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0部功夫片曾拿到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獎,李連杰主演的就有4部

2019-06-16     麥克瘋說電影

武俠片,功夫片和動作片是華語電影獻給世界觀眾的一份「禮物」,也是當年香港電影工業里極其重要的片種類型。為鼓勵從業者繼續拍出好的類型電影,表彰他們為此所做出的突出貢獻,因此從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開始特增設「最佳動作設計獎」(據說這還是大導演張徹給金像獎組委會給的納諫)。這個「動作設計」,既容納了功夫片和武俠片中的「武術指導」概念,還涵蓋了時裝動作片里的「動作指導」概念。總而言之,這個獎項無疑象徵了「行業頂尖」,特別在同類電影競爭激烈的八九十年代里,拿到它,便象徵著得到了該行業的最高褒獎。那從金像獎設立「最佳動作設計」至今,究竟有又哪幾部些功夫電影加冕過「最佳」光環呢?

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之《敗家仔》(1981)

獲獎者:洪家班

七八十年代,洪金寶將一代詠春名師梁贊的故事兩次搬上熒幕,一部是1978年的《贊先生與找錢華》,一部是1981年的《敗家仔》。前者講述的是中年時期的梁贊,後者則聚焦於他的青年時代,而對其形象塑造也延續了《三德和尚與舂米六》的「諧趣小子」路線。影片講述了自以為打遍天下無敵手殊不知是父親用錢幫他買通的梁贊被詠春高手梁二娣「教訓」後,痛定思痛的他決定拜其為師,後又得隱世高人黃華寶指點終成大器,最後擊敗了來自滿洲的武痴倪飛為師報仇的故事。本片雖是「梁贊電影」,但實際上林正英飾演的梁二娣在戲裡更為突出,該角色集溫潤儒雅,睿智威嚴於一身,舉手投足間隨處可見宗師氣度。

本片在武打設計上可謂精彩紛呈,絕無冷場。不論是元彪林正英的戲台較量,林正英陳勛奇的比武切磋,元彪刻苦練功以及最後和陳勛奇的大戰,均讓人過目難忘,這不僅歸功於洪家班的用心創造,為本片擔任詠春顧問的黎應就也同樣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值得一提的是,最後一場大戰完全是實實在在的打。此外,本片對詠春拳里的「詠春八手」及其訓練技巧和打擊要領都有較為全面的展示,經典台詞「管它什麼春,能打倒人的就是好功夫」,難保不是洪金寶看待電影的人生哲學!金像獎第一次頒發最佳動作設計獎,得主便是這部《敗家仔》,此後它更成為了人們一說到詠春片,便不能不提的一部名作。

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之《黃飛鴻之壯志凌雲》(1991)

獲獎者:劉家榮,袁祥仁,袁信義

在徐克版《黃飛鴻》問世之前,香港影壇公認的「黃飛鴻化身」是習粵劇出身的關德興,他曾因拍過上百部黃飛鴻系列片創造過吉尼斯紀錄。而當李連杰甫一登場,無疑讓觀眾對老版本瞬間忘得一乾二淨。李連杰版的黃飛鴻既不同於關德興版的威嚴古板,雖也是青年時期,卻又不同於成龍、劉家輝版的頑皮小子風格,他英俊瀟洒,氣度不凡之餘又不乏老成持重;眼界開闊,舉棋若定,又夾雜著幾分矛盾和迷茫。徐克將黃飛鴻的故事置於兩個世紀之交,並借人物之口說出了他對從前和現實的看法,使整個故事連通了古今。而此前一直處於事業低潮期的李連杰,也因出演該片後成功扭轉頹勢,開始成為家喻戶曉的動作巨星。

不過本片的武打風格,輿論界卻一直爭議不休:剛開始徐克請的是南派功夫片的代表人物,跟黃飛鴻有一定關聯的劉家榮來做武指,然而他與徐克兩人常常因「打南派還是打北派」發生爭執,最後自然是不歡而散,後來徐克又找到習北派武術出身的袁家三兄弟上陣,才讓所有動作場面得以完成。「黃飛鴻打出的招,竟沒有一點南派功夫的影子」,徐克的這種堅持自然讓很多洪拳子弟感到難堪,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這並不妨礙它成為一部功夫經典:其打鬥風格即有靈動飄逸的武俠風,又保留了傳統功夫片的酣暢淋漓。尤其最後的竹梯大戰一段,絕對可以載入史冊。在第11屆金像獎上,本片榮膺最佳動作設計,實至名歸。

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之《黃飛鴻2之男兒當自強》(1992)

獲獎者:袁和平

《黃飛鴻》首部曲的成功,給了徐克充足的底氣和信心推出續集《男兒當自強》。本片不僅在品質上打破了「續集不及第一部」的怪圈,氣勢反更加磅礴恢宏,而在票房成績方面也超過了第一集。在本片里,徐克繼續將故事和人物放在了中西文明碰撞以及守舊和變革交匯的大潮之中進行探討,並通過理性的視角去看待西方人在這場變革中起到的作用,同時也借「白蓮教」事件深入諷刺了當時國人愚昧落後的劣根性。本片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甄子丹飾演的大反派清廷鷹犬納蘭元述,他武藝高強,有勇有謀,但因為對朝廷愚忠,所以走到了黃飛鴻等人的對立面,終成死敵,最後他死在黃飛鴻手中,多少還是帶有些悲情色彩。

由於徐克在上一集中已經確立了自己想要的武打風格,於是這一次他讓袁和平完全放開手腳來做(動作設計)。因此本片的武打不僅勁道非凡,且想像力十足,前後風格也是高度統一。其中又以李連杰與甄子丹的壓軸巷戰最為人津津樂道,這場戲無疑是上一部「竹棍大戰」的延續,但袁和平又以此為基礎將創意放大,將沾水的布變成了威力大到能夠鑿穿石壁的堅硬布棍,教人瞠目結舌。此外他又將威亞儘可能用到最小,讓兩人在有限的空間裡盡情施展身體和動作美感。在其極具視覺藝術感染力的創造下,人們對該系列關於南北派武術的爭議也就此告一段落,而袁和平也助兩部《黃飛鴻》連續兩年蟬聯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獎。

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之《方世玉》(1993)

獲獎者:元奎,元德

由李連杰創辦的「正東電影」在影史長河中只能算是電光火石,但也不失為一顆閃耀的星,因為由其製作的幾部功夫片都已成為華語影壇不可磨滅的經典之作,其中一部就有93年的《方世玉》。本片是正東成立後所製作的首部電影,雖然它同樣走當時頗為流行的清裝功夫片路線,但和《黃飛鴻》系列相比已有了明顯的不同:第一,方世玉的形象不再像黃飛鴻一樣老成持重,變得更活潑頑皮;其二,影片劇本不僅請來了擅長編寫喜劇的劉鎮偉操刀,而蕭芳芳陳松勇等人的加盟,也為影片注入了更輕快的幽默風格。雖然戲裡的李連杰也擺出了黃飛鴻的招牌動作,但只是以此作為玩笑罷了,這也說明本片想要極力擺脫掉黃飛鴻的影子。

而本片的武打場面,則是元奎和元德這對師兄弟合力完成的結晶:從方世玉在運動會上施展的「草上飛輕功」,苗翠花和方世玉在比武招親上的「踩人頭功夫」,再到後來方世玉和九門提督初次交手時的長棍對打,以及最後兩人在法場的搶名冊大戰,可以說每一場打戲均處理得很有張力,令人賞心悅目。要知道,本片里的動作設計可是在第1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擊敗過《黃飛鴻之獅王爭霸》、《東方三俠》、《重案組》和《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的!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本片雖是元奎和李連杰首次合作,但兩者之間卻配合得十分默契,一個設計思路開闊敏捷,一個打得行雲流水,真不愧是功夫動作片里的「黃金組合」。

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之《醉拳2》(1994)

獲獎者:成家班、劉家良

1978年的《醉拳》是成龍真正揚威影壇之作,不過其續集卻時隔16年之後才推出,不過它並沒有讓久等多年的影迷們失望:雖然該片不再由袁和平執導,但成龍卻拉來了南派武術電影領域的佼佼者劉家良共同合作,最終造就了這樣一部既有傳統功夫又有驚險特技的新派功夫喜劇。本片的故事情節其實並沒有多複雜,它的看點幾乎全在武打場面上,第一場火車底的打鬥展現的是兵器用法,第二場「黃飛鴻斗賣魚燦」充分體現出了醉拳的防守能力,第三場是喝醉黃飛鴻的自創招數群戰小嘍囉,第四場酒樓大戰則有著橫掃千軍的威力,壓軸打鬥則詮釋了什麼是醉拳里的「無招勝有招」,每一場都打出了不同風格,不同味道。

由於劉家良屬於傳統派武術指導,而成龍想要的又是弱化招式套路的動作設計,重點凸出的是黃飛鴻飲酒後越打越狂的豪放氣勢,因此兩人在片場難免有些小摩擦。實際上在拍攝最後的鋼鐵廠決戰時,劉家良的導演和武指職位已被「架空」,而是由成龍帶著成家班的兄弟們完成的,所以在第14屆金像獎上,劉家良和成家班一同獲得最佳動作設計提名。用今天的話來說,當年眾片爭奪最佳動作設計的情況就是「神仙打架」:和《醉拳2》同場競爭的《東邪西毒》,《中南海保鏢》,《精武英雄》和《洪熙官》,哪一部不是動作設計的典範之作?不過《醉拳2》是為武師公會籌款而拍,占盡天時地利人和,最後拿獎不足為奇。

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之《功夫》(2004)

獲獎者:袁和平

功夫一詞因李小龍被寫進了各國詞典,後來又有無數電影人為了弘揚「功夫文化」前赴後繼嘔心瀝血,終造就了它的輝煌時代。但在影史上,從沒有一部電影直接命名為《功夫》,但周星馳就這麼做了。也許影片並不能代表「功夫」的全部,但算得上是周星馳寫給功夫片的一封情書,從粵語殘片《如來神掌》,《六指琴魔》,再到《龍爭虎鬥》、《馬永貞》、《少林五祖》等等,包括港漫《龍虎門》,本片都一併進行了惡搞和致敬。影片講述了周星馳飾演的斧頭幫小混混為拯救「神鵰俠侶」夫婦,得罪了火雲邪神並被其弄得筋脈盡斷,結果陰差陽錯中任督二脈被打通,最終成為了將如來神掌運用的出神入化的絕世高手的故事。

主人公先是受盡磨難,後來脫殼重生大仇得報的劇情模式是香港功夫電影的「典型套路」,這一精髓和靈魂在《功夫》里也得以繼續傳承。不過因為這是周星馳作品,自然並非是傳統功夫片,所以我們在影片中所看見的除了大量無厘頭元素之外,還有很多幻想和童話色彩,而功夫場面的打造也進行了適當的誇張化和漫畫化處理。本片剛開始請來的武指原本是洪金寶,但後來出於種種原因離開劇組,後來改為袁和平上馬。彼時的他剛剛在好萊塢拍完《黑客帝國》,對周星馳想要的「特效功夫」駕輕就熟,在兩人聯手合作下一出動作視覺奇觀便因此誕生。在次年金像獎上本片大出風頭,拿下最佳動作設計獎是順理成章之事。

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之《霍元甲》(2006)

獲獎者:袁和平

描寫霍元甲的影視劇曾數次重拍,而06年由李連杰主演的同名電影應該算是其中角度上饒有新意的一部,它對該人物性格和形象的塑造跳出了「俠者必須完美」這個框框,展現出了他個性「黑暗」的一面,尤其前半段,青年時期霍元甲的行事風格完全可以用暴戾來形容,不過這也是為他後來經過心靈洗滌後性格轉變所埋下的伏筆。但這種將霍元甲還為人的改編與舊版相比無疑屬於離經叛道,因為劇中對於霍元甲的指向性其實並不明確,他也可以是黃飛鴻或者是蘇乞兒。因此,與其說這是一部描寫霍元甲生平的電影,不如說是李連杰借該片在講述自己對人生和功夫的感悟。事實上他不止一次表示過本片就是他的一部借物抒懷之作。

所以李連杰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揣摩霍元甲這個人物,並在思想情感上和他之間形成某種連接:習武之人應該都有一個相似的經歷,那就是從接觸功夫認識功夫到最後完全了解了功夫背後的奧義,就像人到中年的霍元甲最後領悟到了將武字拆開,便是「止干戈」,相信這也是李連杰的見解。為本片擔任武指工作的仍是李連杰的老搭檔袁和平,他貼合著霍元甲一前一後的不同心性設計出了兩種風格涇渭分明的打鬥方式,一種顯得凌厲無比氣勢兇狠,到後來則變成了收放自如剛柔並濟,象徵著霍元甲武學境界和思想境界的提升過程。這種將打鬥變成輔助講述故事和表達主題的高明手段,也助袁和平再次斬獲了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獎。

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之《葉問》(2008)

獲獎者:洪金寶、梁小熊

2008年,黃百鳴、葉偉信和甄子丹這支「鐵三角「將近代詠春名師葉問的故事改編成電影,這預示著華語影壇從此又多了一個類似《黃飛鴻》這樣的人物傳記類功夫電影系列。本片作為整個系列的開篇之作,要如何樹立起葉問給觀眾深刻的第一印象自然是頭等大事,所以影片文戲比武戲多,但正因如此,葉問的影視形象卻顯得非常豐滿:和黃飛鴻、霍元甲等傳統英雄不同的是,葉問雖然武藝超絕,但他為人低調謙卑,大部分時候不會主動替人出頭打抱不平,只想關起門來過著猶如閒雲野鶴的平靜日子,只是在關鍵時刻,才表現出他的勇氣責任和擔當,這樣一個帶著幾分平民化色彩的民族英雄形象,無疑更加真實。

由於葉問生活的年代距今過去並未太久,因此在武打動作方面,洪金寶和梁小熊不僅儘量結合著葉問的性格特質進行設計,同時也考慮到了時代背景等等,所以不追求什麼誇張,也不講求什麼大開大合,而是重點凸出詠春拳進攻時的快速和有效性,在攻防轉換中其步伐的靈活性,以及葉問將「打木樁「多年的經驗運用於實戰中那種靈活多變的動作使用,這一點在影片最後葉問和三浦的大戰中也進行了特別的強調。本片在第28屆金像獎上斬獲最佳動作設計(同時也是最佳電影),不僅僅因為它以詠春拳作為主題,畢竟葉問對於港人來說有份特別的情懷,再加上他又是功夫巨星李小龍的授業恩師,可謂是綜合因素決定。

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之《葉問2之宗師傳奇》(2010)

獲獎者:洪金寶

《葉問》第一部在收穫了良好的口碑之後,原班人馬又打造出續集《宗師傳奇》完全是意料中事。其故事緊密承接上集,講述了葉問因在比武中打死了三浦軍官,被迫從佛山逃往香港之後一段時間內所發生的事。本片除了延續上一部的愛國和民族主義情懷(上一集是葉問大戰日本軍官,這一集是葉問挑戰英國拳手,為國人爭光)以外,還加入了葉問為了生計開館授徒,以及在開館過程中與當地的武館產生的一系列恩怨等等情節,總體而言,其內容要比第一部要更為豐富。但其「模式化」和「套路化」的情節設定,還是被不少觀眾所詬病,但無可否認的是本片的武打場面仍不乏可圈可點之處,也再次斬獲了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獎。

在本集中洪金寶獨自擔起了動作設計的大梁,他最擅長的就是根據不同場景設計出不同的武打風格:開場黃曉明飾演的黃梁與葉問的講手切磋,鏡頭以近距離捕捉下了更多的實戰細節,顯得凌厲無比;而眾人在魚欄中的群戰則以手提搖鏡和加格手法進行呈現,打造出了極其「爆裂」的效果。而到了葉問與四門師傅比武切磋一段,則讓人想起了九十年代那些極富浪漫色彩的武俠功夫片:特別是洪金寶和甄子丹在斷了一腳的圓桌上打鬥,兩人通過極強的身體控制力維持平衡一幕仍能讓人嘆為觀止。而影片最後的擂台戰則是拳拳重擊,招招致命,很難想像這些構思都出自洪金寶一個人。

金像獎最佳設計之《一代宗師》(2013)

獲獎者:袁和平

不少人都以為王家衛執導的《一代宗師》是《葉問》電影熱潮下的跟風產物,其實不然。早在2001年他便買下了葉問故事的改編權,並註冊了該片的劇本,只不過王家衛向來是「慢工出細活」,所以本片從籌備開機再到上映總共耗時十幾年。而在此期間,王家衛遍訪各地民間功夫宗師和武林門派,精心搜集資料也花費了不少功夫,最終也使本片保持了自己的獨立性和深度:作為一個「影像詩人」,王家衛電影很少會有戲劇性的敘事方式,功夫片亦然。所以它所要表述思想的不僅僅只停留於葉問和「詠春」,而是藉此一窺葉問那個時代的武林全貌以及武林人士們的心態,以及領悟「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的生命哲學。

為了拍好本片,飾演葉問的梁朝偉,飾演宮二的章子怡和飾演一線天的張震在開拍前各自苦練詠春、八卦掌和八極拳(其中張震還拿到了八極拳比賽的套路組冠軍),這無疑讓角色們的打鬥水準有了基本保證,而武指袁和平的加盟,更是為全片的武打賦予了一種詩意的美感:在傳統的功夫片里,袁和平的動作設計強調的是人物的擊打效果,而在王家衛的武俠世界裡,功夫只是暗藏於內涵表達下的展示,所以十分內斂。尤其葉問以一敵眾和和宮二馬三之間的對打時,人物腳步挪動,以及肢體在空中劃出漂亮弧度的特寫鏡頭非常多,這更能使觀眾看清其中章法,領略功夫奧義。因此它拿下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真是「捨我其誰」。

如果喜歡本文或有不同意見,請在評論區下方給筆者留言。敬請期待下期《金像獎歷屆最佳動作設計·動作電影篇》的盤點回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eG-BmwBmyVoG_1ZnWv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