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辦農民之所需 桃江縣社用5年的時間做到了

2019-07-25     中華合作時報

提起桃江縣供銷合作社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

在今年6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表彰大會上,該社被授予「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榮譽稱號。

(桃江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被授予「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榮譽稱號)

﹁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

作為全國供銷系統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桃江縣供銷社務實為農促改革,以建立新型農村惠農綜合服務體系為目標,經過近5年的努力,建立了一個布局合理、功能齊全、機制靈活、產權清晰的新型供銷合作社基層組織體系,供銷社改革「桃江模式」在全國推廣。

想農民之所想,帶動特色產業發展

供銷姓農,為農服務是供銷社的根本,即便改革,根本不變。

「楠竹之鄉」「茶葉之鄉」「建材之鄉」「有色金屬之鄉」,全國綠色能源縣、產糧大縣和生豬調出大縣,修山面、桃花江擂茶香飄天下,「桃江竹涼蓆」「桃江綠茶」「桃江竹筍」是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桃江縣物產豐富,不缺資源。但長期以來的分散經營、粗放發展,制約了產業發展。

如何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桃江縣供銷社認為,用好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農服務的舉措就能在最短時間內落到實處。為此,供銷社主動適應現代農業規模化、專業化、社會化發展趨勢,全面強化供銷社對農民合作社的服務帶動能力。

2010年以來,供銷社先後扶持了世林竹筍、道關山、白鶴山和馬跡塘等多個竹筍專業合作社,建立了「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銷對接模式。通過農開項目和財政資金的支持,在全縣打造了3處高標準竹筍示範基地,帶領全縣3800多農戶組建了25個竹筍專業合作社,大範圍開展竹筍標準化、規模化生產,目前已發展筍竹兩用林2萬多畝。同時,定期舉辦技術培訓班,受益人數達7200人次。

2017年,供銷社領辦的竹筍合作社在「竹筍節」實現竹筍交易金額達2億多元。同年底,供銷社組織楚湘竹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牽頭設立了冬筍收購點,引進福建、上海、江蘇和浙江等多名竹筍經銷商入駐桃江,形成了初具規模的冬筍交易市場,外售冬筍200萬公斤以上,為農民增收2000多萬元。2018年,依託新引進的驚石農業和竹緣林科等筍竹加工企業,供銷社指導全縣竹筍專業合作社帶動筍農開挖春筍,當年春筍收購量達2500萬公斤,同比增長20%以上。目前,竹筍已成為桃江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竹林收益由以往每畝不足200元的低效採伐,達到如今筍竹兩旺、畝產過千元。

此外,桃江縣供銷社還扶持了一批水果、蔬菜、茶園等特色農產業,4年多來,共領辦、創辦、扶辦發展專業合作社81家。

急農民之所急,拓展為農服務領域

地是農民生活的根本。但隨著大批農民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不斷減少,土地誰來種、怎麼種成了一大難題。對此,桃江縣供銷社依託縣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機化服務專業合作社,按照「託管自願、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積極推進以土地託管,及耕、種、管、收、售為主要內容的服務。大栗港鎮惠農服務中心是適應供銷改革而建立的新型服務組織。中心提供土地託管服務,目前託管土地3.8萬畝。該鎮德茂園村村民夏曉明,因無暇務農,今年初將自家的6畝地以每畝200元的價格流轉給了中心。「不種地,不荒田,還有收入。」夏曉明直言好。

「386199」(代指婦女、小孩和老人)留守情況是農村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的突出特徵,這也使得農村的這一服務需求更加迫切。改革中,桃江縣供銷社充分發揮經營網絡和服務平台優勢,打造了「供銷e家」「益村平台」「勞動保障就業」「電子商務」等一批集農資供應、農產品信息查詢和銷售、證件在線辦理、網際網路金融、土地流轉等於一體的「村級(社區)綜合服務站」。目前,這些平台已建成並投入使用,有效解決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資金短缺是困擾合作社和農民的最大現實問題,對此,桃江縣供銷社積極探索「銀行+專業合作社+農民」等農村合作金融模式,在全縣率先啟動「財銀保」「糧食貸」試點,財政投入800萬元建立貸款風險補償基金,有針對性地開發土地、林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等金融產品。高橋鎮小山灣村惠農服務社負責人黎燕軍,為發展稻蝦共養,並新上二條糧食烘乾線,而缺乏資金,桃江供銷社幫他向財政和銀行貸款200萬元。三堂街鎮供銷社負責人楊朝榮,也在縣供銷社的幫助下,貸款了200萬元,於今年上了四條工廠化自動育秧生產線。此外,金谷水稻合作社、翼虎農機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谷豐農機統防統治專業合作社等也都受益於此。截止目前,累計發放抵押貸款1500多筆、4.32億元。

辦農民之所需,建設農村流通新體系

長期以來,農產品「花開深山無人知」,即使價低也難賣出去。桃江縣供銷社按照「扶持、規範、提升」的總體思路,將「新網工程」與電子商務進農村、「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緊密結合,有效帶動了農村商品下行與產品上行。

首先,供銷社利用自身「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通過網點改造、資產重組、社會加盟等方式,積極改造升級現有農資、農產品、再生資源、日用品消費等站點,農村市場占有率明顯提升。如,縣供銷社工業品公司建了消費品配送中心和3個集中配送站點,吸納加盟店263個。2018年,日用消費品銷售額占全縣銷售總額的比重達40%以上。縣供銷社再生資源公司鋪設網點86個,2018年經營再生資源總額1.2億元,占全縣總量的85%,處於全省同類行業領先地位。

其次,供銷社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創立了「智慧桃江」平台,註冊了「三個毛竹」集體性商標,實現上線商品2229種。組建了縣供銷電子商務公司和供銷萬聯、供銷物流兩家子公司,發展農村網點191個。同時,積極探索與外省區縣(市)合作設立桃江農產品展示櫃,推出本縣農產品,引進外省農產品。目前,已與青海、天津寧河、湖北英山等地建立了合作關係。

再次,注重加快物流體系建設。引導供銷社大型超市、物流企業向農村延伸,推進農超、農餐、農店、農批對接,已建成縣級配送中心1家、鄉鎮商農貿批發市場3個、農產品經營網點315個,逐步形成了「小網點、大網絡」的現代物流體系。

內容來源/益陽在線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本期編輯/楊舒婷

監製/張帆 陸璐

合作電話:010-63702668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2019年征訂開始啦!

歡迎訂閱《中華合作時報》,

供銷合作社自己的媒體,

不一樣的深度、不一樣的態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_pmKmwBmyVoG_1Z2l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