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紅柿媽媽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育兒經,培養孩子不容易,培養出來一個優秀的孩子更不容易。要想讓孩子優秀成才,這其中少不了父母的耐心教育和陪伴,少不了父母的心血。所以每個父母都希望能夠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希望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沒有白費。
兒子考進名牌大學,寶媽發朋友圈炫耀,但同事的反應卻讓她寒心了
王女士就是在其中的一員,從小沒少在兒子身上傾注心血,而且專門為了孩子的學習,一個政府機關辭了職,直接跟著兒子去當陪讀。好在兒子也沒有讓王女士失望,就在今年六月份的高考,王女士的兒子考入了一所雙一流的名牌大學「山東大學」。
這會讓一家人高興壞了,等到錄取通知書來了之後,先是拍了一個照,然後又發了一個朋友圈:「恭喜自己的兒子考慮985山東大學,媽媽為你感到驕傲。」
本以為如此大喜之事,底下的朋友應該會紛紛點贊評論祝賀,可是時間過了一天,又過了一夜,點贊的人數就那麼寥寥無幾,基本上都是自己的近親。而自己公司的同事,哪怕是玩得比較好的同事,就好像根本沒有看到自己的這則朋友圈一樣。
這可讓王女士的心「失望」透了,按照王女士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沒有想到現在的人心如此淡薄,兒子高考發個朋友圈,竟然大家都裝看不見,真的是太冷漠、太失望,也太痛心」。其實,深究的背後的原因,別人不點贊不評論,也是情有可原。接下來,我們聽一聽廣大網友是怎麼說?
這位朋友的顧慮真的很「正確」,因為最近不知道在哪興起了一股「升學宴」之風,誰家兒子考上了大學,誰家兒子考得比較好,如果得到了這個消息,就要過去上禮隨份子錢,參加對方孩子的喜宴。
有人說,我自己家沒有出大學生,那是不是現在給出去的錢,就等於打水漂了?所以索性就當做看不見了,如果點了贊,到時候不上禮,屆時反而會更加尷尬。其實有很多人都是抱有這種顧慮的,所以便選擇了「裝看不見」。
還有一種家長,是本身的心理不平衡在作怪,王女士的朋友們同事們,大都和自己年齡相當,就連孩子也大都是同一個年紀。自己家的兒子參加高考,那麼人家的兒子也肯定參加了高考。
但是自己家兒子考上了985,別人家的孩子,很有可能不如自己家的孩子。這時候作為父母,肯定就會有心理不平衡的感覺,自然也不會去給你點贊。
還有一種人,其實是有一點「羨慕嫉妒恨」在裡面,看到別人的兒子這麼優秀,考入了雙一流985大學,自然心裡也是不舒服。
因為人性里本就有一種劣根性,那就是「陌生人發達了,好像對自己沒有什麼影響,但周圍人發達了,自己的心裡就不是滋味兒了」。同事們也正是由於這種心理,所以話里話外都透露著「酸味」,自然也不會去給你點贊。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點贊的理由,其實王女士也不必要這麼大動肝火。這時候還有一些人在討論,這個朋友圈到底是該發還是不該發?
其實,李玫瑾教授告訴我們:「關於朋友圈,還是儘量不要發關於自己孩子的,尤其是炫耀這些孩子的東西」,理由如下:
有很多父母喜歡曬娃,自己家的兒子這次考了第一,這次考了100分,拍個照發過去。但是誰又能保證,孩子每次都考這麼好呢?
所以父母發朋友圈,不一就是給自己孩子貼上「優秀」的標籤,實際上就是對孩子的一種「捧殺」。一旦自己的孩子稍有退步,就會引來一眾人的非議,給予孩子壓力,對孩子有不利影響。
還有就是,我們可以想一下家長發這種朋友圈的目的是什麼:「無非就是炫耀罷了」,對,發這種朋友圈,喜悅之情是一定會有的,但是這其中,也有很多「炫耀」的成分在裡面。
久而久之,孩子又變成了為父母而活,孩子變成了父母的面子。甚至有些父母會走上極端,逼迫了自己的兒子優秀,給自己「掙足面子」,不利於親子間的正常關係建設,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
如果是你家孩子考入雙一流大學,你會發朋友圈分享嗎?其實我認為,發不發朋友圈不重要,別人的看法不重要,過好自己的日子,守住自己的平淡和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