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通常會有這4大症狀

2019-07-12     國民養生館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侵犯關節的疾病,會導致關節局部疼痛、腫脹和僵硬。

如果一側膝部或手部,罹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通常另一側的膝部和手部也會罹患。

這種疾病通常可以同時侵犯多個關節,也可以侵犯身體的任何關節,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人通常會有四大典型症狀:

紅、腫、熱、痛,同時可能感到身體不適、發燒和疲勞倦怠感。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免疫調控異常的疾病,若有對稱性、多發性、大小關節都疼痛的現象,關節處出現紅、腫、熱、痛,清晨起床時特別感覺全身僵硬,同時這種症狀持續好幾周都無法緩解時,就應該提高警覺。

中醫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屬「痹證」範圍,病因依中醫典籍《黃帝內經.素問.痹論》所言:「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

三者合邪則為風濕熱痹。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與本身體質、氣候條件、生活作息有密切的關係,不論是外因風、寒、濕、熱之邪,或久居潮濕之地,或貪涼露宿,睡臥當風,或暴雨澆淋,嚴寒內侵;

或因內因正氣虧虛,衛外不固,或勞欲過度,精氣虧損,或年老體弱,肝腎不足,肢體筋脈失養,或病後、產後氣血不足,皮膚腠理空虛,都可能引起痹症。

風邪引起的「行痹」,特點是關節遊走疼痛,治法為祛風通絡、散寒除濕;

寒邪引起的「痛痹」,特點是疼痛固定、劇烈,治法為溫經散寒、祛風除濕;

濕邪引起的「著痹」,特點是肌膚麻木,肢體關節重著,治法為除濕通絡、祛風散寒。

風寒濕三邪合併引起的「風濕熱痹」,特點是關節灼熱紅腫、發熱、脈數,治法為清熱通絡、祛風除濕。

一旦痹證日久,常出現痰瘀阻絡,氣血虧虛,肝腎不足等病變,治療時則應扶正祛邪,標本兼顧。中醫副作用小,可以有效改善體質、擺脫疼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dp6O2wB8g2yegNDzrM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