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還小,有必要帶他去旅行嗎?這位媽媽的回答刷屏了

2019-10-01   快樂媽咪PCbaby

國慶第一天,我就和老公拖著箱子拉扯著兩個娃出門了,倆娃一個六歲,一個一歲半。

出門前,就有不少「過來人」勸我們千萬別帶孩子去旅行。

「國慶外面到處是人,你還帶上孩子,一帶還帶倆,很麻煩的,到時有你後悔」

「孩子那么小,你帶他去他也玩不上多少,別浪費那個錢了」

「孩子是旅行的負擔拖累,帶著出去就是遭罪。」

……

概括一下,反對聲主要圍繞在三點:

一、孩子小,記不住,浪費錢;

二、孩子小,吃不慣,易生病;

三、孩子小、巨麻煩、玩不好。

說真心話,道理我也都知道,帶孩子出去玩,麻煩肯定是比兩個成人出去多得多,但我還是堅持要帶孩子多出去走走。

事實上,除了我們夫婦倆,身邊還有不少父母,再累也堅持帶孩子出去旅行,有些一年還飛好幾次國外。

親子旅行本身的意義,不止是享受,對於孩子成長,其實非常有意義!

「現在孩子還小,帶他出去玩,能見識到什麼呀?沒什麼意義呀。」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小,看過也記不住,帶他出去玩也是浪費錢。

但其實,我的建議是,只要經濟可以,孩子身體條件許可,就可以帶孩子出門。孩子能記住什麼旅行細節,有什麼收穫,這些真的無需考慮太多。

我特別不贊同很多父母的有用論,甚至是功利論。

譬如彈鋼琴是有用的,玩沙土就是沒用的,補習班是有用的,看小人書就是沒用的,下圍棋是有用的,玩積木就是沒用的……

照著有用論的觀點,旅行就是玩兒,既考不了級,也沒證書,既加不了分,也不能算特長,當然是沒用的,也就不值得花費時間和精力。

但我們有沒有想過,孩子成長過程中,語數英的知識,鋼琴美術跆拳道的特長,這些是硬實力。性格、情操、眼界等等,則是軟實力。

相比硬實力,軟實力才是最重要、最核心、最能影響發展、最能營造幸福人生的關鍵因素。

就說說我家老大,在他五歲時,我們讓他當「領隊」,路線很簡單,就是從廣州到貴州。

老大一路上指揮我們坐哪條線路的地鐵站,怎麼換線,到哪個高鐵站,到哪兒取票,到哪兒候車檢票……

當時還發生了點小插曲:

出地鐵時外婆的地鐵卡找不著了,老人家站在閘口著急上火的翻包,眼看時間來不及,小傢伙自己去諮詢窗口找工作人員補了張全票,順利出站了。

孩子外婆很訝異,「現在的孩子就怎麼這麼聰明?」

我笑了笑告訴她,現在的孩子也不是說智商特別高,而是去的地方多,見識的東西廣,所以看起來啥都懂!

讓孩子學會獨立,不是光對著他喊口號「你要獨立」。

而是他多獨立處理一些事情,多完成一些事情,順利完成這些事情,會激勵孩子,讓他內心充滿力量,更有信心更自如的去面對生活中的其他事。

旅行時常會充滿很多意外和挑戰,還會遇到不同的人,我們可能跟需要主動和不熟悉的人交流溝通、互相幫助……

旅行結束後,你會驚喜地發現,平時害羞怕人的孩子,更願意和人溝通,性格變得更加熱情開朗、獨立自主。

前幾天,我在書上看到這麼一句話:「人們不記得你說過什麼,不記得你做過什麼,但人們記得你給他們的感覺」。

當下覺得很受觸動,我很贊同這句話。

從孩童開始,人就對各樣的事物有不同的感覺與認知,許許多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會貫穿在我們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的看法中。

我小時候,記不得具體是多大了,可能是剛學會走路不久,我爸會經常帶我到樓下轉轉,我咿咿呀呀地講著童言稚語,那時我覺得很開心。

二十幾年過去了,我忘了當初給我爸講的是什麼,我也忘了當時我爸爸的長相打扮。

但是,我還記得那種開心的感覺。

講這個是想說明什麼呢,就是你別看孩子小,覺得他記不住事,帶出去玩也沒用。

其實,他真的能記住很多,有些經歷、感受現在雖然懵懵懂懂,但是他長大後很可能就會明白。

不少父母在平時是沒有好好和孩子相處的,而假期帶孩子出去玩就是一個增進親子關係的有效方式。

我身邊有不少朋友,夫妻倆的事業都算小有成就了,但是親子關係卻維護得很差勁。

他們深夜回家,孩子早已睡下,早上出門,孩子還在夢中。

他們經常苦惱「孩子跟我一點也不親」、「不聽我的話」「有什麼事也不會和我分享」。

好不容易放假了,他們也常常會被各種家務瑣事吸引了注意力,或是把注意力放在手機上。

而當我們踏上旅行,自然而然就會放下手機,更專心地和孩子相處,在旅途上,反而和孩子的關係變得更加親密了。

就像早兩年一直很熱的親子真人秀《爸爸去哪兒》。參加的嘉賓都覺得很值得:參加完節目,父子/父女的了解更深入了,感受到彼此更多的愛了,關係親密了很多。

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不是什麼豪華出國游,出去吃什麼大餐, 可能只是周圍城市、遊樂園走走,就覺得很開心了。

他們只需要父母的世界稍微的向他們傾斜一下, 他們就感到滿足了。

當然,和孩子旅行確實會累一些,挑戰更大。但是,不要僅僅把孩子視為負擔。

對於成人而言,旅遊無非就是美食、拍照、看景點,時間長了,千篇一律的旅遊會有些無趣。

只追求享受舒適的旅遊,嘗試太多了,便沒有意思。

村上春樹曾說過:

「旅行就是因為會發生無法預料的事所以才快樂。如果一切都照當初既定計劃順利進行的話,可能就不太有旅行的意義了。」

帶上孩子去旅遊,跟著他們的節奏走。我們不再像過去那樣踩點旅遊,步伐匆匆,反而能慢下來享受旅行。

孩子的視覺很獨特,他們能指出一些你平時不會關注的東西,讓你大吃一驚。跟著孩子探索世界,似乎世界也變得很有趣了。

最重要的是,孩子的笑容,珍貴的親子記憶,一定能讓你忘卻所有的疲勞,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