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有信心,國家才有未來!——薦書《新中國民生髮展70年》

2019-09-29   人民出版社

七十年民生髮展風雨兼程,七十年民生工作成果輝煌。

在站起來的時期(1949-1977年),毛澤東同志建設了社會主義的新中國,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工業體系,奠定了解決民生問題堅實的經濟基礎。

在富起來的時期(1978-2011年),鄧小平同志堅持發展就是硬道理,「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致力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布局謀篇,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著力擺脫整體貧困、改善人民生活,逐步實現先富帶後富,安裝了發展民生的加速器。

在強起來的時期(2012-2019年),習近平同志堅持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人民為中心,著力於補短板,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把民生工作推上一個全新的高度。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歷經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勵精圖治,終於樂見2020年將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改革開放和民生髮展的成果惠及全體近14億人民!

一、新中國七十年的民生髮展一場馬不停蹄的接力賽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同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莊嚴宣告言猶在耳,當年發布的《共同綱領》要求「為中國的獨立、民主、和平、統一和富強而奮鬥」。

鄧小平同志帶來改革開放絢麗「春天的故事」記憶猶新,1978年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經重新修改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了「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

習近平同志帶領我們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不僅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成就,而且使中國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變革;2018年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提出「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回顧新中國成立後的七十年發展,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三次歷史性飛躍。

民生發展讓百姓生活更美好!因為發展民生既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也是人民政府的歷史使命。無論是社會主義改造,還是改革開放和新時代都是發端於民生問題。民生髮展無小事,因為大力發展民生既是社會主義發展的根本目的所在,又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宗旨內涵。

眾所周知,恩格爾係數是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準,恩格爾係數在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低於30%為最富裕。而1949年,我國城鎮和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分別為80%和90% ,1978年中國的恩格爾係數為 67.7%。2018年全國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8.4%。七十年的發展讓人民群眾實現了豐衣足食,全面小康!

二、目前中國民生發展在發展中國家中居於領先水平

「我們黨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發點、落腳點都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民生問題發表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民生觀」,一方面在宏觀層面上具有原則性、實惠性、持久性,另一方面在實際工作上涵蓋住房、就業、養老等關乎老百姓生活的各個方面。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幼有所育」「弱有所扶」加入其中。這一具體而突出的變化,針對的就是民生保障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更精準更全面地補齊民生短板。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取得新進展。

《新中國民生髮展70年》一書即按此分為十個章節,分別論述新中國七十年來民生問題在方方面面所取得的矚目成效。

大力發展民生永遠在路上,永無止境。幸福是靠奮鬥出來的。下一步,黨和政府將進一步強化政治引領,深入學習和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社會建設和民生髮展的重要論述,通過全社會的努力,讓城鄉全體居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新時代民生髮展的主要著力點

民生工程就是暖心工程。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我們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從老百姓反映最強烈的利益問題做起,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會讓老百姓獲得感多多、安全感實打實。

過去優秀不等於今天必然優秀,今天優秀也不等於明天必然優秀。歷史上的成就不應該成為我們的沉重包袱,而應該成為重新出發的新起點。只要我們堅持和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未來的一切都會更加美好、更加值得我們一起共同努力和期待!

第一個一百年是第二個一百年的基礎。總結過去新中國民生髮展七十年的歷史,是要通過深刻反思、總結經驗、避免失誤,讓人民群眾在未來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中獲得更多的實惠。「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人民有信心,國家才有未來,國家才有力量」!

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要活的昂首挺胸,充滿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地邁向未來。

【作者簡介:楊宜勇 現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當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目前主要從事有關宏觀經濟、社會發展、文化旅遊、醫療衛生、養老服務和工程諮詢等方面的政策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現兼任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世界經濟論壇全球議程理事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