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晝夜,130公里!齊魯交通創新高速公路集中養護模式

2020-05-01     齊魯壹點

4月29日,隨著第一輛車撞線通過,駛上高速,標誌著齊魯交通發展集團日蘭高速公路日照、臨沂段養護大中修工程順利交工,實現提前通車。這是山東省內第一次採取集中養護作業方法對高速公路實施養護修繕作業,在叫響「齊魯養護精準長效」品牌的同時,為創新全省高速公路養護模式、提高養護作業效率探索出「齊魯交通模式」。

G1511日蘭高速公路,東起山東日照,西至河南蘭考,是山東南部唯一一條貫穿東西的交通大動脈,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自2000年通車以來,隨著車流量急劇增加,日照臨沂段路面病害日益嚴重。在疫情期間,齊魯交通彰顯國企擔當,堅持免費不免責任、免費不免服務,投資1.5億元實施養護維修。

此次大中修工程集瀝青路面、橋樑、交安設施等養護工程於一體,6座橋樑維修加固,維修路面跨度116公里,單幅維修長度130公里,需要攤鋪瀝青混合料95.88萬平方。工程點多線長面廣,工程量大,維修前日交通當量峰值達90000輛,如果按照傳統養護作業模式,依次對四分之一幅路面封閉施工,極易引發交通擁堵,造成交通事故。

為最大程度的減少施工不利影響,齊魯交通借鑑國際及國內相關案例,決定採用半幅封閉集中養護施工作業。如何縮短封閉時間,有效提升作業效率,成為齊魯交通養護者們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2月1日,正是疫情肆虐之時,相關人員便開始電話商討施工方案,2月中旬進行實地多方考察。3月初,達成初步意向,同時開始布局規劃拌合站、優化工序銜接、編制施工規劃等工作,3月下旬,與當地政府、高速交警達成協議,基本確定24天的施工計劃。4月初,發布施工通告。

「拌合站是整個施工的『彈藥加工廠』。對於拌合站的布局,我們從年前就已經開始策劃,年後我們根據施工方案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考察了二十幾座,最後根據拌合站產能和工地需要,確定了8座。」齊魯交建集團總工程師劉偉說。

面對這史無前例的建設強度,很多人都持懷疑態度:「這麼短的時間根本不可能完成。」「這是我第一次指揮集中養護工程,咬緊牙關硬著頭皮上,大家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激發擔當,共同克服困難。前面的慢是為了後來更好的快,儘管下雨耽誤了兩天的工期,但我們還是完成了原以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齊魯交通養護管理部部長李洪印說。

4月26日凌晨,日照莒縣施工段依然是機器轟鳴、人員奮戰。在整個施工全線,路面、橋樑、交安等8支隊伍400餘名施工人員,8座拌合站,260餘台套銑刨機、攤鋪機等大型機械鏖戰一線,在各作業面爭分奪秒。

4月6日,日照分公司、臨沂分公司、設計院、監理公司、交建集團、泰東公司、材料公司、第三方檢測單位共同成立指揮部,並組建了交通布控組、試驗檢測組、現場施工組等9個小組,進駐一線、協同作戰。日照、臨沂分公司建立起與沿線地方政府、交警、交通對接協調機制。按照傳統作業模式,業主方、設計方、監理方、檢測方對施工單位主要進行 「事後管理」。「但由於此次施工時間緊,任務重,我們改變了傳統的作業模式,指揮部調整優化施工計劃,集中隊伍、集中設備、集中辦公,採用『事前管理』,施工單位成為各方的服務對象,有要求施工前提出來,共同考慮解決方案。」李洪印表示,這樣,工作效率、作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實現了各工序的有效銜接,達到了人員、機械的最佳工效,施工進度得到全力保證。

4月7日,指揮部下達指令開工,施工隊伍、機械迅速到達指定作業位置,相互配合、緊密聯繫,形成了一套協同、高效的多專業單元作戰體系。在施工現場,責任分解到人、落實到崗,現場摸實情、查不足,發現問題立行立改,實行現場問責制度,形成了一套嚴密的施工現場指揮調度體系。

「集中作業是養護作業模式的重大創新,對集中資源、力量和時間,有效組織開展養護大中修工作具有重大意義。」齊魯交通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相立昌評價道,集中優勢力量,形成強大合力,進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會戰,大幅縮短了工期。

五年來,以「引領未來交通 創享美好生活」為願景的齊魯交通,在千方百計保障養護工程建設進度的同時,同樣致力於打造出全面面向未來的精品養護工程。

在施工現場,病害調查組手握圖紙,徒步行走高速公路應急車道上,仔細觀察道路病害,並與圖紙進行核對,確認需要處理的病害後,在病害對應的應急車道上標註樁號和處理範圍,做到病害調查提前和精準;監理人員則對現場混合料進行現場把控、提前驗收,採用無核密度儀等先進的無損檢測設備,做到質量檢測快速和高效。

走在養護施工一線,目之所及之處,新材料、新工藝貫徹著施工環節,改變著施工方式,為高速公路養護項目賦予了全新的時代內涵。創新使用「V型槽」裂縫修補技術、防反射裂縫土工布,鋼渣路面等一批新材料、新工藝,既節省了施工費用,又有效縮短了施工周期。

早在開工之前,指揮部就明確提出要嚴把質量關,嚴格做好每一道工序,不允許出現返工,更不能容忍質量不合格。「不返工,不表示出現問題後不返工維修,而是意味著不能出現問題,對待問題零容忍,要一次成功。」齊魯交通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張西斌如是說。如果說質量是養護工程的品質保障,那安全則是養護工程的底線。

無論是在集中養護施工前期準備階段還是在施工過程中,齊魯交通始終堅持「嚴」字當頭,嚴查、嚴管、嚴控各個環節,做到不留死角。

「在抓好疫情防控、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的緊要關頭,容不得我們在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方面有半點僥倖心理,只有堅守到底才能迎來勝利曙光,否則一篙鬆勁則會前功盡棄。」李洪印在施工調度會議上再三強調。

通過施工單位的超前謀劃、參建單位的協同作戰、全體參建者「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日蘭高速日照、臨沂段養護大中修工程傳統作業模式150天的工期壓縮到22天,比預計工期提前兩天完成,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在山東省高速公路養護史上開創了先河。

此次集中養護工程大會戰勝利落下帷幕,是一個標誌性事件,具有里程碑意義。這是一個「模式創新工程」,開創了山東省全新的養護模式,形成了可推廣、可複製、可傳承的樣本;這是一個「人才培養工程」,磨礪了一批抗疲勞、耐高壓、排干擾的養護工人,培養了一批懂技術、會管理、有擔當的管理人才,提升了齊魯交通養護作業的核心競爭力;這是一個「攻堅突破工程」,為協同作戰提供了「齊魯交通樣板」,為集中養護提供了「齊魯交通方案」,更為全省「重點工作攻堅年」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瑞超 實習生 夏添 通訊員劉鵬 劉坤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8t-znEBnkjnB-0zaOs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