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城市裡的父母們都在拼盡全力為孩子尋求更好的教育資源和條件時,殊不知,大山裡有些女孩完成9年義務教育就得回家務農、結婚生子,對山里人,尤其是山里女孩來說,想繼續讀高中,太難了。然而,最近一部張桂梅老師的紀錄片卻讓我們看見這位老師用盡畢生力氣就為了給山里女孩提供能上大學的機會,她用了12年時間,改變了1800名大山女孩的命運。
張桂梅老師是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創辦者兼校長,華坪女中從創立以來,本科上線率十年穩居麗江市第一,升學率十年達100%,曾經讀完初中就得告別學校的山裡女孩們,因為遇見了她,人生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祖籍在東北遼寧的張桂梅在17歲那年便來到雲南支邊,後來和丈夫一起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鎮第一中學教書。本來,教書生涯也算順風順水,張桂梅本以為生活會一直這樣過下去。豈料,1996年,胃癌奪走了張桂梅丈夫的生命。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張桂梅都沉浸在丈夫去世的悲痛中,走不出去。由於不想繼續睹物思人,她申請調到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教書。
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來了華坪縣一年後,張桂梅生病了,她體內長了一個5斤重的子宮肌瘤。在這個偏僻的小縣城,張桂梅孤身一人,想著自己命不久矣,她絕望了。
山里人都重情重義,尤其敬重老師。知道張老師生了重病,很多人來看望她,並給張桂梅打氣,說山里人雖然窮,但是再窮也要救活張老師。就這樣,在鄉親們的捐款捐物和幫助下,張桂梅從病魔手裡緩回了勁兒。想著這些曾經傾盡一切來幫助自己的鄉親,張桂梅想為他們做點什麼。
在華坪縣,她發現這裡的教育和大理相比落後很多,尤其是女孩的教育。一個班裡,女孩人數很少,而且經常有女孩今天來上課,明天突然就不來了。
好好的一個女學生怎麼就"消失"了呢?抱著這樣的疑惑張桂梅來到"消失"女孩家裡家訪,讓她詫異不已的是才十幾歲的女孩就被家裡安排嫁人了。
張桂梅立刻找到村幹部和孩子父母,她提出孩子由她帶走,由她來負擔孩子繼續讀書的費用。就這樣,張桂梅將自己的積蓄和工資全部用在了這些差點輟學的女孩身上。
2001年,華坪縣在愛心人士捐助下成立了兒童之家福利院,張桂梅兼任福利院院長,在這裡,她發現很多女嬰被遺棄,張桂梅就成了這些女嬰的媽媽。她深刻地體會到,在大山里女孩受到了太多不公平對待,她們想靠讀書改變命運都沒有條件,於是,在這裡建一個女子高中的想法就萌生了。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話一點沒錯。要想建一所高中,談何容易,更何況是女子高中,要知道,在大山里,很多人的觀念還很陳舊,認為女孩子早晚是要嫁人的,她們會認字就不錯了,根本不需要讀高中考大學。正是因為這種陳舊的觀念作祟,張桂梅更堅定了要辦女子高中的決心,她知道,讓一個女孩受高等教育,可以改變三代人的觀念和生活,意義太重大了。
打定主意後,每年寒暑假張桂梅就四處奔走籌備建校費用,2002年到2007年整整6年的時間,她才籌集了1萬元。
2007年,張桂梅受邀去北京參加黨代會,縣裡給了她7000元買衣服,然而張桂梅領了錢一轉身就給學生們買了電腦,自己則穿著有洞的破舊褲子去了北京。由於破褲子太引人注目,新華每日電訊的記者來採訪了她,面對鏡頭張桂梅談起了自己要建女子高中的夢想。
因此,2008年8月,張桂梅夢寐以求的女子高中掛牌成立了,9月就迎來了第一批女學生們。學校建成了,教師工資和運營都由國家來負擔,而且學生來這裡讀書都免費,這真是一個大好消息。
可是,很快,張桂梅就發現了新的挑戰。來這裡讀書的女孩們基礎太差了,要想用三年時間就讓她們考上好大學,似乎像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張桂梅召集了全體教師大會,她跟老師定目標,鄉親們把孩子送來了,咱們不能對不起他們的信任,來這裡讀書的孩子必須都上二本。老師們深知孩子基礎差,也知道都上二本是個大挑戰,17個老師中有9個覺得張桂梅是天方夜譚,選擇了辭職走人。
有6名學生也因為聽不懂回家了,張桂梅挨家挨戶去家訪,動之以理曉之以情地勸說,最後撈回來2個。面對留下來的98個孩子,張桂梅告訴自己三年時間送她們讀大學,全部至少都要上二本。
此後的每一天清晨,學生們每天早上5點就要起床,迅速吃早餐,然後迅速趕往教室開始一天的學習,學生們努力地學,老師拿命來拼。
看著學生學得苦,老師教得苦,張桂梅也心疼,但是她別無選擇。
2011年,華坪女子高中迎來了成立以來的第一屆高考,本科上線69人,綜合上線率為100%。之後的九年,學校綜合上線率無一例外都是100%,一本上線率升到40.67%,排名全市第一。
看著這些孩子們去了全國各地的大學,張桂梅終於鬆了一口氣。可是,這些年,張桂梅的身體狀況越發嚴峻,就在去年年底63歲的張桂梅收到了醫院給她的體檢報告,報告中羅列出了她患的17種疾病:骨瘤、血管瘤、肺氣腫、小腦萎縮……
這麼多年過去了,她經歷了太多的艱辛,真正是用自己的命來幫這些大山裡的女孩子們拼來了一個美好的未來。
最美網紅女教師,舍張桂梅其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