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都會有這樣一群3歲左右的小朋友要離開熟悉的家和照顧他的家人,開始走進幼兒園這個大集體,開始人生意義上第一個集體生活。這個時候,除非父母提前為孩子做好準備,否則,大多數孩子都出現不適應的情況。
對此,很多早教專家和幼兒園園長早早就呼籲父母:
為了孩子更少焦慮,更早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有些能力你,最好是提前一年,在孩子兩歲多的時候,就教給孩子;有些習慣,也是越早幫他養成越好。
1、教給孩子這幾句話,鼓勵孩子勇於自我表達
幼兒園老師說,那些能很快適應幼兒園的孩子,除了有不錯的自理能力外,自我表達能力也很強。
有時候,孩子的自我表達能力甚至更重要,因為一個班有幾十個孩子,老師很難及時發現和處理每件事情。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及時說出自己的感受和要求的孩子,一般都能很快得到老師的幫助。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會哭的孩子有奶喝。
在自己做不到的情況下,能夠勇敢地請求別人的幫助,也有助於問題更好地解決。從某種層面上講,這也是在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項能力,是需要訓練和培養的,在孩子學說話,與父母溝通的過程中,父母就需要有意識地鍛鍊孩子的這項能力。建議父母不妨通過一些角色扮演的小遊戲或繪本閱讀的方式和孩子演練,自然孩子到了幼兒園也就能輕鬆表達自己了。
2、鍛鍊孩子獨立吃飯
許多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不能獨立吃飯,都是由家長喂飯的。
最好的方式是,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從幾個月開始,孩子能自己抓握勺子,父母就需要為孩子準備餐具,讓他能自己坐在小餐桌前,專心吃飯了,有意識地鍛鍊孩子自己吃飯的能力,減少大人喂飯。
從孩子2歲開始,大人就要完全杜絕喂飯追飯的行為,讓孩學會自理,便於孩子在幼兒園能夠自主的進餐。這也極大提高孩子的自信心,還能幫孩子改掉挑食偏食的毛病。
3、讓孩子自己學會大小便
許多新入園的孩子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擾:面對新的環境,孩子自己不會上廁所,又不敢跟老師說,經常會發生尿褲子的事情。
因此,我們要有意識的訓練孩子上廁所的能力,鼓勵孩子放鬆,不要緊張,有困難時一定要求助老師,這樣可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孩子入園之後上廁所的尷尬。
4、幫助孩子建立起午休的習慣
幼兒園更多注重的,不是教給孩子認多少字,會數多少數,更多是培養和鍛鍊孩子的能力,孩子的一天活動,從早上到校跟老師問好,到玩玩具的排隊,飯前的洗手,中午的睡覺等,在這些日常活動中,孩子的能力在一點點養成和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活動都是集體活動,孩子需要全身心地跟隨和配合,要不然就會頻繁出錯,或導致孩子參與度低。
比如,那些在家中從來不午睡的孩子,在別的孩子午睡時,他一方面會很無聊,另一方面也會干擾大家,同時下午精力也會不濟。
建議,最好在孩子兩歲時就孩子養成規律作息,比如,早睡早起,中午養成午休的習慣,既能保證孩子下午活動效率高,又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需要。
5、鍛鍊孩子自己拿水杯喝水
有的孩子性格內向,剛到幼兒園那幾天,口渴了也不好意思跟老師說,但是,喝水少了免疫力會下降,容易生病。
因此,家長要告訴孩子,應該自己學會主動向老師尋求幫助,做個勇敢的孩子。
6、有意識跟孩子談起幼兒園的生活
幾乎每個孩子在入園之後,都會因為對新環境十分不適應,而產生分離焦慮。
因此,家長平時要多跟孩子講一些關於幼兒園的事情,讓孩子對幼兒園有更多的了解,等到了入園的時候,也不會十分抗拒。
互動話題:孩子入園,你最擔心ta哪一點?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