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保靖—沅陵地區圈定釩礦找礦靶區4處,新增資源量超百萬噸

2019-11-11     陝西地礦科技楊為先

原標題:湖南古丈復背斜地區具有較好釩礦找礦潛力

來源於《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快訊》

摘要:根據湖南省保靖—沅陵地區1∶5萬礦產地質調查及礦產檢查成果,在古丈復背斜地區圈定釩礦找礦靶區4處,均具有中型及以上礦床規模,預測新增V2O5資源量110.53萬t,顯示該區沉積型釩礦具有很大找礦潛力。

1.項目概況

古丈複式背斜是湘西北釩礦的重要找礦遠景區,主要為寒武系海相沉積型釩礦。含釩岩系分布廣泛,釩礦(化)點較多。其中,古丈縣岩頭寨釩礦為近年來發現的特大型釩礦床,白岩釩礦為中型釩礦床。「湖南省保靖—沅陵地區礦產地質調查」子項目,歸屬於「湘西—滇東地區礦產地質調查」項目,由中國冶金地質總局湖南地質勘查院承擔。工作周期為2016—2018年。主要目標任務是在保靖—沅陵地區開展古丈縣幅(H49E021008)、清水坪幅(H49E021009)、溪馬鎮幅(H49E022008)及河蓬幅(H49E022009)1∶5萬礦產地質調查。通過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礦產地質專項填圖、遙感、科研等工作,圈定異常範圍,開展異常查證及礦產檢查,進一步圈定找礦靶區,評價全區錳、磷、釩礦總體資源潛力。本次工作對區內含釩岩系及釩礦層進行了系統調查、取樣、分析。除岩頭寨釩礦、白岩釩礦外,發現區內含釩岩系地表延伸長超40km,新圈定釩礦找礦靶區4處,均具有中型及以上礦床規模,預測釩礦資源潛力1000萬t以上,古丈地區有望成為我國重要的釩礦資源基地。

2.成果簡介

(1)在古丈復背斜地區,通過地表調查和深部驗證,結合化探異常特徵及以往資料分析,在區內圈定釩礦找礦靶區4處(圖1),新增3341類V2O5預測資源量110.53萬t。

圖1 古丈地區含釩岩系及釩礦找礦靶區分布圖

大龍—西岐釩礦找礦靶區:位於古丈復背斜北西翼,區內含釩岩系分布羅依溪鎮大龍村—雙溪鄉西岐村一帶牛蹄塘組下段含矽質炭質頁岩及薄層矽質岩中,北東向展布,釩礦體走向長約11km,厚度3.72~12.87m,平均8.29m,V2O5含量一般0.61%~1.14%,平均0.84%,估算V2O5資源量(3341)48.73萬t。

排花—夯婁釩礦找礦靶區:位於古丈復背斜北西翼狗腦山一帶,釩礦層呈環形展布,傾角較緩(10°~15°)。地表控制釩礦體走向長約13km,厚度2.0~11.58m,平均7.61m,V2O5含量一般0.58%~0.94%,平均0.73%。礦體整體較連續,局部被斷層錯斷,估算V2O5資源量(3341)13.30萬t。

鳳鳴溪—丫角山釩礦找礦靶區:區內釩礦層位於古丈復背斜南東翼剪刀洞—葛藤寨一帶牛蹄塘組下段含矽質炭質頁岩中,該處釩礦段為古丈縣特大型釩礦床—岩頭寨釩礦的西南延伸段,呈北東向展布,剪刀洞—葛藤寨一帶含礦層位走向長約6.0km,局部被斷層錯斷或被白堊系地層覆蓋,釩礦體厚度5.74~18.13m,平均11.56m,V2O5含量0.73%~0.92%,平均0.81%,估算V2O5資源量(3341)24.66萬t。

天橋山—黃金寨釩礦找礦靶區:位於天橋山—馬頸坳向斜的西北翼,釩礦層地表控制長度約12.0km,呈北東向展布,厚度4.90~14.00m,平均8.30m,V2O5含量0.60%~0.92%,平均品位0.77%,估算V2O5資源量(3341)23.84萬t。

(2)總結了區內釩礦成礦規律。區內釩礦層賦存於寒武系下統牛蹄塘組下段含釩岩系中,岩性主要為含矽質炭質頁岩及含炭質矽質岩。含釩岩系底板為矽質岩,頂板為含炭質頁岩。含釩岩系主要有頁岩型(上部)和互層型(下部)兩類,頁岩型釩礦的厚度比互層型大,品位比互層型低。在古丈復背斜北西翼的兩種含釩類型一般直接接觸(圖2-a),局部地段以含磷結核層分割;而在南東翼兩種含釩岩系類型以灰質白雲岩分割(圖2-b),局部地段見含磷結核層(圖2-c)。釩礦體呈層狀、似層狀,礦床工業類型屬層狀礦床,其礦石特徵見圖2-d。

圖2 古丈地區釩礦特徵

a—頁岩型釩礦與互層型釩礦分布特徵;b—釩礦標誌層灰質白雲岩分布特徵;c—釩礦標誌層含磷結核層及灰質白雲岩分布特徵;d—互層型釩礦石特徵

(3)總結了釩礦的成礦元素地球化學特徵和綜合異常分布規律。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結果表明,牛蹄塘組含釩岩系中,特徵元素組合為V(892.3×10-6)、Mo(40.53×10-6)、Ag(8.054×10-6)、Ni(85.8×10-6)等,其中V在矽質炭質頁岩與炭質矽質岩(即下礦層中互層礦)中含量最高,Ag、Mo等也有類似的含量特點等,明顯高於上覆地層石牌組灰綠色頁岩和下伏地層留茶坡組矽質岩夾少量矽質炭質頁岩的相應元素含量,為礦區特徵的地球化學元素組合。由此可見,V、Ag、Ni、Mo等元素異常組合為古丈地區沉積型釩礦床找礦的有效地球化學指示元素組合。

古丈地區釩異常總體分布具有明顯的方向性,沿古丈背斜構造及寒武系下統牛蹄塘組地層出露成北東向展布。其中,釩異常強度和規模較大,釩異常帶與已知含釩岩系相套合(圖3),具有良好的找礦遠景,為後續找礦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依據。

圖3 釩元素地球化學特徵與含釩岩系(∈1n1)套合圖

(4)深化了對該區釩礦礦床成因和成礦模式的認識。根據對區內岩頭寨等典型釩礦床研究,分析認為早寒武世初期古丈地區處於揚子陸塊東南被動大陸武陵盆地邊緣的斜坡。晚震旦世晚期,揚子陸塊被動邊緣發生拉張裂陷,引發海底溢氣事件,繼續向海水中提供礦物質。同時,區域內發生大規模海侵,測區沉積環境逐步演變為深水陸棚相。釩、鉬、鎳、銀、硒等被生物、炭泥質物、矽質膠體(溢氣作用形成)等吸附,隨著炭質頁岩、矽質岩等成岩作用而沉積成礦。因此區內釩礦的形成受地層、岩性岩相、構造等多因素控制,具有正常海水沉積、熱水沉積及生物化學沉積等多重特點,且生物化學沉積作用占主導因素。

3.成果意義

通過該區的1∶5萬礦產地質調查工作,深化了區域釩礦成礦規律的認識,建立了找礦標誌,對區內釩礦資源潛力作出了初步評價,提出了下一步找礦方向,為進一步工作提供了依據。湖南古丈復背斜地區有望成為我國重要的沉積型釩礦資源勘查開發基地。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湖南地質勘查院 劉東升 舒敏 曹景良 雷玉龍供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4aXWG4BMH2_cNUgIkY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