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李安導演,威爾·史密斯主演的電影《雙子殺手》,突然覺得看似普通的故事後面,其實裡面蘊含著一種深刻的思考,那就是通過主人公和複製人的心理活動,來反思複製人帶給人們的觸動,傷害,以及深層次的哲學表達。
概括起來,有以下三個層次:
複製人的想像與反思
在電影裡面,大反派魏瑞斯為了實現長久控制一個永遠聽從他的命令的人,按照威爾史密斯飾演的頂級特工亨利的樣子,克隆了一個年輕時候的他名叫小克。為了讓他完全聽從於自己,不帶任何感情色彩,並安排小克去暗示亨利,從而上演了一段23歲的自己和51歲的自己鬥智斗勇的故事。
在大反派的設想中,他克隆的這個殺手,應該是完全沒有思想和意識的機器人,可以完全聽命於自己,按照自己的控制去執行每個任務,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我們能夠看到,這個複製人最後脫離了他。
因此,電影在這裡,一邊想像,也一邊表達了一個深刻的反思,那就是複製人也會慢慢有自己的意識,當他知道自己的來龍去脈,前世今生後,也會慢慢開始反抗那個強行施加給他東西的那個人。
導演李安在這裡想表達的一層思考,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一個生命在孕育、誕生、成長、延續的過程中,都會不斷演繹出生命的抽象性與獨特性,並最終成為那個他自己,而不是別人眼中或心中的那個他。
只要他與這個社會有接觸,就會有情感,有判斷,有主見,不能完全被理性所代替,他應該是一個有著豐富情感的,精力充沛的人。
可能剛開始的他,有可能完全被他人所控制,影響,可以通過講故事等方式,強加給他一些記憶,符號,但是,隨著他的成長,有了自己的判斷與主見後,會在最終的選擇中,推翻那些強加給他的一切。比如電影中的複製人小克,就是如此。
這也提醒我們,在這方面要保持一個合適的邊界,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隨便越過這個範疇,更不能肆意妄為,否則最終會吞下這個苦果。
超能量的想像與反思
在電影裡面,我們能夠看到超能量,或者是無所不能的科技,帶給人們的一切。
可以說,任何人沒有自己的秘密,瞬間都能被人們所發現與識破。
比如女主人公,亨利通過與她的幾次對話,就能夠發現她的身份,並且通過大數據系統,迅速調查到她的底細,對於她的一切,過去,履歷,性格等,了解得一清二楚。
同樣,亨利的一切,也完全在大反派的掌控之中,亨利和傑克的對話,也完全被他監聽,包括他們無論走到哪裡,都會被大反派發現,這種超能量也是令人非常恐懼的。
另外,在結尾部分,那個大反派的一席話,他說要用複製人去製造出一批人,一批沒有自己意識,完全聽命於指揮的人,然後把他們組成一支軍隊,派到海外作戰,以代替那些本領高強,卻可能會犧牲掉的優秀士兵。
初聽起來,好像他說的挺有道理,但是細細品味,就會發現這裡面的玄機,卻是令人不寒而慄。
試想一下,再優秀的人,也得聽從指令,那麼,這個發號施令的人,是可以控制的嗎?
如果他發出錯誤的指令呢?他在裡面存有私心呢?如何可以保證他的想法就是對的?就像電影《雙子殺手》裡面的大反派一樣,最終造成這樣的結局,完全是他的原因,因此,他的這套說辭的真偽也就可想而知。
這個也是電影和導演想表達出來的,對於超能量的一種擔憂或反思。
因為這些承載著人們慾望,寄託著美好想法的超能量或高科技,很有可能在運用過程中,失去控制,產生災難性的後果。
比如大反派最初在研發這個複製人的時候,他可能想的確實是為了代替那些優秀士兵作戰,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由於他的無限慾望延伸,從而產生了更加邪惡的想法,甚至故意派小克去殺死亨利,從而實現亨利的獨一無二,為他所掌控的目的。
其實,最關鍵的,還是防止人的失控,這也是電影想傳遞的一層內涵吧。
科技帶給電影的想像與反思
在電影《雙子殺手》中,我們看到了科技帶給世界的影響,也看到了科技帶給電影本身的巨大影響。
在龐大的電影市場與觀影人群的共同催生下,電影技術的更新換代速度日益加快,從2D到3D,從24幀到120幀,科技帶給人們更加直觀的視覺體驗,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電影的本來功能,這裡面也蘊含著一種想像與反思。
那就是作為一門和雕塑、繪畫、音樂等齊名的藝術形態,電影本身到底該如何面對這種科技的影響?它應該保留什麼,如何做好這種保留?
在電影《雙子殺手》裡面,我們不僅看到了高科技下兩人騎著摩托車激戰的炫麗場景,勁爆超燃,而且看到電影裡面對於兩人內心情感的深刻刻畫,正是這種將精神注入動作,將情感內化心靈的特殊安排,讓我們看到了電影藝術中的那一脈溫情。
德國哲學家狄爾泰看來,世界的本性不是理性,而是活生生的,感性的。
從小克的心理活動我們也能夠看到,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種體驗,可以說,體驗是他之所以成為他,並最終區別於其他人的一種存在方式。
這裡面融入了情感,讓他可以思想,有自己的判斷,包括他在和亨利的交流中,慢慢被感化的那種本真,他在和大反派的對話中,眼睛裡流出來的淚水,都是電影中的溫情所在,讓人們在滿足視覺體驗的同時,更有了一種靈魂深處的深深滿足。
這就是電影藝術在高科技面前的一種本真,也是導演想傳遞的另一種價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