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趣談:八珍 八寶 八仙

2019-06-15     江湖饕客向東

八珍、八寶、八仙,被廣泛被用於肴饌中,並不為川菜所獨有,是中華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烹調中用以形容表達肴饌的用料、特色和美味。當然,說的是八珍、八寶、八仙,自然並不是每一樣原料都堪為「珍」,每樣東西都是「寶」,個個都成「仙」,說明白了其實就是一種形容和比喻而以,比如說「八珍」吧。

罈子肉也當是八珍烹燴

八珍,原用以形容肴饌之精美,後專指食料、食材之珍稀,要麼物以稀為貴,要麼求之難得,得之不易,故而彌顯珍貴。八珍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天官冢宰》「珍用八物」和「八珍之齊」。《禮記·內則》還列出了當時的八種珍貴食物或是八種獨特烹飪法。此後,八珍就常作為珍餚美饌的代名詞。直到唐代杜甫《麗人行》詩中的「御廚絡繹送八珍」,白居易《長慶集·輕肥》詩中的「鐏罍溢九醖,水陸羅八珍」,南宋陸遊《劍南詩稿》中的「樂超六欲界,美過八珍盤」等,無不指的都是美味佳肴。

大眾菜肴中的 葷素八珍

而把八珍指為八種烹飪原料,則是從北宋開始的,那時所指之八珍為:牛、羊、麋、鹿、麝、豕、狗、狼。後來則特指八珍為:龍肝、鳳髓、豹胎、鯉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蟬。到清代,八珍越來越多,已不用來專指八種食材,且也不特指其珍貴稀有,大凡味美和時鮮類的都可以包含。於是就有了山八珍:熊掌、鹿茸、犀鼻、駝峰、果子狸、豹胎、獅乳、猴腦;水八珍則有:魚翅、鮑魚、海參、魚唇、裙邊、乾貝、魚脆、哈士蟆。滿漢全席中已分列為山八珍、海八珍、禽八珍、草八珍。到民國以後又出現了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且各地對八珍的認定均因地制宜,各取所長。川菜中亦有山八珍與水八珍之說,山八珍為:燕窩、熊掌、鹿筋、豹胎、鹿沖、竹蓀、銀耳、猴頭菇;水八珍則是:海參、魚翅、鮑魚、魚肚、魚唇、裙邊、魷魚、乾貝。今天不少東西雖以談不上珍稀,但餐館酒樓里此類肴饌價格自然也不菲,一般老百姓還是要皺眉頭的。

八寶鍋蒸

八寶,與八珍就大不一樣了,可算是物美價廉,也並非八種原料都是「寶」。川菜中通常八寶是指用八種乾果、蜜餞或時鮮果蔬、筍菌烹制的菜、羹或糕點,有甜八寶、咸八寶之分。像川菜甜八寶中的蜜汁八寶飯、八寶釀梨、八寶粥、八寶鍋蒸、八寶燕窩;咸八寶里的八寶葫蘆鴨、八寶糯米雞、八寶素燴、八寶豆腐等。像八寶鍋蒸,香甜味、酥香滋糯、甜香不膩,老少皆喜,便是採用蓮子、百合、桃仁、櫻桃、蜜棗、瓜片、茨菇、扁豆,加白糖、玫瑰、肥兒粉或麵粉,輔以薏仁粉、蓮米粉、芡實粉等炒制而成。

八寶素燴

八寶飯、八寶粥,都是在糯米飯里加入八種輔料烹制而成。所加八種輔料也沒有固定的套路和規矩,各地因地制宜。但通常都是在煮蓮米、葡萄乾、桂圓肉、馬蹄、橘餅、紅棗、蜜棗、煮花生仁、煮板栗仁、煮杏仁、蜜銀杏,也有加入果脯、蜜餞、水果,火腿、鹹鴨蛋黃的,烹制中配入化豬油、白糖或蜂蜜拌和入籠蒸熟,也有拌入奶油、黃油等。

蜜汁八寶飯

八寶粥則有甜、咸兩種,甜八寶粥的用料既可用糯米,也可用黑米,配料與八寶飯差不多。不同的是八寶粥里的八寶原料,還可以用冬瓜、土豆、紫薯、豌豆、青豆、赤豆、雞蛋、鵪鶉蛋、皮蛋等。咸八寶粥就要講究的多了,其常用的原料就有:板鴨、臘肉、火腿、豬肉、雞肉、魚肉、豬肝、豬腰、豬心等,以及魷魚、墨魚、海參、魚翅、香菇、山藥等。熬制上十分關注火候,很考功夫與耐心。通常咸八寶粥是宴席上的開胃餐,也可作為宴席收尾壓軸之精美小點。

八仙,也是採用八種不同原料烹制的肴饌、羹湯等。川菜中有八仙燕窩、八仙鴨,前者以燕窩為主料配以其他輔料,後者以鴨子為主料,輔以其它原料烹制。還有用八種水果加醪糟製成的甜羹,取杜甫《飲中八仙歌》之意,名為醉八仙是也。

醉八仙

《四川省志•川菜志》編委會副主編 川菜文化人 川菜撰稿人

《百年川菜傳奇》《路邊的川菜史》《辣麻誘惑三百年》作者

圖文原創·江湖饕客 向東 2019.06.12 成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6UnJ20BJleJMoPMRui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