樂。
由於沒有公婆,劉曉麗生孩子自然是母親幫忙帶,月子更是自己親媽照顧,沒有婆媳矛盾的日子別提多舒心,可很快一切就都變了。
劉曉麗的弟弟在外面談了個女朋友,帶回家的時候就已經懷有身孕,婚事辦得很急,甚至連婚紗照都沒來得及拍。
弟媳進門後自然住弟弟之前的房間,可那個房間相比劉曉麗的房間不僅小還不朝陽,如果說劉曉麗兩口的房間是主臥,那么弟媳住的顯然是次臥。
這讓作為兒媳婦的弟媳很不開心,在她看來出嫁的大姑姐不回自己家反倒拖家帶口賴在娘家,住著最大最寬敞的房子,享受著婆婆的特殊照顧,分明奪了自己的寵。
情緒敏感的弟媳話里話外都是不滿,劉媽媽作為婆婆本就看不上李自強這個窮女婿,況且老一輩的思想從來都是養兒防老,女兒終究是外人,更何況劉曉麗的孩子雖然生在劉家,戶口上卻姓李,這讓她在心裡很快就有了抉擇。
為了讓兒媳滿意,也為了給自己將來的養老鋪路,劉媽媽決定將女兒女婿以及外孫趕出家門,這樣一來既能騰出大臥室給兒子兒媳住,也算在家產上表了態,只盼著兒媳能夠領情,將來婆媳之間好好相處給他們老兩口提供舒適的晚年。
眼看弟媳即將臨產,劉曉麗原本還想著要主動提出等弟媳生完孩子跟對方換換臥室,畢竟坐月子住得寬敞一點利於產婦穩定情緒。
結果還沒等她開口說換房間的事,就被父母黑著臉往外攆,母親說話尤其難聽:「閨女,你在家裡住的時間也不短了,如今小弟已經成家,到底閨女不如兒媳親,這一院宅子將來就是他的了。
你跟自強剛結婚那會比較難,作為父母我們能幫的都幫了,現在你們可不能繼續賴在這,將來再跟你弟弟爭房產。」
說這些話的時候劉媽媽並沒背人,而是當著兒子兒媳的面說給女兒女婿聽,李自強再是個好脾氣也受不了被丈母娘這般誤解,他有些惱地說:「媽,這麼多年咱在一起您還看不清我是什麼樣的人?地里家裡什麼活我不幹,您想讓我們走就知會一聲,用不著把話說得這麼難聽。」
劉曉麗也滿心的委屈,母親當著全家人的面說這種話,明顯是在巴結兒媳,可再怎麼也不能丁點不顧女兒女婿的面子。
臨時往外搬確實有些措手不及,但既然自己親媽都已經把話說得如此難聽,再難也得儘快往外搬。
匆匆在縣城租了套老房子後,劉曉麗和李自強就帶著兒子搬了出去,由於房子租在了鎮上,她便乾脆在鎮上擺起了地攤做小生意。
剛開始的日子很苦,小攤的生意十分不好,起初常常晚上守到廣場上的人都散去還沒有開張,一次偶然的機會劉曉麗認識了一個長期在廣場上擺夜攤的大姨,對方見她帶著個孩子還擺攤到十一二點覺得孩子可憐,便跟她嘮起了家常。
再後來那個大姨就開始傳授她擺夜攤的經驗,劉曉麗攤位上的生意漸漸地好了起來,好的時候一個月能凈賺好幾千。
隨著日子寬裕起來,劉曉麗跟老公商量著不如乾脆就在縣城買一套二手房,既能替兒子攢套房子又省了每個月的房租。
只用了半年的時間劉曉麗就開始忙著在縣城找二手房,從上次被趕出來後她就沒再回過娘家,聽說弟媳生了個女孩,月子裡娘家一直在鬧婆媳矛盾,不用問她也心知肚明,自己母親滿腦子都是重男輕女,眼裡只有兒子,要不然半年前她也不能如此狼狽地被趕出來。
讓她沒想到的是只用了半年的時間弟弟便離了婚,原因是母親作為婆婆過於親近兒媳,導致弟媳覺得每天都被婆婆監視。就拿飲食來說弟媳不喜歡吃豆類,母親卻以對身體好為理由每天一大早就磨豆漿,一人一碗不喝不行。
類似的事情發生得多了弟媳心煩抱怨,甚至要求分家,這就導致小兩口鬧矛盾,弟弟說:「我媽待你掏心掏肺,你卻不識好歹。」弟媳一聽就惱了:「你媽不是掏心掏肺那是掌控欲強,老天爺的事她都想插手管。」
吵了幾次後弟媳一賭氣回了娘家,弟弟自認有理就僵持著不去接,這才導致二人最後離了婚。
劉曉麗聽說弟弟離婚的事情後一點都沒覺得難過,甚至還有點想笑,她說:「這就是我媽親口說的閨女不如兒媳親,現在她把最親的人作跑了且等下一個吧。」
厚此薄彼的人總有許多聽起來貌似很有道理的理由,或經濟投資或情感投資,總之他們的厚此薄彼都有根據。
要知道,但凡是投資就會有風險,人心善變,情感投資更像是在賭,如果一個人的品行不好或者三觀與自身不符,那麼給予再多的投資也是白搭,畢竟話不投機半句多。
無論是為人父母還是做人朋友都不應該在感情上過於刻意地厚此薄彼,一句決絕的話易說,劃在對方心口的傷卻難癒合。
無論你喜歡一個人還是討厭一個人都沒必要大張旗鼓地宣布出來,很多事情並不是表達得越清晰越好,懂得適可而止才能避免過猶不及。
今日話題:厚此薄彼的人會如願以償嗎?
唯晨說:願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後 更加美好
感謝您的支持,喜歡請關注唯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