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逼孩子獨立,揠苗助長式的「偽獨立」,養不出真正的獨立娃

2019-11-12     奶嘴媽媽育嬰師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10月13日,鄭州發生一起孩子走丟的新聞事件。具體情況是這樣的:

一個媽媽為了鍛鍊自家孩子的獨立能力,特意不接孩子回家,讓孩子獨立一人做公交車回家。結果,這個孩子坐反了公交車的方向,最後還是公交車司機打電話給媽媽,媽媽才來接孩子回家。

這位媽媽一看到自家孩子,竟然沒有去安慰孩子,相反,她責怪了孩子一頓,她認為孩子還不夠獨立,連回個家都能出現差錯。

這個新聞聽起來很搞笑,但是卻也反映出了當下父母的一種心理,父母希望孩子能夠早早地就實現獨立,能夠自力更生、不需要父母的幫助就能夠照顧好自己,並且還要取得一番成績。

很多父母認為,一個優秀的人必定是一個獨立的人。所以,父母早早地想培養孩子的獨立並沒有多大的過錯,甚至這件事是可以被贊同的。

雖然說想要孩子變得獨立是好事,但是不顧自然發展規律、過分追求獨立這一件事情,則會對孩子產生很多害處,這無疑是"揠苗助長",培養出來的孩子也只能是"偽獨立"的孩子。

"偽獨立"本質:不遵循自然發展規律

不溺愛孩子、想鍛鍊孩子,讓孩子變得獨立和有擔當,這是一件好處。然而,很多父母在培養孩子獨立的路上總是會犯一些錯誤,懷有不正確的想法,那麼孩子就不可能真正地形成獨立。

以下是三個父母在培養孩子獨立的過程中常見的三個誤區:

  • 將獨立建立在比較的基礎

表面上,一些父母是在培養孩子的獨立,實際上,這些父母也只是將孩子當成一個比較的工具罷了。當下流行一種"比比誰家孩子更加獨立"的趨勢,父母在比較的過程,很容易忘記當初究竟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格。

比如說,父母會比較誰家的孩子更加懂事,自己能夠做的事情更多,仿佛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越多,孩子就愈加懂事、就愈加獨立。更有的父母早早地把孩子送出國留學,或者是剋扣孩子的生活費用等等方式。

在比較的基礎上鍛鍊孩子的獨立,孩子最終也只能得到"偽獨立"。

  • 在鍛鍊之前沒有教孩子方法

這一類型的父母是真的想好好地培養孩子獨立,但是這一類父母還有一個特點,便是過於著急、焦慮。他們催促孩子去做各種事情,卻沒有在孩子做之前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去做。

這樣,獨立教育的效果就幾乎沒有了。

就拿上面孩子獨立做公交車的例子來說,那位媽媽應該在做公公交車之前先告訴孩子如何去做公交車,等到孩子能夠完全背出方法之後,媽媽才能放心讓孩子去坐公交車。

畢竟,這涉及到孩子的人生安全問題,父母應該謹慎一些才對。

  • 不遵循自然發展規律

簡單來說,就是揠苗助長的教育方式。這一類型的父母包括提前教了孩子如何去做,和沒有提前教孩子如何去做。但是,這一類父母同樣也陷入了一個誤區,那就是父母沒有遵循自然發展規律,讓孩子去做許多超出孩子能力範圍的事情。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父母早早地讓孩子完完全全地做事情,然後父母在孩子的身旁沒有提供一絲幫助和關愛。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就顯得機械了,沒有情感。

"偽獨立"的危害:阻礙孩子的成長

中科院侯瑞鶴博士曾說過:  

"真正的獨立不是訓練得到的,而是孩子在得到敏感、有愛的照顧,獲得對這個世界基本的信任感,感到被愛的基礎上,自然產生的內在需求。"

如果父母沒有遵循自然規律去培養孩子獨立,那麼最終孩子不僅不能學會真正的獨立,還會陷入更加糟糕的境地中。

具體來說,"偽獨立"會給孩子帶來以下三方面的危害:

  • 過早獨立,易造成不安和自卑

根據"過度補償"原理,小時候人們越是缺少什麼,長大之後人們越去追求

什麼。孩子在小的時候過早獨立,當孩子還在父母的懷抱中時,孩子去不得已被父母推開,被迫過早走向獨立。

在獨立的過程中,孩子是缺乏父母的關愛和安全感的。在缺愛的情況下,孩子很容易感覺到不安和自卑。而且,這份不安和自卑是會一直陪伴著孩子的。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優秀獨立的人也會出現過分自卑和不安的情況。

  • 親子冷淡疏離,樹立親子之間的高牆

一些父母看到孩子對自己不滿時,通常會這樣解釋:"我這是為了孩子好,我寧願犧牲孩子的快樂,也要逼著孩子多學點東西,早早地獨立些。就算未來孩子怨恨我也沒有關係。"

父母說是這麼說,他們以為孩子長大之後就會懂得父母的苦心。事實上,孩子長大之後也能夠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但是,多數人還是會認為,父母完全沒有必要用這樣極端的方式來對待自己。

這樣造成的結果便是,孩子確實變得獨立了,變得優秀了,也能夠理解父母,但是孩子還是和父母親不起來。有些孩子則是在成年之後走向另外一個極端,變得極度放叛逆,甚至出現和父母作對的現象。

  • 任務式童年,孩子不能得到真正的鍛鍊

在孩子年紀小的時候,孩子不能真正理解父母要求自己做的事情,因為本質上,孩子還只是一個孩子,認知還沒有完全形成。孩子不感覺到不解、感覺到委屈。

迫於父母的嚴威,孩子還是會去做父母要求完成的任務。但是由於不太理解父母讓自己做的事情,再加上孩子缺少父母的關愛以及玩樂時間。孩子就會比較嚮往生活的狀態,對待任務可能會變得敷衍。

用這樣敷衍的態度,孩子很難得到真正的鍛鍊。

反對"偽獨立",用愛培養孩子獨立

如何教會孩子真正的獨立呢?這裡有幾點建議:

  • 遵循自然發展規律追求穩中求進

首先,父母要放寬心態,不能太過於急躁和焦慮。以這樣的狀態,在面對孩子的時候,父母才會變得明智一些。要想做到這一點,父母必須遵循客觀的發展規律。

在合適的年紀,教會孩子一些技巧,讓孩子慢慢地變得獨立。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父母應該是一個逐漸放手的過程,而不是一開始就完全放手了。

比如說,在孩子剛上幼兒園時,孩子應該學會自己穿衣、自己洗手、自己疊被子等等;孩子上小學之後,應該學會自己獨立完成作業,獨立檢查,而不是要父母逼著孩子去做;上了初中之後,孩子應該開始學會做飯等等。

堅持做好這些簡單的小事,孩子才會變成一個不平凡的人。

  • 灌輸足夠的關愛,成為孩子堅實的後盾

著名教育專家尹建莉說過:"孩子首先要獲得溫飽、安全感,愛和親情等這些自然要求,然後才能發展出更高一級的自律,合作,利他等意識和能力。"

大文學家魯迅也說:"教育必須根植於愛。"

父母不能僅僅是簡單地告訴孩子:"我都是為了你好,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

你。"孩子會反感這樣的說辭。父母要解釋做每一件事情的原因,並且告訴孩子如何去做。

並且,父母還要陪伴在孩子的身邊,成為孩子堅實的後盾。這樣,孩子在獨立的過程中,就不會過分緊張和不安。

  • 培養孩子的精神獨立,開拓孩子的眼界

獨立更重要的還是孩子精神上的獨立,只有精神上獨立了,孩子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獨立。

若是想培養孩子精神上的獨立,父母可以讓孩子多看一些書,多給孩子一些發言和獨立做選擇和思考的機會,又或者帶孩子多去見識見識世面。讓孩子形成獨立的思想,形成獨立的思維。

想要孩子學會獨立,父母絕對不能過分焦慮,不然孩子也只是偽獨立。關鍵還是要遵循自然的成長規律,給孩子灌輸足夠的愛與耐心,孩子才能夠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獨立。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Lyid24BMH2_cNUg_RY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