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版《2018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震撼發布!十年磨礪,不忘初心

2019-11-11   壹生

由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邀請國內著名同行專家擔任評審的復旦版《2018年度中國醫院綜合排行榜》和復旦版《2018年度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11月10日在上海市發布,全國共有100家醫院進入「復旦版排行榜」,40個專科(前10名)榜上有名;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連續十年蟬聯排行榜前三甲。

十年磨一劍,這是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作為獨立第三方開展的公益性項目,也是連續第十年發布。

據悉,為了保證榜單的準確性、公正性,十年中,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持續擴增參評專家,除了繼續邀請中華醫學會各專業委員會的委員外,還將中國醫師協會(包括各臨床專科的全國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以及中青年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各分會常委等)納入專家庫。本年度向專家庫里的4879名專家發出邀評挂號函,最終收到回執3258份,有效回復率高達66.78%。今年專家庫人數較去年的4630名又增加了249名。上述三個重要數據均創十年來的歷史新高,尤其是有效回復率突破2014年度64.33%的高點,更遠高於已有30年歷史、「排行榜常態化」的美國最佳醫院評選33.5%的專家有效回復率。

十年風雨,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砥礪前行,引用率與影響力不斷攀升。從最初遭受質疑,到業內欣然接受,再到如今讓人翹首以盼,無論哪個階段,都與堅持同行專家投票、「用榜單撬動全國醫院學科建設」的初心不變有關。

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恆變有道

穩定有序是復旦版排行榜的一貫追求,也是以後堅持的原則。

就排行榜評議標準來說,不變和穩定正是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秉持的宗旨,如每年發放給專家的同行評議問卷不變、資料收集方法不變、統計分析方法不變、整個設計的思路不變;以學科建設、臨床水平為魂的宗旨不會變。

十年來,本著成熟一個上榜一個的原則,評審專科穩步增長。2010年首個復旦版榜單納入27個專科,到2017年已增至40個專科。本年度專科未增加。

這期間,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經歷了「兩個未變」和「四個改變」。「兩個未變」體現在促進醫院學科建設的初心未變和核心評選規則未變;「四個改變」表現在擴大參評專家的數量和範圍、新增區域醫院排行榜、擴增評選專科類別、完善評選指標。

2017年主辦方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的一項調研顯示,七年來,全國各醫院的最佳專科聲譽排名相對穩定,據統計,65%~68%的專科聲譽排名不會有「1位數」的變動;20%~25%的僅有「1位數」的變動;5%~8%的有「2位數」的變動,「3位數」變動的只在2%以下。數據證實,復旦版排行榜是穩定的。

專科聲譽排名相對穩定並不意味著 「一成不變」

雖然80%的專科聲譽權重貢獻,使專科排名相對穩定,但因每家醫院每年的科研成果、學術論文、獲獎項目等不同,導致20%的科研產出計分不同,使復旦版最佳醫院排行榜每年的最終排名出現「微妙變化」,這也成為人們每年為此「期待」的魅力所在;正是這些微妙變化和成果多寡的「敏感性」,導致全國各大醫院間形成了一種良性競爭格局,醫院的科研產出已呈現不進則退,少進也退的「格局」,也就是說,只有「多進」才能「排前」。

尤其是每年醫院綜合排行榜前10名中的後5名,其角逐、交織帶來的驚心動魄,越演越烈。如上年度40個學科聲譽排名曾出現16個學科聲譽、科研「雙滿分」,而今年只有12個學科「雙滿分」。說明醫院間你追我趕的競爭勢頭已出現,並日趨激烈。

把投票權始終交給最懂行的同行專家

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高解春介紹,讓同行專家評選醫院專科好壞,是復旦版排行榜設立之初就形成的共識。把專家納入投票主力軍後,特別是將中國醫師協會各分會常委納入專家庫後,數據量的難題迎刃而解。同時,為保證專家隊伍公正準確的評選,避免數據背後潛在的人為干擾,復旦醫院管理研究所的專家經過探討,決定首先信任和依靠評審專家的專業操守和能力——這是醫院排行榜能夠得以存續的根基,在此基礎上,每年榜單出爐後,對照各位專家當年的投票計算吻合度,吻合度低於5%的專家將暫停1~2年的投票。規則制定至今,已有10名專家被暫停1~2年的投票資格。準確和公正無疑是一份榜單的核心生命力,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努力堅守這一點,並將其視為最低底線。

如今,中國醫院排行榜已成為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輻射影響力的拳頭產品,必將始終保持其臨床能力、專科聲譽和學科建設的初心不變。

(《中國醫學論壇報》通訊員 孫國根;圖片出自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