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吃能喝,就是大便不好,急死我了

2019-10-09     醫學界兒科頻道

別急,孩子應該沒有大問題。

家長:醫生您幫幫我,女兒5個月了,母乳喂養。4個月的時候腹瀉半個月,好轉後一直拉黏液+奶瓣。做了大便培養不是細菌感染,但是大便常規化驗有幾個白細胞,常吐奶。至今已經快1個月了。已經口服藥物治療半個月了,每次喂奶前加乳糖酶已1周,大便無改善。請問這是腸黏膜損傷嗎?該怎麼調理?

兒科醫生:孩子吃得好嗎?每天吃幾次?尿幾次?體重長得好嗎?給孩子及時補充維生素AD了嗎?

家長:孩子吃得很好啊,每天吃8~10次,每次要吃到足夠飽才罷休,少吃一口都不行,害得我天天熬湯喝下奶。尿量也很多,無數次,沒算過。長得很好,大家都說她太胖了,需要減肥。沒補充維生素AD,她這麼胖,不缺營養。

兒科醫生:您的這一番話讓我徹底對寶寶放了心,孩子應該沒有大問題,有可能是您喂食的多了,多到她消化不了了,所以大便小便都多呀。

家長:那麼,我該咋辦呢?她每天大便那麼多,別人家的孩子每天就大便1次或2次,也有3~4天大便1次的。

兒科醫生:首先,您不能只盯著孩子的大便來評價大便是否異常,您要看孩子的整體情況,分析孩子是否有病理情況。其次,您不能要求您的孩子按照別人家孩子排大便的樣子來排大便,更重要的是您要看孩子自己大便的變化情況,要找孩子自己的標準。

家長:那我就是來說孩子的大便的呀,我是看著孩子的大便不正常才來看病的呀,不說大便說啥?!

兒科醫生:您是來找醫生診斷孩子這樣拉大便有無問題?原因何在?該如何處理?對吧?您已經給孩子按照常見的病理情況吃藥治療了半個月沒效,對吧?

家長:是呀,急死我了,這孩子吃喝玩好好的,長的也好,就是大便不好,是有什麼嚴重問題,對嗎?

兒科醫生:您還是跳不出大便本身,您要看看孩子的整體情況綜合分析,才可以找到孩子這樣大便的原因。那麼,請您想想,您養育孩子,主要的目標是讓孩子長得好呢?還是拉出好看的大便?!

家長:當然是讓孩子長得好了,但大便不正常擔心孩子有病啊……

兒科醫生:明白了喂養孩子的目標是整體生長發育好,而不是拉個好看的大便,下邊我們就容易達成共識了。

家長:明白了,您說今後我該咋辦?

兒科醫生:綜合孩子目前的情況及之前的診療經過,孩子目前有2個問題可以考慮: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早期,這是孩子哭鬧的原因之一;消化不良,是飲食過多造成的。

家長:我該如何做呢?

兒科醫生:您自己先清淡飲食,停止喝油湯3天。同時,心情要愉快放鬆,別憂慮急躁,保持有乳汁。給孩子口服維生素AD,每天2次,每次400U,適當多曬太陽,增加戶外活動。每次少喂一點,停止哺乳後逗孩子玩,給她拍背、按摩肚子,讓她開心愉快,忘了吃奶,慢慢養成好的飲食習慣。3~5天後複診,讓我再看看。

家長被說服了,3天後來複診了:醫生我家孩子按照您說的這樣做,好多了,大便樣子好看一些,但是次數還是多,怎麼辦?

兒科醫生:好轉就好,慢慢來,因為這不是急事,孩子目前生長發育很好,喂養習慣的改變、身體狀況的改變都不是急事。也許您的孩子大便次數就是這麼多,有的孩子吃1次拉1次,只要孩子身心愉快沒有不適感、生長發育也好,不用著急。也就是說,評價孩子的大便需要用生長發育的眼光看,看孩子整體的發育情況,而不是只盯著大便看。

家長:如果孩子以後大便再變得更不好,我該如何做?

兒科醫生:要綜合分析兒童當時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如果沒有找到病理情況,兒童吃喝玩樂、生長發育也不受影響,那還是只需適當調整飲食、助消化即可。

常兒童的大便情況

1.人乳喂養兒

大便為黃色或金黃色,多為均勻膏狀或帶少許黃色糞便顆粒,或較稀薄,綠色、不臭,呈酸性反應(pH4.7~5.1)。平均每日排便2~4次,一般在添加輔食後次數即減少。

2.人工喂養兒

大便為淡黃色或灰黃色,較干稠,呈中性或鹼性反應(pH6~8)。因牛乳含蛋白質較多,糞便有明顯的蛋白質分解產物的臭味,有時可混有白色酪蛋白凝塊。每天大便1次或2次,易發生便秘。如果只是排便間隔超過48小時,不伴任何不適,不應稱為便秘

3.混合喂養兒

大便與單喂牛乳者相似,但較軟、黃。添加澱粉類食物可使大便增多,稠度稍減,稍呈暗褐色,臭味加重。添加各類蔬菜、水果等輔食時大便外觀與成人糞便相似,初加菜泥時,常有小量綠色便排出。便次每日1次左右。

內容來源:《兒科常見病解惑》——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兒科徐靈敏主任醫師撰寫,被評選為2019年上海市優秀科普圖書。

本文作者:徐靈敏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兒科主任醫師

責任編輯:李小榮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IBs_m4BMH2_cNUgqc9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