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單仁行陪伴你的第1393天
一轉眼,距離春節還有不到幾天的時間,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開始挑起了禮物,都希望選到合適的禮物去贈送給那些值得感謝的人。
本來呢,送禮是件很能表達自己心意的事,但是在送禮之前,你得先問自己一個問題:
你真的會送禮嗎?
假設一下,今天你要到客戶公司送禮,假如他是你公司很重要的一個客戶。
作為挑選禮物的人,你會選擇送什麼給到這位大客戶呢?
可能有人會說,「逢年過節的,給客戶送個春聯啊、日曆不就挺好的?順帶捎點茶葉啊煙酒啊,不就完事了?」
可能有人會說,如果真的不知道送什麼,索性就送錢,送錢肯定不會錯。
實際上,這兩個答案都是可以的。
只不過,送禮對象要換一換才算送對了。
要知道,大客戶一般來說,最不差的就是錢跟禮物,他們差的是佩服、尊重、孝順以及關愛。
如果你的禮物,能夠擊中其中的任意一點,那這個大客戶對你的印象,就會愛屋及烏地延伸到你的企業身上。
其實呢,今天我們都知道送禮很重要,必須要送。
但很多人都不清楚,我們送禮的目的是什麼?
法國悲劇作家皮埃爾·高乃依曾提出:「送禮在於送,不在於禮。」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他想表達什麼呢?
我們之所以要送禮,是為了讓收到禮物的對方看到這份禮物,會第一時間想到我們、記得我們。
禮物只是一個載體,只是為了呈現你的心意。
所以,如果你的禮物挑得很糟糕,對方會認為,你對他並不了解,純粹就是應付了事。
從此你在他心裡,自然會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要是再糟糕一點,可能他連你是誰都記不住,還談什麼合作呢?
所以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說說,禮物到底要怎麼送,才能送到人家的心坎上去。
一份好的禮物,其實沒有通用版本,更何況你要送的,還不止是一個人。
所以,在送禮物之前,一定先分清楚,你要送禮的這個人,屬於以下的哪一類人。
第一類人,不直接告訴你他想要什麼,需要你猜測他想要什麼。
通常這種人包括了客戶、員工、朋友,甚至是你的另一半。
這群人也是最讓人頭痛的一群人,是身邊最親密的人,甚至是你特別看重的人。
面對這類人,有一個辦法是通用,那就是不要挑戰他的專業領域。
很多人送禮物的時候,很容易進入一個誤區,那就是覺得他或者她很喜歡xx,那我就在xx裡面挑個禮物送吧。
但是,對方越喜歡什麼,你往往越要規避掉那個範圍的禮物。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一來你真的沒有他們那麼專業,二來還有可能送了對方愛好領域裡完全看不上的東西。
比如說,你的另一半喜歡收藏稀有的鞋子,而你不是太懂鞋,結果送了雙阿迪給他,但他一直以來都喜歡耐克,這就很尷尬了。
第二類人,他們永遠都說,我什麼都不需要,又或者嫌棄你整天亂花錢。
通常這種人包括了父母、妻子和其他長輩。
所以,給這類人送禮物,只要考慮兩點。
一個是單價比較貴、他們又不太捨得買的好東西。像是手錶、手機、照相機等等。
需要記住的是,這個東西必須單價貴,而且最好是他們能經常用到。
他們才會覺得這個禮物高級實用,每天用的時候,就會想到這是你送的。
而且你不要告訴他們價錢,貴了他們覺得虧,便宜了他們會覺得你不夠重視。
另一個是送只屬於你個人的獨特東西。
什麼意思?
比如在結婚紀念日,你可以花點時間,把你跟你的另一半的甜蜜回憶,做成一個視頻集或者相冊。
這種「私人訂製」的禮物,會比物質更起作用。
第三類人,無欲無求,啥也不缺。
這些人通常身居要職,你很難打探到他的喜好,如果送太貴重的東西,他又有可能會出於自身的考慮而拒絕。
這時候,你就需要轉變你的切入點,比如把送禮對象改成他的家人。
你可以給他家小孩子買最新款的玩具,給長輩買點保健品之類的禮物,但一定要記住,你送的東西價值要高,而又不會太廉價。
比如空氣凈化器。
這樣的禮物不算貴重,一來他們不會拒收,二來還能達到感謝的目的。
此外,在送的過程中也得有所講究。
外國有位心理學家叫做查爾斯·斯賓塞,他就研究出了送禮時,如何給人留下好印象的三個小方法,在這裡也給大家多說一下。
第一,要給禮物的重量加碼。
斯賓塞在研究中發現,如果把一個30克重的物品藏在一盒巧克力里,能顯著改善人們對巧克力品質的印象。
他介紹,重量和奢侈感之間的聯繫,適用於很多物品,比如盤子和刀叉等餐具,再比如香水、葡萄酒。
第二,黑色是基本色。
因為在人的認知當中,黑色是與奢華聯繫最緊密的顏色,傳統的奢侈品往往採用不透明的包裝。
第三,禮物對感官的刺激越多,人們就會覺得越有價值。
比如,禮物的分層包裝雖然不環保,但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總的來說,人在世上行走,送禮是必經的環節之一。
所以,在送禮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你送禮的對象是哪一類人,該送什麼,怎麼送,就算不送,也得知道送禮的學問。
最後,祝各位在春節期間,能給你們身邊重要的人,挑到最合適的禮物。
責任編輯丨范煒典