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燈的記憶

2019-09-04     魅力寶應

馬燈

作者:蔣雪梅

提起馬燈,我們這些七零後乃至八零後的農村孩子並不陌生,而對於現在的九零後和零零後的孩子,可能有很多人都沒見過。

它以煤油作燈油,再配上根燈芯,外面罩上玻璃罩以防止風將筒架里的燈吹滅,下面底座就是一個油箱,在底座的側面有一個塞蓋,打開就可以加油。

每當我看到父親給我留下的寶貝——馬燈,記憶的閘門便會迅速打開,念想如潺潺流水緩緩而出,仿佛就像發生在昨天一樣。

30年前的農村,沒有自來水,沒有水泥路,沒有路燈,更沒有手機、手電筒。有的只是泥濘崎嶇的小徑,到外都是缺口,每戶田埂的當頭都會有一個缺口。那時候,我的父親在農村是個農田管水員,每天起早貪黑,負責把大西河的水從每個缺口引到每戶農田裡。

因為大西河的水不是隨放隨有,人們會在農田中間砌一個水閘子,父親每天早上必須來開閘子,等農田裡的水放足了,晚上再來關閘子。每次走晚路時,父親總會提著那盞馬燈在每條農田的小埂上晃來晃去,彳亍而行。因為田埂太窄,馬燈所發出的光芒很微弱,而且風稍微大一點就會把火熄燈,如果一不小心就會有掉進河裡的隱患。

晴天的晚上可以借月光走路,但要是遇到了下雨天就會雪上加霜,只能靠馬燈所發出的那點微弱之光艱難地走在田埂上。

有一天晚上,天上下著大雨,父親叫我跟他去給農田收缺口關閘子。那天他穿著一件帆布雨披(以前的雨披裡面是帆布的,外面是黑色面料),手裡夾著一把鐵鍬,我則打著一把掉了幾根竹筋且布滿了霉點子的油黃色老雨傘,手裡提著的就是那盞父親常用的馬燈。

看著父親在農田裡挨個缺口的忙著,衣服被雨水全淋濕了。望著雨水從父親的身上流下,他的一舉一動,他的形象在我的眼前立馬高大起來。而再看他的背影,猶如一堵牆、一座山。那晚,雖然風大雨大,但能陪在父親身邊,幫他提馬燈,我還是很開心的。儘管一路上不知道自己跌了多少個跟頭,還是孩子的我還是堅強地爬起來,傻傻地對著父親笑。

事情過去好多年了,父親過世也有二十七年了,但他留給我的記憶還在,那盞馬燈也還在,常常陪著我回想過去的時光。

作者簡介

蔣雪梅,筆名,含羞草,揚州人。寶應微型小說學會會員、寶應縣作協會員、揚州市作協會員、江蘇省文學誌願者總隊揚州市分隊寶應支隊隊員、寶應小雨傘宣傳部部長、有愛無礙項目總負責。愛好文學,有《美篇》和《言色》微信平台原創作品。

本文系寶應作家(ID:byzazhi)出品

寶應生活網經授權發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HDp_GwBJleJMoPMixmN.html




站住,病毒

2020-02-04















織夢一家人

2019-12-29

我的年末心語

201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